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ian2009

博文

实在的三重划分

已有 4016 次阅读 2010-12-1 05:22 |个人分类:科学哲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实在, 真值, 测量值, 感知实在, 符号实在

(发表于《哲学评论》第八辑,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 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pp185-199。)
 [这里是第一章,欲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实在的三重划分
 

实在的三重划分

田松[1]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要】按照物理学对待问题的方式对待“实在”这个概念,则“‘实在’是什么?”就转化为“我们是怎样‘感知’我们‘称’之为‘实在’的那个东西的?”20世 纪,量子力学对基于经典物理的实在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使用日常话语对量子实在进行解释,需要把实在分为不同的层面。本文提供了一种分层方式:本体实 在、感知实在、符号实在。并基于马赫的感知复合理论,论述这三重实在的关系。基于实在论假设,本体实在常被认为是先验的、先在的,感知实在是对本体实在的 感知,而符号实在是对感知实在的描述。本文认为,可以把感知实在和符号实在作为逻辑起点,把本体实在作为符号实在的一个子集。由此建构一种非实在论的话语 方式。

【关键词】实在,感知实在,符号实在,本体实在,量子实在,非实在论

 

实在本性问题一向被认为 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作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同样把实在问题作为其思考对象。因而,物理学自身的重大突破,也会导致实在观的重大变化。经典物理学的 实在观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渐成为大众一般观念的一部分,至今依然。然而,早在二十世纪初,作为新物理学代表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对经典物理的实在观提出了 挑战。惠勒(John. A. Wheeler19112008)指出:“量子力学要求一种新的实在观。”[2]在讨论量子力学实在观的过程中,尤其是试图对惠勒的延迟选择实验[3]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我不得不对讨论实在本身。为了厘清经典实在和量子实在的关系,为了使用日常话语描述量子实在,我不对不对我们所要描述的实在本身进行分层。

我把实在分为三个层面: 本体实在、感知实在和符号实在。本体实在就是所谓的客观实在,大体上对应波普尔的世界一,物理世界;感知实在是人们感知信息的集合,以往被认为是本体实在 在感官上的显现,大致对应世界二,精神世界;符号实在是对感知实在的描述,包括人类的一切符号体系,相当于世界三。

一、真值原型

        真值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概念,很多物理学实验教程都把“测量真值”作为实验目的之一。对于这个概念,没有哪个物理学教程给够出一个物理上可以操作的定义,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直接使用。因为在经典物理学的语境下,真值的概念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简单地说,真值就是一个物理量所具有的那个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观察的、在冥冥中存在的那个“真正”的值。

        如果存在一个不依赖人的感知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中的所有元素都必然具有客观的属性,因为,物理量作为客观属性之一,当然应该具有一个唯一的绝对正确的值:真值。这个值当然应该成为科学追求的对象。

        然而,尽管测量的目的是要获得真值,真值却无法直接测量。我们每次测量所得到的,都是测量值。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偏差叫做绝对误差。绝对误差存在的原因有 二,一是感官本身不具备“客观性”;二是仪器的精度不是无限的。真值不能测量,而物理实验还有进行,只好改弦更张。尽管真值不能获得,但是由于假设了一个 客观的真值的存在,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所有的测量值都围绕着真值按泊松统计或者高斯统计分布。然后,又水到渠成地将无穷次测量值的统计平均视为真值。 又由于不可能进行无穷次的测量,所以实际上是用有限次测量的统计平均值代替了真值。

        在用统计平均值替代真值之后,误差就被定义为测量值和平均值之间的差,再以方均根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量度,然后,真值,这个全部测量的最终目的,在物理实验教程中就此消失,不复出现。

以统计平均值替换真值的理由是一个循环论证:因为存在一个真值,所以测量值围绕真值分布;而测量值的确围绕一个值分布,所以真值存在,并且测量值所围绕的那个值就是真值。

        但是显然,测量值所围绕的那个值是统计平均值。存在统计平均值并不能证明存在真值。事实上,当我们把真值这个概念去掉,直接以统计平均值作为测量的目的,对于物理实验的进行以及物理大厦的建构不会有任何影响。因而,真值是一个假设,而且是一个不一定必要的假设。

        一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是:真值的有效数字必然是无穷位的。那么,如果我们承认感官的深入存在一个极限,我们就不可能获得无穷位的有效数字。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真值永远不可能达到。

 

        真值是客观的本体实在的一个象征,借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术语,真值是一个原型,它潜藏在人的集体无意识深处。[4] 或者从神话叙事学角度看,真值是一个母题。[5]

        真值原型或母题也将会在后面的讨论中反复出现。



[1] 田松(1965-), 吉林四平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本文是博士论文《惠勒哲学思想研究初探》的一部分,又补充了新的材料。在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除刘吉和 金吾伦两位导师外,还得到了张志林、林夏水、王维、董光璧、胡新和、朱葆伟、戈革、吴国盛、刘华杰、方在庆、袁江洋等先生的建议和批评,特此致谢。此项研 究还得到了惠勒本人及其学生Kenneth Ford的支持和帮助。惠勒已经于2008年去世,享年97岁。

[2] John A. Wheeler, At Home in the Universe, 1994.. p.295.

[3] 本文作者对此有系统的介绍。参见:田松,延迟选择实验及其引发的实在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J]2004年第5期。

[4] 原 型是荣格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即领悟的典型模式。每当我们面对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相遇。”“人生 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 形式,它所代表的不过是某种类型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荣格语,转引自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45页。

[5] 母题是结构主义神话研究中的一个概念,指在神话中反复出现的某种故事内容。

------------------------

[这里是第一章,欲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实在的三重划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9667-389087.html

上一篇:京师科学人文论坛:刘华杰主讲:阿米什人(the Amish)的生存智慧
下一篇:蒋高明师大讲座:生态农业,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山东弘毅农场为例
收藏 IP: .*| 热度|

6 鲍得海 赫英 闫宏秀 吉宗祥 蔣勁松 davi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