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颖
《周易》研学之11-“飛鳥以凶”
2025-1-18 18:28
阅读:705

   我们先来看看《小过》卦的第一句:“飛鳥以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周易》里经常出现动词放在前面的语法现象。比如“飞龙在天”,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龙在天上飞”。“鸣鹤在阴”,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鹤在河南岸鸣叫”。“飛鳥以凶”也是类似的用法,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鳥以凶飛”。

   其中,“鳥”是实实在在的名词,“飛”是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这类词在历史的演变中意思变化不大。即使是今天,我们还是这样用。“以”是介词,表示“因为、由于”,后面加上原因、对象等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前提。“凶”是《周易》里的常用字,表示不好的事情,具体来说,是对不好的事情的主观判断。这个字很有意思,以后我们再详细介绍。

   “鳥以凶”字面意思是:鸟因为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就飞走了。但光看字面意思,我们可能还是不明白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就涉及到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理解句子要结合文章的背景。我们要先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绪,然后再分析句子在整个表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小过》卦中,“过”的意思是批评,“小”是指程度轻微。“小过”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短语,表示轻微的批评;也可以理解为省略了一些成分的句子,意思是批评别人要轻微一些,不要太严厉。

   作为第一句的“飛鳥以凶”,很可能是为了突出“批评”这个主题。那么问题就来了,“飛鳥以凶”的意思是“鸟因为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就飞走了”,这和批评有什么关系呢?

   诠释学里,海德格尔提出了“视域融合”的概念。意思是翻译作品时,我们的“视域”(比如人生经验、情感、观点等等)要尽可能地和作者的“视域”融合,这样才能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就像演员演戏一样,完全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才能把历史人物演活。这样的翻译才真正符合作者的本意。

   要理解“飛鳥以凶”,我们也需要把自己放到周文王生活的时代背景中,结合我们自身的生活经验、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已知的社会常识,来设想周文王当时的想法。

   想想我们小时候上自习课,老师不在,同学们就聚在一起聊天,这时如果有人喊一声“老师来了”,大家就会一哄而散,只剩下反应慢的倒霉蛋被老师抓到。我们背后说人坏话,大家聚在一起嚼舌根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一旦被人发现,大家就一哄而散,纷纷撇清关系。

   这种生活经验,无论在哪个国家(不同的文化环境),还是在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能存在共通之处。

   现在我们再来看“飛鳥以凶(鸟因为遇到了不好的事情,就飞走了)”,就会发现这不就是对一些乌合之众的生动描绘吗?

   平时没事的时候,一群人聚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批评别人),就像鸟群一样叽叽喳喳。一旦被批评的对象知道了,很生气地来质问或报复,这些人就会像受惊的鸟群一样一哄而散,没有谁敢承担责任。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鳥以凶飛”这四个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受惊四处逃散的情景。不仅如此,这样的比喻也非常准确地表达了周文王对这种行为的情感和态度:别以为在背后批评别人很痛快,一旦出了事,谁会管你?

   所以,“鳥以凶飛”这四个字放在《小过》卦的第一句不是随便放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的表达,使这一卦的主题更加突出,中心也更加明确。

   我一直认为《周易》的文字非常精确、形象、生动,我们应该这样去研究《周易》,不放过任何一个字。“飛鳥以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您呢?您能感受到“飛鳥以凶”的语言魅力吗?

   今年我打算写一系列关于研究《周易》的博文,如果您对《周易》感兴趣,欢迎加我好友或者关注我。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推荐给其他人,让更多人看到。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洪颖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6938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