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用不同观点处理理想气体的混合, 分别把它看作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以及化学反应。理想气体混合
是物理变化,这里我们主动把它当作相变或化学反应, 把一个自己完全有把握的问题用更高级的理论处理,
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一. 不可逆过程
在25°和一个大气压下, 有两个广口瓶, 分别盛有氦气和氯气,将它们口对口上下叠在一起,过几分钟,我们看
到氯气的颜色变淡而且均匀充满两个瓶子, 实验结束。
扩散过程是大家熟知的不可逆物理变化。扩散前后, 大气压温度体积内能焓没有变化。熵有增加,于是自由能
和吉布斯函数有变化。整个过程没有吸热, 没有做功, 一切都那么平静。
熵增加的数值为(比如汪书163页)
ΔS = 2 n R ln2.
这说明混合气体的熵比原两瓶气体总熵更大,n是两种气体的摩尔数。在没有吸热的时候熵增, 正是不可逆过程
的特点。
二. 可逆过程
经过适当安排我们可以让这个过程成为可逆过程。 设想有一个长方体的容器放在桌子上,容器中间被两张重
叠的半透膜分为左右两边,分别装有氦气和氯气, 1号膜通氦阻氯, 2号通氯阻氦.
把1号膜向左缓慢移动, 于是氦气扩张到整个容器,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用手阻住半透膜, 也就是手对膜
做负功, 再缓慢移动2号膜到容器左边,于是氦气扩张到整个容器,手又一次做负功。
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吸热做功,
Q = -A = TΔS = 2 n RTln2
内能不变。 A是手做的功, 数值为负数, -A 是气体对手做的功,为正。
这个过程可逆, 只需要把半透膜缓慢移回中间, 这是手对气体做正功, 气体收缩并且放出相同数量的热, 系统
回到混合前状态。
三. 化学反应
混合过程可以看作相变, 相变前后体积没有变化,体积功为零, 熵有增加,有相变潜热,内能没有变化,
化学势不相等,有非体积功出现, 就是手做的功。
我们重点说说化学反应的观点, 按通常分类, 气体混合是物理变化, 但是在计算做功和吸热的时候,
混合过程可以被当作化学反应。
1 过程可逆的化学反应
反应前后
ΔU=0
ΔV=0
W = -PΔV = 0
ΔH = ΔU-PΔV =0
ΔS = 2 n R ln2.
ΔG = G2-G1 = ΔU + PΔV - TΔS
= -2 n RT ln2
外界做非体积功为
A= ΔG = -2 n RT ln2
气体从大气吸热为
Q= TΔS = 2 n RT ln2
特别提醒: 本例中温度恒定不变,压强在混合开始和结束时为1大气压, 在半透膜移动的过程中,
有两种气体的区域分压之和大于1大气压,只有一种气体的区域分压和小于1大气压。
焓增等于吸热和外界非体积功之和,抵消为零,
ΔH = A + Q =0
系统吸热做功。
2 过程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这时, 对外界做的非体积功A转化为热量, 正好被吸收, 于是反应不吸热不放热。
ΔH = ΔU-PΔV =0.
由于暗含着功转化为热的过程(想象汽车刹车过程),不能把混合过程描述为“安静地进行”, 应该主动
调整我们的观点,这个过程实际上暗潮汹涌。
结论
同样一个反应, 可逆过程吸热并且对外做功, 不可逆反应, 不吸热,也不放热。可逆的反应
过程需要精心设计, 用到半透膜, 不可逆过程, 设备很简单。 例如, 氢气燃烧时, 只能
发热(和很少的一点光),但是在发动机里就可以驱动交通工具, 在燃料电池里就可以发电。
附:
定压过程焓的增量等于吸热和外界所作的非体积功之和
ΔH = Q + A
证明: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2 - U1 = Q + W
定压过程, 外界做功包括体积功和非体积功
W=-P(V2-V1)+A
于是
(U2+PV2)- (U1+PV1)= A+Q
H2 - H1= A+Q.
定压过程焓的增量等于吸热与外界做非体积功之和。
H1- H2 = -A-Q
-Q为放热,-A 表示对外做功,
化学反应当然是有非体积功的, 但如果由于设备简单对外做功转化成了热量(想象电池短路), 则
H1- H2 = Qp
焓的减少, 等于放出的热量,即为(定压)燃烧热。
一般说来,定压化学反应过程焓的减少叫反应能才比较全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23 20: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