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忍教鼠啮案头书

已有 8449 次阅读 2009-10-25 04:3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老鼠, 失火原因

                           忍教鼠啮案头书

 

古人的猫鼠理论

古人养客乏车鱼,今汝何功客不如。饭有溪鱼眠有毯,忍教鼠啮案头书。《诘猫 》刘克庄

刘潜夫这首诗,以猫比人,相当含蓄,亦有督责之意。可以有两层意思,(猫)拿着丰厚的俸禄却不做份内的事情,讽刺那些不忠于职守的人。岳武穆尝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南宋国策是避战,因此孕育了不少歪门邪道之士。另一方面,猫儿不愁吃穿,却不爱书,因此也是婉转地批评那些不爱读书的人,有条件读书而浪费资源,不是很可惜么?

 

老鼠的火灾贡献

那么,老鼠啮书,与消防何干?有很大干系。动物对火灾发生的点火效应,老鼠有很大的贡献。

988814日凌晨,安徽省蚌埠市胜利路精品工具总汇失火,调查人员在火场发现一只死老鼠,排除其它因素后,调查认定是老鼠啃咬电线引起的火灾。小小的一只老鼠,一口咬掉了28万元。

199551日,河南省许昌市纺织品批发市场一个铺面因老鼠咬电线引起火灾,损失20多万元,谁来承担责任呢?一只老鼠,把商铺的出租方和租用方搞得反目成仇,最后闹上法庭。 没有保险公司的赔偿,这种官司是很常见的。即使有责任险,保险公司依然会通过诉讼来转嫁责任和寻求赔偿的。但出租方和承租方就不会直接打官司了,这是保险的本来目的。要知道,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要比出租方或承租方多,因此不怕责任和官司。

2000228日晚上,上海宝钢一日产八千多吨的炼钢炉发生火灾事故,导致全面停产,原因系电缆遭老鼠咬损,故障发热引起燃烧并扩大成火灾。宝钢养老鼠?老鼠吃什么?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老鼠咬坏电线、电缆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在5000万元以上。在城市的许多重要设备场所,如计算机房、通讯机房、控制中心等,防止电线被老鼠啃咬,成为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

 

消防业者有看法

2001年,在国际消防论坛(IAFSS Forum)上有人提问,对于老鼠的纵火行为有何理论和认识?关于老鼠对于电缆的危害,不少人提供了间接的道听途说的逸闻,只有一位日本人(Yasuaki HAGIMOTO)提供了一点实验研究(在日本进行),和1960年德国的研究成果。后者是德文文献,现已无从找寻;前者提供了三点看法,对于认识老鼠的纵火危害有很大帮助。

大约30年前,日本研究者找到11捆不同形式(包括不同类型/绝缘材料/颜色和生产厂家)的电缆和塑料线,放在1米见方(高0.3米)的鼠笼内,笼内豢养了10只公鼠,保证有充足的粮食和水源(实际上,一般老鼠不喝水,直接从粮食中获取水分)。他每24小时给这些材料称重,一直进行了10天。结果是,他没有发现电缆有显著的差别,但是塑料线有明显的咬痕。在后续的研究中,他又研究了老鼠对电缆PVC绝缘层的危害,把鼠尿滴在有损伤的PVC材料上(其中的导体裸露),导体同时110V交流电源。每30秒钟滴一次,结果3个小时后,电缆开始着火燃烧。根据他的观察,老鼠有一种经过相同路线行动的习惯,并咬啮路上所遇到的任何东西。

其他消防工作者的观察是,老鼠具有磨牙的习惯,它们是唯一牙齿不停生长的动物,必须不断磨牙,以消耗牙齿,防止牙齿长长到危险的水平。另外,通电的电缆是温暖的,老鼠有依靠热源筑巢的习惯。于是电缆的安全性就受到了老鼠的威胁。

由于现在的高层大厦大都有智能设备和中央控制等设施,公用的电缆管道所形成的夹层很容易成为老鼠的新聚集地。由于这些建筑中的电线密布,老鼠四处流窜并啃咬电线是很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不过,现在有所谓的防鼠型电缆,其地位大概位于防火型和防烟型电缆之后了。对于不易控制鼠患的地方,还真得用防鼠型电缆。

 

科学态度对鼠患

虽然我国鼠患严重,但似乎并没有有人去研究一番,相应的日本人,不但翻译了德国的文献,而且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是我们后起的科学工作者应当学习和推崇的。笔者费力翻译出来,也是为了保存资料,供国人设计借鉴和认识提高。有道是,安全无小事,鼠患亦成灾;调查研真相,数据保平安。

 

附录:另一首对老鼠的观察诗。笔者功力不够,不足以解释其中的味道,望个中高手点拨一二。

《问鼠》 (宋)刘黻

只影投荒阅两秋,汝曹何苦侮畸囚。

诗书尽啮从谁,冠履俱伤重我羞。

相国溷人宁处垢,永州某氏未轻投。

翻盆搅翁何时了,肯事张汤法吏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02992-264832.html

上一篇:工程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为了教训的纪念
收藏 IP: .*| 热度|

2 武夷山 杨学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