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化疗能否对大脑产生病理影响,开展了一项针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研究,其结果为理解化疗与脑结构及认知功能变化的关联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研究以328名过去12个月内接受过化疗的非转移性乳腺癌女性为对象。这些患者的治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如多西他赛、紫杉醇)或两者组合,部分患者还可能接受过激素治疗。研究采用分阶段评估方式:首先,参与者每3个月通过专门的AI驱动平台完成神经认知预筛查,可居家线上进行详细记忆评估;随后,从预筛查者中选取18名神经认知分数较低的患者(平均年龄约55岁),并匹配19名认知正常的无乳腺癌对照组(平均年龄约67岁),进行面对面神经认知评估及MRI扫描。研究通过区域兴趣分析(ROI)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借助精密软件评估大脑灰质体积和表面积。
研究发现,化疗脑患者存在显著的脑结构与认知功能变化。在脑结构方面,ROI 分析显示,化疗脑患者的灰质体积(单位:mm³)和表面积(单位:mm²)显著减少,尤其影响扣带回峡部、岛盖部,变化还延伸至眶额和颞叶区域;VBM 分析进一步证实,这些患者的额叶、顶叶、扣带回区域存在显著萎缩(P < 0.05),且该萎缩模式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典型脑变化重叠。值得注意的是,对照组年龄更大(通常随年龄增长脑萎缩更明显),这使得化疗脑患者的脑萎缩结果更具显著性,但该发现仅反映单一时间点的状态,不代表脑萎缩能否随时间进展。
在认知功能方面,面对面神经认知测试显示,化疗脑患者的语义和言语流畅性显著降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分数也更低,这一结果与MRI显示的脑结构变化相互印证。
后续计划与专家评论
针对该研究,团队计划持续跟踪患者,监测其脑结构变化和记忆恢复情况,并扩大研究范围,将其他癌症患者(涵盖男性和女性)纳入其中。
专家也对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提出了看法。认为该研究可能为揭示女性更易患痴呆的原因提供线索,但目前尚不清楚女性痴呆风险升高是生物驱动还是社会驱动的结果;同时,该领域研究仍处初期,需更多工作明确化疗药物与认知下降的因果关系,以及是否部分患者本就易患认知下降。
专家还提出仅选取认知障碍最严重的患者进行深入评估,结果可能无法代表普通化疗后的患者;也未明确该亚组是否有合并症,可能存在与化疗无关的痴呆。建议下一步开展纵向研究,对比接受与未接受化疗患者的认知分数和神经成像变化。
July 29. 2025 at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AAIC)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阎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2154-149686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