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j630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xj6309

博文

硕士研究生学制几年合适? 精选

已有 22541 次阅读 2012-3-17 15:37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硕士, 研究生学制

      硕士教育学制问题讨论最近又热闹起来。那么,到底怎么决定呢?我认为:
      1.与国际上同轨:现在,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很强,如果我国坚持三年的学制,将造成生源的外流和社会财力的外流以及学生的成本负担!还造成我国学生在未来发展潜力上的机会丧失!个别人的年龄延迟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普遍年龄的延迟就会衔接不顺!现在,欧盟统一为二年,还有一些国家一年就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这必造成国内对学历承认的尴尬局面!
      2.人才快速成长的需要:我国的学制已经几乎是世界最长的了,发达国家则有缩短的趋势:本科3年,硕士两年!而理工科人才出成果的最佳年龄是30岁左右,理科更是27岁左右。目前硕士毕业已经27岁,但硕士一般是很难出什么创新成果的。只有进入博士生以后才进入角色。硕士生最好25岁前毕业。
      3.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教学:现在大多数硕士只有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学时又短,专业课仍然是只学皮毛,与本科生无异。建议课程学习延长到一年半。基础理论课要增加学时和练习训练。专业硕士可以通过减少外语和选修课的学习时间来增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的学时。
      至于有人提到不招博士生的老师和不招博士的专业学校的科研任务的完成,我认为:硕士生是承担不了这个角色的,大多数硕士生干出的活或者没有学术含量,或者就是废品,都不是教授的水平。所以,没有必要搞滥竽充数!
      每一个教育阶段的改革都必须考虑到这个阶段确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要有机结合,不能把各阶段割裂开来。硕士毕业生的主要社会角色仍然是第一线生产者,加强理论学习可以增强其生产领导能力,这是与本科生的一个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昨天晚上打开博客时,发现本文被加精并评论40余次,有点吃惊!尽力回复了一些博友。在评论中有人提到与年龄有关的问题,对此不敢轻易下结论,原来所说只是根据以前读资料的印象。如牛顿发现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时只有22岁,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时是26岁,薛定鄂提出玻动力学只有26岁,海森伯26岁发现不确定关系,玻尔28岁提出氢原子模型,约瑟夫森24岁预言了约瑟夫森结,李政道30岁与杨振宁(34岁)提出宇称不守恒。特别是波尔的研究所聚集的那批年轻人给我印象深刻,都是20多岁。我国《红楼梦》描述的大观园中那些少年才情也令人吃惊。但是,为了更严谨的回答这些博友的问题,今天做了点功课。一是计算了2003年以来我的研究生的入学年龄,他们平均是24岁多一点。如果三年毕业,也就是27岁。另外,对于人才成长年龄,我查到一篇文章《人才最佳创造年龄规律》(作者:王通讯,期刊:《中国人才》2008年3期),其中提到:“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表明,25 岁——45 岁是科技人才实现创造性突破的最佳年龄段,也称之为创造性表现的黄金期。峰值年龄为37 岁。”在其他文章也看到类似说法。该文还给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根据美国学者李曼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的各类人才最佳创造年龄:
数学家 30——34
化学家 26——36
物理学家 30——34
哲学家 35——39
发明家 25——29
医学家 30——39
植物学家 30——34
心理学家 30——39
生理学家 35——39
作曲家 35——39
油画家 32——36
诗人 25——29
军事家 50——70
运动健将 30——34
还有文章指出:诺贝尔奖获得者通常在24.8岁左右取得博士学位(尚智丛. 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 科学学研究,2007,25(2))
 
在此,对关注本文的各位博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709-548714.html

上一篇:话说中国管理学该登场了
下一篇:这个人是否也是一名应该重点支持的人才?
收藏 IP: 60.7.253.*| 热度|

11 孙宝玺 徐耀 于全耀 李双双 吕喆 许培扬 洪学传 吴锦宇 翟远征 刘军胜 lijch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