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ckzl 他们的故事才是对科技最好的诠释,关注科技故事。微信公众号:SME

博文

她是史上第一位担任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女性

已有 4463 次阅读 2016-8-25 01:0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工智能, 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


生命太短暂

如果想有所成

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你的深情

—朱棣文



2016年8月12至13日

雷锋网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成功举行

大会上来了学术界前沿学科的教授、工业界的各位大佬还有投资界的金主

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90%以上都是男性



右下角为 Daniela Rus


直到8月13日上午,一位一席黑裙的女士走上了大会演讲舞台

她是Daniela Rus



Daniela Rus


Dr. Rus是第一位担任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的女性(Director of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at MIT

IEEE Fellow、AAAI Fellow、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就奖(NSF Career Award)获得者

2002年麦克阿瑟奖获得者( MacArthur Fellow)



Dr. Rus


这个周六,她出现在深圳

和中国的关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听众

分享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十大前沿技术趋势



1. 软体机器人


在之前的认知中,机器人基本上是刚体的

由复杂的金属结构和电路系统构成

然而以往的“铠甲勇士”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遭遇了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在比较狭窄或者崎岖的环境中,刚体机器人会被环境限制,无法运转



刚体机器人


软体(soft robot)是指把机器人的结构制造得轻柔灵活,就像人体结构一样

一般来说,软体机器人的身体结构是用软硅胶制造的

超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未知环境



软体机器人


基于肌肉运作原理构造的机器人,会更敏捷、更快速地完成某些任务

除了软硅胶,还可以用水或空气去驱动软体的结构


根据这个原理,还可以创造机器鱼

它可以像真正的鱼一样活动,能够90度转弯,可以快速躲开捕猎者

全靠它的软体尾部,机器鱼可以在水中上下游动



机器鱼


2. 灵活操作


刚体的机器人只能看清楚物体的大小,瞄准每一个指头放在哪里才能抓取物体,但人不是这么操作的

人要拿一个东西的时候,伸手、抓取以非常连续的动作完成,不需要思考运用哪个手指

刚性机器人的抓起行为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它们没有办法应对不规则的物体


而软体机器人则可以自由地应付放在各个位置、各种形状的物体

无论是没有棱角极难固定的鸡蛋,还有薄薄的一张纸




软体机器人灵活的手


3. 语言交流


如果要机器人在现实场景中能够辅助人类工作

那么它必须具备和人类沟通协作的能力

当它执行一个任务失败了的时候,如果它能说“帮帮我,我卡住了”,也能解决问题,但是目前还办不到




如果进一步,机器人能够通过人类规划好的系统来检查自己的行动过程

“为什么卡住了”

“怎么样才能摆脱这个障碍”

甚至直接告诉人怎么样才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问题——“把这个桌子移开”

这些都是MIT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想要解决的问题


4. 云端大数据帮助学习


人类自出生以来,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接受大量的数据

而对机器人来说,数据存储就容易内存不足

一辆自动驾驶汽车一个小时就有1TB的数据,很难分析




只有从数据流中提取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并归纳出有意义的信息

通过一个算法,在大数据中分析一些小的数据集,这些小型数据集能够反映出整个数据运算结果


这就是核心级技术Coreset,利用Coreset对复杂视频进行分析得出数据集数,然后把不同的色彩进行集中

电影画面里16500帧,只需要1152个coreset数据点就可以展开分析




5. 多机器人系统


自然界里蚂蚁和蜜蜂天然地能够进行大型群体合作

而对于机器人来说这却是极大的挑战

机器人必须要能够互相的交流、协调,才能够知道要在什么时候配合同伴执行任务

它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任务,同时又要知道整个集体的任务

多机器人协作能够量级提升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6. 按需制造,定制机器人


如果说3D打印已经没什么神奇的话,那么3D打印机器人呢?

不只是一个机器人外壳,还有机器人中的驱动机制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制


7. 大众化


如果有了强大的数据库支持、成熟的编程工具和3D打印机器人的技术

组合之后:让所有人都能够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如果小孩不小心吞咽了异物

可以立即打印一个微型折叠机器人

将其送入肠道,通过折叠型把异物抱起来并从体内带出去

从而帮助我们免去微创手术的复杂过程


8. 机器人学习教育


21世纪,不仅要会读书识字,而且要学习计算机科学

Dr. Rus说:“每个孩子都应该学编程因为编程是一个超能力

如果你知道如何编程你就能够做很多你无法想象的事情,而且开了很多门给你

同时,它也非常有意思,能够发挥你的想象力,带动你的创造力

让你的梦想变为现实的一个通道



robot garden


她和她的同事们用各种有趣的开放日

吸引和培养更多青少年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兴趣


9. 学业界与工业界的合作竞争


学术界有前瞻性或是异想天开的想法

通过工业界的配合来把这些机器人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电话花了50年才被85%的大众接受,而手机只花了10年

智能手机只花了7年左右就实现了这个过程

机器人和人类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

需要工业的积极推动



美国DARPA(美国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项目


10. 自动驾驶


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丧生的人有150万人

麻省理工也在进行智能驾驶汽车的研发

智能驾驶与自动约车服务的结合,将会为城市提供自动汽车网络

这将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网络,也是几十亿美元的大生意



已经在新加坡公园里实现的无人驾驶汽车


虽然在真正驾驶环境中还有很多障碍要克服

但是全世界的科技大公司包括谷歌、苹果都在积极地投入智能汽车领域

风险投资机构在投资初创机构数量持续缩紧的大背景下,对人工智能领域持续高涨的投资热情足以说明硅谷对人工智能的狂热

他们看好:在互联网大潮之后,人工智能成为技术突破点,点燃经济发展



Daniela Rus 将近一个小时的展示中

她全情投入地介绍自己带领的团队在不同项目中取得的成就

她不断地提到“exciting”(令人激动)"interesting"(有趣)来形容自己最近在不同研究项目中的发现

就好像儿童第一次开始了解这个世界

完全被好奇心推动着开始发现之旅




她用手势来模拟机器人的动作,想让场下上千听者更理解机器人的一些动作原理和研究者的思路

她的眼睛闪烁着沉醉的、惊喜的光芒

她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


而她在实验室里的成就

已经让所有对机器人感兴趣的人为之激动

为一个可能的未来正在被创造出来而激动



vibration modes


Rus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也不是第一次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可是她每次的演讲都是集中在最新的机器人研究的进展上

和大多数中国演讲者所推崇的套路和故事之道相悖

她从来没有提过研究中的坎坷或者个人的成长经历

她目光灼灼地讲述机器人研究的新进展

介绍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因为产品与发现本身已经足够生动

不需要鸡汤


我们相信

科技发明本身的力量



前面的gif不过瘾

这里是完整视频整合版

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十大技术前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998497.html

上一篇:她14岁时失去了光明,却帮助上亿盲人重新看见世界
下一篇:飞行机器人之父:航拍是我最后才会想到的应用场景
收藏 IP: 183.232.227.*| 热度|

1 br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