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精选
2015-10-21 09:48
阅读:7975
标签:子女教育, 课外活动, 学术竞赛

【这是在本地一个学校家长群里的讲座】

开学伊始,是学生们计划一年的课外活动的时候。特别是刚进高中的学生们,面对形形色色的俱乐部,编辑部和各种团队,肯定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在美国,中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说与上课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重要。课程是“标准化”的,而课外活动却是可以量身定做的。通过种类繁多的课外活动,同一个学校系统能培养出各具才艺的学生,早就一个多样化的社会。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与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学生安排课外活动的经验和感想。

为什么要参加课外活动呢?在我看来,其中的目的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目的是展示自己的才艺和领导能力,为申请大学加分。其实大学录取过程是个黑箱。哪些课外活动能够加多少分,大家只能猜测。通常认为,课外活动对于大学录取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作贡献。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学生必须有全国一级的水平才算数。另一个作用是作为人格的一部分,反映个人的能力。从这方面说,就需要在自述,推荐信等材料中反映自己课外活动的努力和成绩,与其它方面的表现有机结合起来。不管追求哪个“加分机制”,其实都要求课外活动与本人的热忱相配。如果课外活动没有热忱作基础,就很难达到全国一级的水准;就算达到了,比起所花的努力来恐怕也是得不偿失。同时缺乏热忱的话,录取官从自述等材料中也看得出来。那就成了蛇足了。所以,没有绝对的“升学神器”课外活动。一切都要看各人的具体情况。【注:我并不主张高中活动都围绕申请大学转。毕竟高中是人生很宝贵的时光,应该有一个美好的体验。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二类目的是学习很多知识和才能,或者锻炼性格品质。如果是这个目的,那么就是“重在参与”,取得什么成绩不是那么重要。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这类课外活动又可以分成几个亚类。有的学习与课堂内容不相干的才艺,如计算机编程,下棋,音乐等,有的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深化某些知识,如参加学科竞赛,也有的应用课堂知识做研究项目。除了学术与才艺之外,参加体育运动和公益活动,也能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爱心。

第三类是扩展社交圈子。亚裔孩子往往爱学习,守纪律,在很多人眼里是“书呆子”形象。在有些学校里,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孤立,缺少知音。而参加课外活动就可以交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对自我认同和相互激励都有很大好处。我在中文学校教数学竞赛课,就看到很多不同学校的孩子因为对数学的共同爱好而成为莫逆之交。其它活动如下棋,计算机队等也是亚裔孩子发展友谊的好地方。如果是这个目的,也许跨出学校的空间,参加更大范围的组织如夏令营,网上课程等会更加有效。

当然,我们可以同时有不同的活动来满足不同的目的,同一个活动也可以满足多个目的。但不管怎样,只有目的明确了,我们才能选择合适的课外活动,才能决定自己参与的程度(是要达到最好,还是尽自己能力,还是玩玩就好)。

实现了“知己”,接下来就是“知彼”,也就是了解课外活动的各种机会了。下面就我自己非常有限的经验和知识开个头,请大家补充。

最普通的课外活动就是学校的各种俱乐部和团队了。每个学校都有很多这样的组织。在新生入校的介绍时,他们都会来做广告,拉人。孩子们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当然,也可以向老生打听各种组织的情况。对亚裔学生来说,最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学术性的俱乐部,如数学队,科学队,机器人队等。除了这些理科的,还有文科的辩论队,模拟联合国俱乐部,商业和经济俱乐部等。这些组织都会定期参加地区,州或全国的比赛。那里往往聚集了兴趣相投的同学,而且通过校外比赛更能扩大交友面。当然,选择这些俱乐部不能光看名称。指导老师和队里的文化对于学生的体验和可能的成绩影响非常大。孩子需要仔细考察才能找到合乎自己胃口的组织。喜欢写文章的孩子也可以考虑加入校报编辑组。那是一个很好的写作锻炼机会,因为能够得到对于自己作品的反馈,也有机会编辑别人的作品,取长补短。“校报总编辑”是个含金量不小的“领导才能”展现机会。当然肯定不是每个编辑都能做到总编辑。但如果能扎实,认真地完成每次任务,机会还是不小的,因为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其它俱乐部的领导职位也是一样。虽然想做的人很多,但兢兢业业,能被大家信任的寥寥无几。

除了学术性俱乐部外,学校里还有音乐,舞蹈,体育等各种团队。这些活动也绝不是浪费时间。除了发展才艺,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热忱外,这些活动也很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团队精神。例如“军乐队”MarchingBand,是为学校球队助威的团队,在比赛前和中场休息时出来表演。除了随队表演外,军乐队还要在室外进行大量的排练,每星期都要花上十多个小时,而且要耐受寒暑风雨。但绝大多数的孩子在老师和团队的支持下都能坚持下来。这样的经历对于咱们那些温室中的花朵还是很有好处的。这些团队往往很有“家庭”的气氛,因为每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几年下来,也能结成很深厚的友谊。

另一大类课外活动就是夏令营了。夏令营的种类也十分繁多。亚裔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有学术性夏令营,音乐夏令营等。学术性夏令营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霍普金斯大学的Centerfor Talented Youth CTY)办的夏令营了。它在全国有很多地点,每个夏天有两期。夏令营中提供学校课程的加速版,以及一些学校所没有的课程。据我所知,一般不能以这些课程抵学校的学分。但有些学校允许用夏令营中的有关课程来满足预修课要求(pre-requisite)。如果有此想法,最好先与学校的学生辅导员沟通好,再报名夏令营。CTY有住宿和走读两种。如果孩子年龄小,营地又在附近,可以选择走读。CTY可能是最早举办这类夏令营的。但现在已经相当商业化了。同类的夏令营现在也不少,但我不太熟悉具体情况。CTY的入营门槛很低,但要求学生参加一个标准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线。

还有一些帮助孩子准备竞赛的夏令营。我比较熟悉的是数学方面的,有Awesome Math, Idea Math, Math Zoom by Areteem Institute)等。通常这些夏令营都有自己的测试题,让学生网上下载后做好交过去。这些题目比课堂里的难很多。学生做不到底也没关系,思路好就行。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推荐信,学生自述等,和申请大学同一个路子。当然最高大上的是Canada/USAMathcamp。那是数学奥林匹克队员的摇篮,当然进入门槛也很高。我觉得,孩子到了这种夏令营,能学多少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知道“天外有天”,不会因为在本校当学霸就沾沾自喜。在这些夏令营中,往往还能结交不少真正喜欢数学的朋友。这些人虽然分布全国,但在大学和以后的工作中往往又走到了同一个圈子中。另外,还有个RutgersYoung Scholars Program (YSP),是NSFNSA资助的,搞了好几十年了。它主要是讲授离散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应用。与数学竞赛没有多大关系,但对于提升孩子的数学兴趣还是挺有效的。当然,以上讲的是数学方面的。除此之外,科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文科的类似夏令营也越来越多了。

如果想用夏令营为大学申请加分的话,要注意不同的夏令营的“含金量”是很不一样的。我的简单法则是:价格越低的,含金量越高。“档次”最高夏令营是ResearchScience Institute (RSI)。它每年六个星期,在MIT校园里举办。学生跟着MIT和哈佛的教授做研究。能进这个夏令营,进MIT基本就没有问题了。这个夏令营靠捐助运行,对学生是完全免费的。类似级别的文,理科夏令营还有几个,但我不是很了解。上面说到的YSP是部分接受资助的,价格也比较低。至于完全商业化的,含金量就不高了。在那些夏令营里,进入门槛高的相对好一些。CTY这样的基本对申请大学没有帮助(当然如果能学到东西的话还是值得去的)。当然,虽然不能当成资本,但参加夏令营的经历可以在自述中反映出来,作为学生整体形象的一部分。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夏令营是在名大学的校园办的,有的还以该校命名。但其实是别的组织租借他们的地方,与学校本身没有关系。所以不要以为参加在某校的夏令营就对将来申请该校有好处。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931797.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欧阳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766-92973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