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4年,杨绛和钱钟书在北平。
死生事大,然人皆有死,皆有大限在前。人一出生,死案已立,整个一生无非是死刑之缓期执行罢了。若仅如此想,确无本体论之需要,人生无非是延颈待毙之过程而已。谁愿意这样看人生呢?其实大家都不这样想。尽管就生物规律来看,人生确是延颈待毙之过程,但大家都不取生物学观点,都还是要把人生当人生来过,遂有对本体论之需要,即,不舍弃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可以引人入佛门,入宗教,也可引人入作本体论之思。熊十力先生的入本体论之思(心学船山学自记);梁漱溟先生21岁曾两度自杀,终极关怀(“人生问题”)伴随他一生;李叔同达到“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圆觉”之境。
人无不珍视那仅属于自己的人生,仿佛它有无限重要的独特意义,因而冀其不朽。然细细思量,念及我出生之前,那漫漫无始之过去中并无我的存在,设想在我死后的世界,亦复一种无穷无尽的岁月流逝,前后两个方向都是无限延伸,相对一看,我的存在,只是那一刹那而已。
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Gewofenheit)到世间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能感受到佛家的"缘",无非缘起缘灭而已。科学可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的脑袋不怕死,但是心却是怕死的。"了生死"是大事,不管你位在哪里,年纪几何。缘来时,珍惜"缘";缘走时,挥挥手。
转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M4NDE3MQ==&mid=2650691368&idx=1&sn=e5c2d75b2768dd74362742c69a519526&scene=1&srcid=05276bBCJub3ZFKiD6hAXOOQ#wechat_redirect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