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Fuc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ingFucwu

博文

耶鲁图书馆印象

已有 3865 次阅读 2017-7-29 01:1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耶鲁图书馆印象(2007年的旧文)

刚到耶鲁工作,这是初步印象。

耶鲁以其悠久的文化沉淀 , 资深的社会影响 , 雄厚的教育投入 , 位列美国高等教育的前茅。耶鲁到2006年去年为止得到的社会捐赠是 180 亿美元。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为 17 亿美元。耶鲁目前有本科生 5316 名 , 研究生 6074 名 , 各类教职人员 3333 名 , 其他员工 8005 名。耶鲁是三级教授制 , 分助理教授 , 付教授 , 正教授三档 , 都有资格指导博士研究生 , 有的助理教授就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 , 付教授一般就是获得终身教席了。其他员工分管理人员 , 专业人员及辅助支持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享有和教职人员的同等地位待遇。比如不教书的研究人员 , 图书馆员等就属于可以转为终身职位或有终身职位的(tenure track & tenured)专业人员。图书馆员分一到五级 , 一二级相当于助理教授 , 三四级相当于付教授 , 五级相当于正教授。每个专业人员每年都有 1500 元的预算可自选参加至少两个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以保证员工始终处于各个领域的国际前沿 , 教职人员因为经费充足 , 参加此类会议的次数则更多了。

300 多年来,耶鲁培养的人才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仅耶鲁毕业生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便有 13 位,涵盖了经济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文学等诸多方面。美国 43 位总统中出身耶鲁更占了 5 位,第 27 任总统威廉•霍华德,第 38 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第 41 任总统乔治•布什,第 42 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第 43 任总统小布什。 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们在美国五百家著名大公司里的高级职员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耶鲁还是大学校长的摇篮。据说耶鲁出的大学校长居世界大学之冠。现任麻省理工,牛津大学等名校校长全部来自耶鲁。

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生容闳就出自耶鲁 , 是美中教育交流的先驱。他毕业后投身于当时的“洋务运动”,翻译了一些西方的科技书籍,并积极推动清政府组建“大清幼童出洋肄业局”。今天,你还可以在耶鲁大学的名人堂里找到他的画像呢。耶鲁大学还是接待清朝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的地方。当年第一批留学生之一的詹天佑在耶鲁土木工程系毕业后,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翻山越岭的京张铁路。而当代 , 亦有如雷贯耳的建筑大师,如贝聿铭 , 卢浮宫前透明的金字塔,铜锣湾中银大厦都是贝的手笔。 林樱 , 年仅 21 岁时设计的越战纪念碑在 1421 件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而作为国家级纪念碑。这或许让老美的所谓主流人士在感情上有点吃不消。她设计的中心沽出细细清泉的半圆花岗石碑置于耶鲁 Sterling 图书馆 ( 也是本人工作的地方 ) 前。在半圆的剖面上,以波纹的走线,开列一大串数字,这些数字是每年耶鲁招收的女生数字。她的作品真是独树一帜,无人匹敌。

耶鲁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品种之全出人意料 , 藏书量为 1200 万册,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 , 有二十三个分馆 , 光工作人员就有 600 多名 , 其中图书馆员 260 名 , 其他工作人员 340 名,另外每年还聘 500 多名兼职学生。不说英文图书 , 光是中文书刊就有共四十万册 , 杂志期刊包括《读书》、《收获》、《小说家》、《上海文艺》、《大众电影》 , 居然还有《故事会》 , 没晕倒吧。其收藏量可见一斑。耶鲁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教授就曾无意中从图书馆里发现了清代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与主馆 Sterling 图书馆连体的 CCL 图书馆亦是自习的好地方。 其中有不少别致的小隔间可以容一两人安心地闭关修炼 , 而大厅里或有舒适的沙发可供你懒散地歇歇。在每个学期读书周的最后一晚 , 定会有一帮崇尚天体的本科生带着墨镜或臂间系个丝带或只穿着袜子突然出现 , 为依旧在那奋战的同学们抛糖果 , 高呼“ Happy Final! ”

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普林斯顿董事掌权、哈佛校长当家、耶鲁教授做主” 。这个说法有些年份了。在学术界商业化严重的今天,耶鲁不知是不是还能保持这样的承诺呢? 耶鲁教授协会不仅赋予教授权力,还促使教授们关心学校声誉。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教授的高素质自然不必说。名师出高徒 , 正如耶鲁校长理查德•列文所说:“耶鲁永远承诺为世界培养各个方面的领袖人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16383-1068538.html

上一篇:我在加国打义工
下一篇:韩春雨这样坚持还有意义吗?
收藏 IP: 72.233.203.*| 热度|

7 史晓雷 王启云 李健 张海权 强涛 牛丕业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