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聊阁:读书人张少雄博聊之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xzhang

博文

学生所用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

已有 4933 次阅读 2009-12-7 08:32 |个人分类:教育漫話|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交流, 学生, 教师, 称呼, 品质

 

名先鉴 少雄

 

人们交流,称自己、称对方、称第三方,都有特定称呼。

称呼之中,有衔位称呼,如“赵爵士”、“博士”、“孙大校”等;有职称称呼,如“教授”、“周工”等;有职务称呼,如“教授”、“周总工”、“吴主编”、“郑院长”、“王司长”等;有亲近称呼,如“老师”、“刘师傅”等;衔位、职称、职务称呼都是公务称呼,亲近称呼是私交称呼。

当代大学生们常用“长”、“老板”、“导”与“教授”等称呼老师,但是,这样的称呼,无论是作为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基本上都是公务称呼,而师生交流似乎不是公务交流。

修鉴所开课程的学生,不时有人称鉴为“教授”或“教授”。无论他们要求“教授”或“教授”做何种“指点”与“斧正”,只要不在课堂之内,鉴都不知不觉地用“哈哈”、“我明白你在想什么”、“我要思考思考”之类的套话来回应,并不停地重复这些话来把交流推向结束。鉴有时边说话边在纸上划“正”字记录套话重复的次数;在一次交流中,“我要思考思考”多达三个“正”字,创最高纪录。听到“教授”或“教授”这样的称呼,无没法进入师生交流。

接受鉴指导的学生,也常有人称鉴为“导师”或“张导”,这种称呼不但不能导出师生交流,反而会引起种种不快。不过,有一次,因为实在不想重复套话与空话,鉴用一句话强制性结束交流。来访者说:“张导,有些问题,想请您指教指教!”鉴回答:“对不起,我不做旅游,也不懂旅游,您到别处问问吧!”来访者像突然发现走错门一样,飞快地退出!听到“张导”这样的称呼,鉴浑身打冷颤,那学生出门后十来分钟才暖和过来。只有听到学生称鉴为“老师”或“老师”,鉴才能真正地进入师生交流,才会真正地进入老师角色。

在导师不在场的场合,绝大多数学生用“老板”或“我老板”指称自己的导师(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一次,一位学生来访,说学位论文写作遇到若干问题,特来“向张教授请教”,然后说出若干问题,等待鉴回答。没有“老师”或“老师”这样的提示,无法进入师生交流,鉴只好先做点热身等待。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回答:“问过老板,老板说教授在这方面造诣极深,建议我来向张教授请教。”

听到“老板”这个称呼,鉴本能地问:“哪个老板?”

学生说:“我老板啦!”

鉴问:“你老板?你在哪里高就?”

学生答:“我导师呀!”

鉴问:“你导师下海啦?你跟着下海啦?”

接下来的谈话,热情而又冷漠,轻松而又沉重,进行近二十分钟还没有接触到学生所说各种问题,学生怅然地与茫然地告辞。这次交流,没能发展成师生交流,而是演变成典型的务虚型公务交流;“老板”这个称呼对鉴施加强烈的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决定这次交流的进展方向。实际上,“老板”用来指称导师,是一个十分变态的称呼。说它变态,理由有三:一、它不合教师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不合学生的身份、角色与角色心理常态;二、它不合高校师生关系常态,不合人们对高校师生关系的认知常态;三、它不合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常态,不合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使命的认知常态。

很多大学生爱用“长”或“书记”来称呼老师,既用作第二人称,也用作第三人称。一次,两个学生来“拜访教授,并请教一些问题”,各人说出问题后,等待鉴回答。同样,鉴只能先做点热身准备。

鉴问:“这些问题没问过导师吗?”

学生甲回答:“问过阮书记,阮书记要我来听听教授的意见。”(鉴注:阮,非实姓,某二级学院党委书记。)

学生乙回答:“姬处长说教授的意见很值重视,一定要我听听。”(鉴注:姬,非实姓,机关某处处长。)

鉴问:“姬处长与阮书记还有什么指示?”

学生乙答:“姬处长没有什么特别指示,就是要我来听听意见。”

学生甲答:“阮书记只要我来听听教授的意见。”

鉴说:“谢谢姬处长与阮书记重视。不过,我实在谈不出什么。请你们转告姬处长和阮书记,我一定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等有了些许进步,我再向姬处长与阮书记做专门汇报。”

鉴说完,起身,做送客手势。两位学生配合地起身,配合地走出门外,一次公务访问与交流结束。“长”和“书记”是典型的公务交流称呼,是典型的公务交流话语干预与心理干预。

公务称呼只能引导出公务交流,而公务交流无论表现得怎么热乎,都是冷交流与远交流。学生与鉴之间的交流,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只要出现公务称呼,就会演变成公务交流,礼貌地开始,礼貌地结束。

鉴对这种现象进行过长期反思,终于在最近发现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鉴交流能力不强,具体地说,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话语控制能力不强、反话语干预与反心理诱干预力不强,不能将公务交流扭转成师生交流。第二个原因是鉴自我认知限制,鉴认为公务交流称呼表明学生从心底里没把鉴当老师,也就本能地远离师生交流话题与话语定式,鉴虽为教师,却从来不好为人师,也不愿违背“往教”与“来学”的古训。

学生使用的称呼决定师生交流的品质,这好像不是个案与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规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7182-276654.html

上一篇: 吃研究生的教师与吃教师的研究生
下一篇:教师角色意识不稳固是教育之大害
收藏 IP: .*| 热度|

12 王进 陈龙珠 鲍博 丁甜 任国鹏 朱教君 吕喆 李学宽 林中祥 彭春艳 passerby hunanese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