语料库翻译研究+认知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ldy 探索翻译研究新途径,反思语言认知研究

博文

英国之旅(一):流动的音乐

已有 3552 次阅读 2010-8-2 20:14 |个人分类: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旅游, 建筑, 流动的音乐, 英国风光, 人文底蕴

有机会来到了英国,而且正赶上英国最舒适的气候,品味异国文化,欣赏美丽的英格兰风光,当然有无限的感触。前几天忙于学习,几乎没有时间去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抽空记录下来的,是我对于英国建筑别样的体验与认识。

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地方,无论是异国,还是他乡,首先给人冲击力最强的恐怕要算当地的建筑了。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否为黑格尔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出处代考)。把建筑比喻成音乐,这对于没有多少音乐细胞的我来说,起初没有任何感触。既然自己不懂音乐,也不懂建筑,当然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我还是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不过,这一次来到英国,一下飞机(曼城Manchester),坐上前往Ormskirk的火车,沿途看到的是别样的风景,让我感叹的还是别样的建筑:不管是民房,还是火车站,是那样的古朴而又透出无限生机。

请看英国小站。

 

其实,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了自己的家园,用独特的建筑艺术,阐释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这不由得让我想象:何谓艺术?

艺术一词,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要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却是有点勉为其难了。有学者认为,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来把握和反映世界,表示对世界与自身、对二者关系看法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及客体的相互对象化。

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也有学者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具体地说,它作为一种生产,是一种感性、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自己特有的目的。

【备注】我是学语言的,看到这样的定义,不由得让我想起许国璋先生对于语言的定义了:“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语言艺术,奇妙无穷。我自己正在享受这种乐趣。这一次有机会来英国交流语言研究的心得体会,确是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大家围绕这同样的话题,撇开一切种族差异与文化艺术的差异,开展平等对话与交流。

会议之余,我们大家开始发表对英式建筑的感叹。

建筑艺术?建筑风格?

还有什么样的艺术能让人这样身临其境,感受其无穷的艺术魅力?

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类型的艺术,比如:

 

艺术类别

构成材料

 

建筑

有重量的物质

空间艺术

雕塑

物质+形象

空间艺术

绘画

颜料+形象+颜色

空间艺术

音乐

乐音

时间艺术

语言(声音+文字)

语言艺术

 

建筑作为空间艺术之一,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天地玄黄,自从我们的祖先从树上来到地面,学会建造简陋的窝棚,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开始,先人们便不断的对生活与居住、居住与环境进行不懈的探索。建筑是一本无声的史书,房屋不仅是构成村落、城镇的基本要素,还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物质文明的外在标志,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饱含人类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印记。

黑格尔曾这样形容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经典建筑是凝固的诗,是立体的画,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江南私家园林的秀丽隽永,从现代大都市精品单元楼盘到山林海滨的幽雅别墅,建筑像一曲跌宕起伏、连绵不绝的华美乐章,奏响在广袤的大地上。汉字的“宇宙”原是指建筑物,建筑物就是大地上的宇宙。人类的文明史,从居室到村邑、都市、城郭乃至国家,就是文化与建筑交融和共荣的历史,建筑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人们的居住文化主题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不断转换(参阅http://www.dzwww.com/fangchan/qlls/lslt/t20040701_160006.htm )。

建筑文化是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风俗、时尚及技术条件在建筑上的反映,往往被首先看作是城市精神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

 

我这几天全身心感触到的,就是周边那风格迥异的英式建筑。

这才想起,为什么人类通过要建筑来进行交流(如世博会)。

那么,宕开一笔,我们学语言的,也应该用语言来建构我们共同的空间,挖掘内在的奥秘,深入探讨语言的奥秘。如果说人类生活在自己构建的可以遮风挡雨的建筑群里面的话,那么,人类还生活在须臾不能离开的、更系统、更带有迷宫性质的语言“建筑群”里面。如何有效展开语言真正的画面,把语言像建筑那样直观的显现在人们面前,这需要人类更大的投入。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语言“建筑师”,每天都在用语言建筑材料——文字,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等等,建构美妙的世界。

这是我在异国他乡的“奇思妙想”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736-349463.html

上一篇:从诸葛亮《诫子书》及“教子有方”说开去
下一篇:英国之旅(二):意志与为学
收藏 IP: 161.64.97.*|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