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看了李传亮博士的一篇博文后所做的评论,红色字体为李传亮原文,黑色字体为我的评论。
中医人士的常用辩词
|
|
●李传亮【注:2007年写的博文,转贴于下】
自2006年以来,学者们与中医界人士就中医的伪科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十分精彩。学者们以理性、科学和对百姓健康负责的态度,指出了中医的许多弊端和非科学之处,但中医人士死活不肯承认,整个辩论一边倒的现象十分明显。这要十分感谢方舟子、何祚庥、张功耀、司马南等人,他们用学识和机智为中国人奉献了一份份脍炙人口的精神大餐。
|
|
理性、科学、负责的态度应该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有弊端,也有非科学之处,但不一定没有临床价值。辩论出现一边倒的现象与社会主流思想有关,裁判标准在科学主义这边。但主流不代表真理。
中医界人士的辩论显得笨拙和强词夺理,实在缺乏基本的辩术,追根溯源还是因为中医的科学性不强所致。辩术只是现象,学识才是根本。如果中医科学性极强而无懈可击,其他人便找不到攻击的破绽了。如果中医是科学的话,诺大的中医队伍,怎么可能找不出几个学识渊博、辩术精湛的人呢?
首先,笨拙但不一定强词夺理,中医的特殊性质与科学主义的思路难以符合,出现百口莫辩的现象。有一句话,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这句话绝不能作为中医理论正确性的支持,但是却能否定以单纯辩论优势代表命题真假结论的观点)。中医“科学性”的确不强,人们脑子里以实证、形式逻辑性质的“科学”的概念已经先入为主,而未能体会到科学的真正本质--理性和客观。中医的确不是西方传统概念里的“科学”,其“科学性”自然不强,更不可能无懈可击,不然,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广泛的争论了。但是还是那句话,“科学”这个范畴尚未得到一致的界定,若用来圈定中医这个对象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出现了内在逻辑矛盾的辩词能称为“脍炙人口”吗?
其次,中医队伍并不“诺大”,相对于西医队伍,中医的要少的多,更没法和众多现代科学从业者队伍相比。在这一点上,辩论双方的基线是不平行的。作者这个思路有失妥当。
下面列举几个中医人士反复使用的辩词,供大家欣赏。
第一,“你根本不懂中医”
如果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说中医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说中医不遵守科学的基本规则,中医人士立刻就会反驳说,“中医博大精深,你根本不懂中医”。意思很明确,不懂中医,就没有批评中医的权力,也就没有与中医人士进行辩论的资格(言外之意是,只有中医才有资格批评中医,别人不能说三道四)。这哪里像辩论?分明是人身攻击。中医人士往往在辩论之初用气势压倒对方,进行人身攻击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他们哪里料到学者们都不是吃素的,轻轻一击便可将他们击倒。方舟子与一位著名中医辩论时说,全本的《本草纲目》中有许多谬论,如喝了立春后的第一杯雨水就可以怀孕,这位中医竟然说没看过全本的《本草纲目》,显得很没有学识。
首先,中医愿意接受严格的科学检验,但有一些不具备科学精神的中医从业者不愿意。现在中医药科研已经做了不少,是正在接受“科学检验”的。对于“科学的基本规则”,这一概念太模糊,作者未指出是哪些规则,我无法评论。
其次,不懂中医可以评价中医,但是评价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正确的,而且,在不了解对象的情况下做出的评论,大多数是不正确的。术业有专攻,不同专业间应是以交流借鉴为主,而非辩论否定为主。
再次,不止是中医支持者有人身攻击,反中医者也有。
第四,《本草纲目》本身是一本本草药典,很多时候是用以参考查阅。那位中医说没看过《本草纲目》全本并不奇怪。就如方舟子也不可能知道生物化学所有的理论。
第五,《本草纲目》说喝了立春第一杯雨水就可以怀孕这个说法,真实性值得探讨。当然,要承认中医理论里有不少糟粕,但不足以否定中医理论的合理性与应用价值,西医里也有不少错误的理论。
在重庆龙门阵的电视辩论节目中,一位中医人士反复说方舟子不懂中医,方舟子一气之下反击说,“我没说你骗人,你还敢说我无知!”把那位中医立即羞辱得够呛。学者们从不进行人身攻击,只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说方舟子不懂中医并不是人身攻击,隔行如隔山,不懂就是不懂。从作者的描述里,我没有看到那位中医人士说方舟子“无知”,但是方舟子实质上已经说中医人士“骗人”了。
另外,“学者们从不进行人身攻击”这句话值得探讨。
第二,“你没有遇到好大夫”
当人们举出中医治病失败的例子时,中医人士惯用的辩词就是,“你没有遇到好大夫”。没有遇到本事高超的大夫,当然就治不好病了。可是,什么样的中医算是好大夫呢?到哪里去找好大夫呢?何祚庥院士与一位著名中医辩论时说,自己的父亲25岁时得了伤寒,被中医治死了。这位中医说何院士的父亲没有遇到好大夫,何院士立即反驳说,大夫是夏应堂,上海当时最著名的中医,绝对是大大的名中医。立即把对手羞辱得哑口无言。
把中医治病的失败,都说成是个别中医的无能,是中医人士常用的辩论伎俩。中医互相贬低,自我吹嘘,是司空见惯的事。“你没有遇到好大夫,当然治不好病了”,言外之意是,你要是遇到我,病就会治好的。中医都说自己本事大,别人本事差,完全是小人伎俩。
首先,“你没有遇到好大夫”这个辩词的确常用,它不具备说服意义,但具备借鉴意义。的的确确,就拿西医来说,比如一个西医滥用激素造成了严重后果,难道不是“没有遇到好大夫”吗?我们不能因此否定使用激素的价值。
其次,何院士的父亲被中医治死,恰恰提示我们要思考他的言论是否客观公正。个案是有意义的,但若求得出可信的结论,还是要看总体。
再次,名中医中不乏沽名钓誉者,而且即便是真才实学者,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夏应堂也不能代表中医师全体。那位中医被羞辱得哑口无言,我觉得是他没有把问题想清楚。
中医治病会有失败,这是肯定的。西医治病也会有很多失败。有的是个别医生诊疗失当,有的是确实无能为力。吹嘘中医什么病都治得好的只是小部分中医。互相贬低,自我吹嘘,在受过正规中医教育的人并不常见。西医也有不少互相贬低,自我吹嘘的。作者认为“中医都说自己本事大”,事实依据不足。
第三,“江湖骗子不代表中医”
在中国有许多江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到处骗人。明目张胆的大骗子就有很多,像胡万林等。电视上也经常有骗子们的广告,几年前河南、陕西一带的中医院在电视上做广告,说他们能“还你一对健康的肾”。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肾病患者前去诊治,结果能治好的寥寥无几。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无限期吃药,自愈的患者归功于医院,治不好的患者自认倒霉。每当人们提及中医骗子时,中医人士就反驳说,那不代表中医。可是,许多中医骗子都有中医资格证书,推销的也都是中药,怎么不代表中医?而且中医的骗子数目之多,几乎随处可见。鲁迅说中医都是骗子,其实一点都不过分,只是大骗和小骗而已。中医人士在辩论时说,江湖骗子不代表中医,可是,到哪里去找不是骗子的中医呢?话又说回来,为什么那么多骗子喜欢打着中医的旗号,而不是打着西医的旗号?这说明西医是科学,科学是不骗人的。
这一点本质和上一点相同,中医理论的特性使其容易受骗子利用,事实上现代的骗子也有很多利用西医理论和技术的,不信大家回去再看看那些虚假广告。江湖骗子当然不能代表中医,某个或某些医生也不能代表,代表中医的,只能是经过严格设计和执行方案得出的评价数据,只能是事实。
第四,“中医辩证(辨症)施治”
辩证法在中国是一个混淆是非的工具。比如对一个人,既要看到他的优点,又要看到他的缺点;对一件事,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看到它的负面。需要某个人时,无限夸大他的成绩;贬低某个人时,把他说的一无是处。中医也采用了辩证法。对同一个患者,一千个中医有一千个诊断结果,能开出一千个处方。每个中医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一大堆的理由,让患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哪里是医生在给患者诊病?而是患者在给医生诊病,是患者在检验医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胡诌八扯的能力。更为可笑的是,中医还经常批评西医“治标不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然西医这么差,中医为何还借助西医的力量,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患者治病呢?西医通过一系列的检查,给病情下一个明确的诊断。中医号称辩证施治,是整体医学,但中医从来不下书面的诊断报告,只开处方卖钱。不管得的什么病,或者根本没有病,到中医那里都能诊断出病来,阴阳虚实的随便说个名字即可,反正仪器检测不出来,患者也搞不懂,全凭医生的嘴巴信口开河。到西医那里看病,通过检查有可能诊断为没病,而中医则不同,来者皆有病。中医治疗起来更玄,你头痛,我给你治整体,你脚痛,我也给你治整体,反正是包治百病的。什么艾滋病、肾病,全都能治好。因为中医根本没有病的具体概念,统统以虚实论之。如果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你自愈了,中医会大肆宣传自己的医术高明(在许多名中医的诊室里,都能看到“妙手回春”、“医术精湛”的锦旗、牌匾);如果你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中医会说你又得了其他的病,本来是给你治阳病的,结果你还有阴病,你事先并没有说明。辩证法吗,正说正有理,反说反有理。辩证法被中医运用的十分娴熟。
首先,该作者将“辨证”和“辩证法”(注意两个"bian"字的写法不同)混淆,中医的“辩证施治”绝不同于哲学方法论里的“辩证法”,大家花几分钟查下资料对比下就清楚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该作者评论之前是没有把功课做好的。
其次,“一千个中医有一千个诊断结果,能开出一千个处方”,这个是中医范围内的学术问题,对于外部人员来说,疗效才是硬道理。这个事实从逻辑上并不能得出中医临床价值的评价。
再次,说“中医从来不下书面的诊断报告,只开处方卖钱”仍是事实依据不足的结论,我是中医,我也下书面诊断报告,我开处方主要是为了治病,我也相信还有很多同仁也是如此。
第四,“妙手回春”、“医术精湛”的锦旗、牌匾等,有很多是患者送的,当然也有不少人为了宣传目的自己制作,这属于营销方式,西医院、西药厂也要营销,这与疗效无直接关系。而且,西医诊室里面也不乏这样的锦旗和牌匾。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因看中医耽误治疗而英年早逝,有些中医人士辩护说,如果不看中医,几年前她就死了。这是狡辩吧,反正无法验证。在一次关于中医的辩论中,一位女士说因吃了中药龙胆泻肝丸而得了尿毒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辩解说,你的尿毒症可能在吃药之前就得了,你没发现。方舟子立刻反驳说,“科学已经证明马篼羚科的植物全部有毒,中国各大药店都已将其剔除,你还说没有毒!”当场把那位教授羞辱得很没有面子。
首先,陈晓旭的死是否因中医耽误治疗尚无定论,乳腺癌的确应早期干预,但这个病例涉及其他影响因素,未明之前就给予死因评价是不科学的。中医人士的辩护也许只是说明一种可能性,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
其次,龙胆泻肝丸按照中医理论和相关医案记载也认为是不宜常服的,我不知道那位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是否真说无毒,起码我知道是“有毒的”,这个我们上方剂课的时候老师教过。一个药有毒副作用并不奇怪,西药也有很多药有毒副作用。
中医的望闻问切,其实都是幌子。中医近年有了网络、电话和信函等远程诊病方法,4种诊断手法中只剩一个了,说明其他3个可有可无。许多中医在听了病情介绍后就立即开处方,说明中医的诊断都是假的。
中医四诊合参是不假,但是中医理论里也有“望而知之”、“脉而知之”、“问而知之”等说法。再者,在很多情况下,病史的完整采集是不容易的,在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病情进展等情况下进行诊疗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中医一直都强调四诊合参以求辨证准确这是事实,有不少人反对在四诊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诊疗。
其他的常用辩词还有,“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归功于中医”,“中药无毒副作用”,“中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是东方的科学,不能用西方的科学进行检验”,等等。
“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博大精深”这基本符合事实(“博大精深”这个词过于感情化,无法评价)。
“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归功于中医”这句话应该为“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一定正确,但中医界主流意见没有作者说得那么夸张。
现代大多数中医都承认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药理论里也承认。但是相对于西药,大多数中药安全性好,这是可以肯定的。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事实,虽然并不能作为疗效依据,但有借鉴价值。
“中医是东方的科学,不能用西方的科学进行检验”,这有回到了之前的问题,要看对“科学”这个范畴的界定是什么,而且,一种疗法是否有价值,在与它有无疗效,而非理论属性的归类。现在中医药的科研做得很多,虽然做得不好,但正在检验中。。。
一些中医人士,连科学和文化都分不清,就赤膊上阵了,难怪中医越来越不景气了。当代中国人的科学意识越来越强,对伪科学的识别能力也越来越高,任何欺骗和愚弄百姓的做法,都会受到人们的无情揭露和抛弃。
这一段话过于还是感情化,有事实部分,也有臆断部分。中医越来越不景气的原因绝不是“一些中医人士“赤膊上阵””。后面的话我赞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21345-261679.html
下一篇:
“疗效中心论”有更深层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