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农家手工红薯粑粑
0417国道(边城路)两边
0422走向大西南塑像
0429洪安老街
0441老戏台万年台
0448洪茶渡口
0469古镇老屋
0472白虎广场
0474天下第一风雨廊桥入口
0478风雨廊桥
0504濯水老街
0508古院铜雕
0512顺流门
高关中,高平原,11月19日星期二
洪安边城入渝门户,濯水古镇三宫六院
昨天逛到很晚,在餐馆吃了炒红薯粑粑。粑粑是饼的意思。做法是把红薯淀粉加水摊成煎饼,切成宽条,看起来像深色的粉皮,加辣椒、葱花、脆菜炒成,端出来一大盘,可下饭了。
今天上午我们过桥去游览边城对面的洪安古镇。洪安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角,距县城27公里,是重庆、贵州、湖南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清代进士章恺(1719-1770)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描绘了“一脚踏三省”的地理优势。当地还有“一锅煮三省”的说法,如三省牛肉汤融合湖南的辣、重庆的麻、贵州的酸,据说食材也来自三省。
洪安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过桥就是一脚踏三省广场,沿边城路(即国道)走不远,便是刘邓纪念广场,中央屹立着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的雕塑,塑像高8.5米,旨在纪念刘邓率第二野战军挥戈西指,解放大西南的丰功伟业。继续前行,拐进洪安老街。这条老街建于民国时期,十多家商号以及相应的官房民舍,形成街面。街内老建筑群立,有大小四合院24座,封火墙40堵,青石条阶梯480步。老街上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样式商铺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老街封火墙为火砖建造,高过房顶,造型独特,有效地保护着这些木质房屋。
祝家大院,原为商会会长、大盐商的私家宅院,解放后曾作为区公所,保存十分完好,现辟为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据介绍,1949年11月6日洪安解放,是二野解放的第一个大西南城镇。随军而来的还有以邓小平为总团长的西南服务团,共有1.7万人,其中近半是从上海南京招收培训的革命青年,他们参加城市接管,投入农村土改,成为西南建设的领导骨干。秀山县人民政府就是大军入川后,由西南服务团秀山中队接管县城,建立的第一个人民政权。为纪念大军渡江,在清水江边建了一个渡江亭。
镇上还有二野入川司令部驻地旧址(原复兴银行)、戏楼(万年台)和洪茶渡口等。洪茶渡口,又名拉拉渡。据介绍,洪安江边最有味道的是拉拉渡,也就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悠闲的坐在船屋内的木制四方条台上,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地把船拖到对岸。这个拉拉渡因沈从文的《边城》闻名于世。不少游客就是冲着拉拉渡而来,尽管今天过桥比坐船更方便。
沿着江边走,不时能看到沈从文《边城》中的金句,如“等一城烟雨只为你,度一世情缘只和你。”“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眼前的一切,又让人重回《边城》的意境。
快晌午了。我们上高速,赶赴下一站,去黔江的濯水古镇,车程150公里。车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那里也有一个桃花源景区,不知陶渊明是否来过。车行大约两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经沧浪门城楼进入古镇。
濯水古镇兴于唐,盛于宋,旧时曾为驿站商埠,古朴古风,尽显古镇韵味,漫步至老街,但见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一正两厢,前面悬空),错落有致,别有风韵。来到这里,犹如穿越时空,重返明清民国岁月。这些街道和建筑不仅展现了古镇的历史风貌,还展现了土家族和苗族的建筑特色,尤其是土家族的吊脚楼特征尤为明显,沿河而建,远远看去,似黔江版的洪崖洞。难怪濯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共300多个)和5A景区。
古镇街巷格局为“一堤二街三宫六院”。一堤二街好理解,河堤和新老两条主街。那么,三宫六院呢?这里没有皇帝,哪来的三宫六院?沿老街走一趟才知道,这三宫是早先的三家外省客商会馆,一家叫万天宫,原为江浙会馆;一家叫禹王宫,原为湖广会馆;还有一家叫万寿宫,以大戏楼著称,是哪个省的会馆没问清楚。六院倒是了解齐全了,即余家大院、樊家大院、龚家抱厅、汪本善旧居、汪氏作坊、光顺号等六大院落。原来这就是濯水的“三宫六院”。虽然与帝王宫闱无管,却都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
如今古镇最有名的却要数濯水风雨廊桥。这座廊桥跨越阿蓬江和蒲花河,长658米。被认定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该廊桥是近年新建的,不是古董,却是地道的土家吊脚楼建筑风格。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在营造技艺上借鉴传承土家族传统的卯桦(凹为卯或榫,凸为桦)穿插工艺(榫卯结构),桥、亭、塔、阁合四为一。远观绵延起伏,气势恢宏,近看古朴典雅、古韵悠长。风雨廊桥已成为濯水古镇的新地标,也是古镇的一大亮点。这座桥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建筑风格独特。远远看去,宛如一条巨龙横卧江面,既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又焕发着现代的活力。入夜时分,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特别漂亮。
沿老街前行,突然间看到一尊飞行员铜像,这是为纪念徐廷泽(1928-2005)而立的。徐廷泽抗战期间1940年应征入伍,当上空军。1949年随国民党军撤到台湾。1963年6月1日他驾驶美制F-86战机,从台湾飞抵福建龙田机场;受到周恩来、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获得奖励2500两黄金。他先后担任解放军空军副团长,航校副校长,2005年逝世。徐廷泽驾机起义的英勇事迹,当年广为流传,我小时候就知道。没想到他是濯水人,镇上还保留有徐廷泽故居。
古镇景点还有红军渡、水师城门、顺流门(老街终点)、烟房钱庄、老盐行、牵手桥、非遗馆、天理良心文化展览馆等。
太晚了,肚子不太饿,就来点小吃吧。而濯水古镇在这一方面特别值得推荐,餐馆多,美食多。马打滚(糯米团滚黄豆粉)的软糯香甜,绿豆粉的细滑爽口,还有醪糟汤圆、重庆小面、四川抄手……皆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让人回味无穷。
旅馆的老板娘是文艺爱好者,会乐器,爱舞蹈。她告诉我们,白虎广场今晚7点半有篝火舞蹈表演。于是我们兴冲冲地赶去。
白虎广场是古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竖立着白虎雕塑,白虎是土家族信奉的图腾,底座为花岗石砌筑。白虎足踏如意祥云昂首向上,表达了黔江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奋斗精神。7点半,乐声响起,在鼓声中,舞蹈表演正式开始。十几位女演员穿着民族服装,戴首饰,穿彩裙,围着熊熊篝火开始翩翩起舞。那妙曼的舞姿令人陶醉。仔细一看,我们旅馆的老板娘也在舞蹈队里,向我们招手。看来她们都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出于对舞蹈的热爱,来这里表演。演到高兴处,还邀请游客们一起登场,好不热闹。篝火舞蹈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高关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32375-146940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