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ly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ulyOne

博文

高职高专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

已有 2524 次阅读 2022-3-3 10:55 |个人分类:给同行|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职高专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董春利 教授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和师资建设方面入手,就高职高专的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构建做了基本阐述。讨论高职院校的定位、从而修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讨论专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等解决方法;讨论能力需求、确立课程设置内容;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讨论实践教学问题,提出校内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的模式;讨论师资队伍的构成和能力要求、提出“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 培养体系 课程设置 师资建设 教学模式

 

The Training System Reconstruction for the Semi-Process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Major in Techn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

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in detail of the reconstruction in Semi-Processing Equipment Management Major training system. Talking about the aim and location of T&V education, is to relocation the target of this major. Discussing the problem of this major, the solution of the major mass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ode were built. To established the courses and lessons system by analyzing the needs of major abili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old method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manner is described. It is also to be discussed about the construction way and mode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and the teachers training troops with engineering and teaching background.       

 

构建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培养体系的途径,要从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当地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用型人才的社会调查,经由校企合作产生的由半导体制程设备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学骨干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会共同完成。各个学校的培养体系会因为所处的城市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异。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建设工作是一项非常繁复的工作。

 

1.高职院校的定位

1.1 定位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定位与发展模式,是高职院校对自身在社会及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的选择与确定。目标定位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方向选择,发展模式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合理的定位和发展模式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学校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拟定的理论依据,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它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整个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健康运行。

对于一个专业的建设,学校的定位与发展模式,是与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备都非常相关的问题。因此,是应该首先解决的。

1.2 目标定位

1.2.1 目前的一般看法

对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定位,业内业外有各自不同的表述和观点,但是,从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的历次文件中,可以得到这样目前较为有倾向性的下列观点。

(1)与普通高等院校既平等又互通的多学历层次的高职教育体系

按照这一理念,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非一个层次。是来自于教育分类、社会人才分类的理论,也来自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结构均衡、层次匹配的要求。

(2)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并以此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

1.2.2本文论述的定位

本文是一个以定位为目标,用各种手段达到此目标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位论述。

(1)高职人才的培养要划分层次

高职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因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用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实施培养计划。

学有余力的,应该加大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得他们能够在学历教育上更上一层楼。要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学有所用的,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需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培养他们成为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习困难确一心向学的,是高职教育的难点,只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能力和操作性,培养他们成为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所需要的生产操作技能型人才。

混文凭的,是指那些根本没有任何上进心,没有任何学习动力的。在严格的考核制度下,应该淘汰到高等职业教育之外。

②以技能学习为主、以技术应用为辅,以高层次教学为导向、以中层次教学为基础

由于现代职业技术的知识含量急剧增加,短期教育已难以完成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可以而且应当形成自成体系的多层次人才培养系列。

从这个角度着眼,更重要的是要让毕业生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1.2.3 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主要由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培训、职业培训组成其中,尤其要重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一些专门职业,如国家公务员、医生、教师,学历文凭仅是获得职业的基本条件,还必须经过相应的职业资格教育,通过严格的审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进入职业生涯;另一些职业不强调学历文凭,只要受到必需的职业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即可。

因此:

(1)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不应该划为学历教育范畴

高知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因此,它应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满足社会基本劳动力需求的职业培养功能。

(2)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不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作为一个培养社会普通工作者的教育阶段,培养的学生不需要懂得某一专业的理论性知识和学科知识,仅仅需要一些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必须的谋生手段的和技能的本领,以便于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这是因为:

(1)从学校入口的生源构成来看:目前进入高职高专层次就学的人员构成,从入学成绩、在高考学生中所处的位置、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例看来,实际上是20年前的进入技工学校学习的生源的层次,10年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生源的层次。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或者社会需求的实际上是符合国家和时代要求的有技能的普通劳动者。

(2)从学校的出口的学生从业位置来看:就全国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之所以就业率高达90%以上,是因为我们的毕业生大多是工作在最基层,从事的是技能型的工作。

2半导体制造产业背景和趋势

2.1 半导体制造业背景和趋势

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开局很不错,后来走了样,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国半导体产业长远发展出发,更为迫切的是需要提升在全球行业中的竞争力,缩小与国际上先进制程的差距。

从战略方面看,各方对于发展壮大半导体产业是一致的;然而到了战术层面,需要大的投资以及在短期内见不到盈利,往往就产生了动摇。原因可能是对于产业的特征理解不深。

从产业角度讲,在追赶先进制程中(仅指12英寸生产线),中国半导体制造企业目前暂时尚未跨过“门槛”,马上试图进入自主可控的增长阶段不太现实,亏损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产业的发展又需要持续的投资,这对矛盾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摆在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产业面前的解决方案是非国有化的运营体系、足够的资金及领袖人物,三者缺一不可。

半导体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所有国家/地区发展半导体产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些国家/地区发展产业的成功经验。国务院4号文件已于2011年初发布,业界正翘首期盼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及时跟进,实施细则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及时出台。像18号文发布那样,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也能在“十二五”期间出现一个良性发展的大好环境。

未来国内半导体制造业国内、国外产业重组将进一步发展。终端市场的带动下,LED、太阳能光伏等领域,正在迅速成为产业发展的热点,许多国际 IC企业正在这些领域寻求新的发展。LCDLED、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也是目前电子器件产业的投资热点,2009年光电器件投资同比大幅度增长。

国家目前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为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国家明确加快培育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这不仅将成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国家经济增长的又一强大动力,更将为国内的IC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3G、移动通信、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系中孕育着巨大市场,将促进我国的IC产业进一步发展。IC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产业,其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出台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政策,继续延长原来鼓励政策的执行期限。

 

2.2 半导体制程设备背景和趋势

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装备本身也是一大产业,全球年销售收入高达数百亿美元。集成电路专用装备的投资占集成电路厂总投资的70%左右。当前,集成电路生产线的价格越来越贵,一条月产2万片的6英寸、8英寸、12英寸芯片生产线,投资分别高达2亿、10亿和20亿美元。8英寸芯片制造设备的单台价格均达数百万美元,先进光刻机的单台价格已超过1000万美元,8英寸硅片清洗机的价格也已超过200万美元。巨额投资已成为制约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加速的因素。

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制造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40多年来生产了300余种、十几万台各种半导体设备。目前涉足半导体研究和制造的单位已从低潮时的10多家恢复到40家以上,其中主要单位近20家。芯片制造设备、封装设备、材料制备设备、净化设备、检测设备和试验设备均有一些单位在研究和生产。

从销售角度分析,国产半导体设备的服务方向虽仍以一些院校和研究所中的科研型集成电路生产线以及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太阳能电池、SAW、电力电子等其他应用半导体设备的领域为主,但部分材料制备设备(6英寸单晶炉、研磨机、抛光机)、后道工序设备(6英寸划片机、塑封机、自动封装系统、模具)以及6英寸前道工序中的扩散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清洗设备等已逐步进入集成电路生产领域。

集成电路设备是全球装备制造业中最尖端的技术之一,代表着当今世界微细加工领域的最高水平,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一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质量及生产技术的先进性,是国家核心科技竞争力的综合体现。

全球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市场长期由美、日、欧等国企业垄断,受国外政府对半导体设备的技术管制影响,国内的芯片制造厂商难以购置先进的集成电路关键装备,而当前中国正成为全球集成电路装备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关键设备,提高国产设备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政府、经济界、企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共识。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已经被列为重大专项。

近年来,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保持了快速扩张的势头。2007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9.22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6.8%,并以26.2%的增速,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半导体核心设备一直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微不足道,据统计当前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仅为7.2%左右。近两年,随着一批本土设备进入大生产线验证,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还未形成可以支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模,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整体技术水平差距依然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等。

总体上讲,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还未形成可以支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模,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整体技术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主要是产品质量不稳定,一致性差等。虽然一些本地设备制造企业已经部分完成8英寸和12英寸设备开发,一些半导体生产企业也正在或者计划评估国产设备,半导体生产和设备企业针对0.25微米-90纳米生产工艺标准化工具和工艺准则的合作开发正在悄然进行,但是国产半导体设备在短期内还不会成为主流趋势。

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相比,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业的发展相对缓慢,新建的6英寸、8英寸集成电路制造厂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设备,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资金上都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础仍然是非常脆弱的。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即要做好一件事情或工作,必须要有精良的工具或装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它融合了约50个学科的高新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同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半导体生产工艺的高度物化。

 

2.3 大连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和趋势

随着大连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对半导体产业生产线设备进行管理的现场技师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下面,就把与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汇总如下:

1)大连的半导体产业规划

随着英特尔芯片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市将一举拥有世界最尖端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和技术,为我市完善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这难得发展机遇,我市以建设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为目标,正在加紧实施大连集成电路产业“511”计划:即以英特尔芯片项目为依托,推动大连半导体光电子产业、集成电路制造产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半导体装备产业、半导体材料产业五个产业集群的培育和一个国家级学院、一个开放式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

作为“511”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的发展,将提高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配套能力,有利于我市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我市集成电路产业从制造比较优势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转变。

集成电路产业中,除英特尔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外,现有大连连顺、华芯科技等几家IC设计企业,以及佳峰半导体设备、恒森微波电子、科利德化工科技、科思特固态化学材料等几家支撑配套企业。

2)大连市信息产业局工作计划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近年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机会也共生。

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面临巨大内需市场需求。国家重大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

二是国际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跨国公司从降低经营成本的角度出发,将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在众多跨国公司在大连完成战略布局的情况下,我市会继续成为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首选城市之一。

三是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步伐继续加快。

英特尔项目牵动作用会进一步显现,一批配套企业将投入生产,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因此,只要我们增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措施得当,抢占先机,变挑战为机遇,变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就能够保持我市IT产业领先发展态势。

3SEMI建立大连半导体产业园区

英特尔芯片项目落户大连开发区后,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SEMI关注到大连市的产业环境,决定在大连开发区发起设立大连半导体产业园区。

该园区位于英特尔大连项目西侧,占地15万平方米,将通过SEMI的专业优势,为入驻企业提供企业注册、商务咨询、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生活配套等“一站式”服务,使园内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高效运营,促进半导体产业在大连的加速发展。据悉,该园区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年初竣工并交付使用。

SEMI协会的会员主要为在半导体、平板显示、纳米以及MEMS等领域提供设备、材料以及服务的公司,全球拥有2,450家成员公司。

4)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

光电子产业特别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近年来,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速。20044月我市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现已初步构建起以七贤岭高新区为基地研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化基地核心区、瓦房店市光电园为基地拓展区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适应、上中下游产业链互相衔接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建立起集衬底原材料、外延片制造、芯片生产、器件封装到高端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市政府和大连理工大学还共同投资组建了大连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为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大连路明、大连九久光电、大连世纪长城等已成为国内同行业领军企业。

5)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瓦房店光电园

大连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瓦房店光电园20091027奠基。

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的瓦房店光电园定位于LED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重点发展LED大功率芯片、外延片、LED封装、LED显示、LED室内照明灯具、户外照明灯具以及LED背景源和LED在汽车、医疗、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并大力发展LED配套件等的制造企业。

规划建设的瓦房店光电园定位于LED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计划投资100亿元。起步区1平方公里,规划引进项目20个,总投资30亿元,计划两年建成;其余4平方公里计划3年时间建成,引进项目80个,总投资70亿元。据了解,整个光电园建成后,计划引进项目100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工业产值1000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安置就业3万人。

瓦房店光电园目前已经有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九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入驻。其中,大连九久光电已正式投产,公司有11项技术开发获国家级专利,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今天的奠基仪式上,又有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七家企业签约入园。

晶田科技(大连)股份有限公司由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大连中基芯片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合作兴建,生产基地选址瓦房店市西郊工业园区。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LED的研发、生产为核心,为国内外LED(发光二极管)照明产品提供高性能、高效率、高品质的LED大功率芯片。

6)大连光通信产业园

大连光通信产业园成立于20017月。大连光通信产业园吸引了海外百多家生产企业和投资公司来连考察,已经签署了意向合同37项,其中有5个项目签订了合资合同并完成了注册登记。由于光通信产业园发展迅速,光通信产业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投资额大,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经过充分论证,决定由大窑湾支行为大连光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及光通信园内的企业提供最多可达10亿元的项目贷款。

大连光通信产业园位于大连高新技术园区双D港内,工业用地2平方公里,研发及居家园区用地2平方公里。项目分三期实施:产业区一期工程0.5平方公里,二期工程0.5平方公里,三期工程1平方公里。研发及居家园区与产业园区同步开发,同步建设。园区将相应地建设培养光通信高级人才的研究生院、公共实验室等。

大连光通信园已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辽宁省光通信产业基地,目前,该园区初步形成了对外招商引资良好氛围,为了使园区员工素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由美国CORVIS公司出技术师资,进行人才培训,大量集团、大连光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出资金及培训基础等。

大连光通信产业园依山面海,交通便捷,距大窑湾集装箱码头5公里,距周水子国际机场28公里,距沈大高速公路口22公里,距金桥火车站8公里,距市中心(火车站)28公里,轻轨公交车从市中心直通园区。

由大连光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规划、建设、管理并服务的,是面向现代光通信产业的大型招商项目。拟引进世界先进的、包括材料、器件、设备及系统在内的光通信产业,形成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整体提升园区产业链上各企业的价值,使园区成为拥有工业园地,研发及居家园区(SOHO)、宽带通信、现代物流的智能化通信工业园。初期项目及园区开发总投资约3.7亿美元,全部工程完毕预计总投资12亿美元,达产年销售收入30亿美元,实现利润近10亿美元。

7)大连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局

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布局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亮点,那就是光电子产业和IT产业的异军突起。在开发区业已形成的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中,这两个新兴产业无疑将是支撑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大连路明集团和美国路美公司共同投资7800万美元的美明外延片项目于去年七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主要从事发光芯片的核心材料外延片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同时,与已建成的路美芯片项目共同成为开发区光电子产业园中的重要支撑点。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六月正式投产,年产值达8800万美元。

路明集团的支柱产业新型稀土自发光材料及制品、LED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器件封装,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居于技术前沿。LED半导体发光芯片及器件封装技术和产业化程度在国内居于首位、全球排名第四。随着这两个项目的落成,大孤山半岛将成为全球半导体芯片的制造中心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重要的产业化基地,在全球光电子产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3.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

3.1 社会的需求

高新技术的迅猛进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着大量智能结构复合的岗位。因此,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一方面不断细分,要求“多规格、小批量”;另一方面又不断交叉,要求人才具有跨岗位的知识综合、更新能力。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否迅速进入职业角色,尽快在岗位上发挥作用,是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要关注、追踪、满足市场需求,努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提供一批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高质量应用型技术人才

我国半导体制造业的先进生产设备更新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促进了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的飞速发展。对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关职业和岗位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掌握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及未来若干年内市场需求的最为紧缺人才之一。

以灵活、多样、有效的方式大力加强校企联合、校区合作,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共建共享教育、实验、生产等资源,求得学校与企业、社区的“共同成长”。

3.2 目标的内容

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应该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不受行业限制。

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主要从事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设备的安装、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其次可以从事其他类似的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

在技术业务岗位上:可以从事半导体制程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的销售和售前服务;半导体制程设备工程的承揽和方案支持。

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事与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相关的工程的项目管理、概预算、监理和施工管理;可以从事与半导体制程和自动化生产线相关设备的生产和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人员管理。

因此可以用下面两种方式概述上面的岗位划分:

一是以企业性质的划分:(半导体制程设备的用户、半导体制程设备的建设单位、半导体制程设备的生产单位)

image.png

二是以产品或系统种类或行业的划分:

image.png


3.3 培养模式简介及其确立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同一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培养模式,但具体到某一种模式,必然有其独特的构架。高等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其培养目标,体现其基本特征,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必须借鉴国内外经验,合理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CBE模式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也称“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全部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根据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制定能力分析表(课程开发表),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CBE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课程开发方面。即依靠企业中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来拟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再以此为基础制定教学计划,而不是由教育工作者仅从学科知识出发去制定教学计划。这样既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突出了能力培养。

②具体做法是:

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一是按照岗位群的需要,进行职业分析和定位。比如职业的专业职位是工程技术员、市场营销员、工艺员等。二是分析描述该职业岗位人员的职责、任务,初步罗列出该职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比如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建筑施工管理、预算等技术操作”“能够完成有关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工作”。三是分析讨论每项综合能力所需技能,列出教学训练所需工具设备等条件。

其次,通过上述分解工作,确定了从事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了培养目标。根据分析的结果,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均为独立的教学单元,有特定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第三,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排序,按基础、专业和实际工作需要顺序排列,同时规定学时,制定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CBE模式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模块之间组合灵活,增删不同的模块可调整课程结构的重心和专业方向,以适应和满足个人及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但是,这种模式的职业针对性太强并相对狭窄,且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相对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CBET模式

CBET模式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CBET)。这种模式也是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其关键环节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把人才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将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化。

CBET模式的特色在于确定国家能力标准。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这项工作由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组织企业或行业专家进行,制定出的相应职业资格能力具有国家的权威性,各高职院校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制定的相应职业资格的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模块,组织教学。使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紧密联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无须再经过岗前职业资格培训。

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建立起一种能力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够使每一个普通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在这一体系中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由此可见,CBET在学习成果的认可上,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模式能增进公众和各行业对国家证书整体上的认可和信心。

   3TAFE模式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缩写,即澳大利亚的科技及继续教育学院,澳大利亚推行改革计划、公立及私营机构为全国各地学生提供统一完整的培训。TAFE由澳大利亚政府资助,各个省份及领地均设有管理机构,各机构通力合作,共同设立一个全国性职业训练网络。

TAFE注重小组学习,教师均为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课程专业和实用并重,是澳大利亚引以为荣的教育服务之一。TAFE文凭包括证书(certificate)、文凭(diploma)和高级文凭(advanced diploma)TAFE的证书相当于中国的中职文凭,文凭和高级文凭相当于中国的高专、高职文凭。

TAFE的显著特点

TAFE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教学(训练)紧密结合实际,注重课程和训练的实践性。它的发展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密不可分。TAFE崇尚收集和使用全新的科技信息,使受教育者掌握现代思维模式和新技术手段,鼓励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重视对受教育者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TAFE在澳大利亚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达到的“两个规范”作用。一个是对受教育者工作行为的规范,即受教育者必须掌握的技术规范,另一个则是各种产品的质量规范,即无论什么产品上市,均要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TAFE的另一个特点是“有教无类、上挂下联”。进入TAFE教育体系的,人不分男女,年不分老幼,既可进行严格的学历训练,又是成人终身教育的场所,还可成为转岗培训的熔炉。TAFE与普通高校紧密挂钩,TAFE学生的学分可以转入相关大学,变为大学生,最终在大学获取学士学位(有些大学本身就设有TAFE)。

TAFE涉及的广泛专业

TAFE开设的课程难以计数,而且有很大的灵活性,最常见的专业有12大类:土地、海洋资源和动物饲养;农业和建筑;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商业、管理和经济;教育;工程和测量;卫生、社区服务;法律、法制研究;科学;畜牧学和动物养护;社会服务、酒店管理和交通;兽医。所开课程近千种。

TAFE提供灵活的多级证书

从低级到高级,一般分为六级:(1)初级证书;(2)操作技能证书;(3)技术证书;(4)高级技术证书;(5)文凭证书;(6)高级文凭证书。其中1—4级证书的培训目标,要求达到本专业领域中特定岗位的较强动手操作能力;而5—6级文凭证书,则要求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技术分析、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不同等级的证书,通过学分制逐步积累而完成。

4)“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 模式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这种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

 “双元制”中的其中一元是指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严格的文化理论教育;另一元是指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或单位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训练,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又叫“双重训练制”。

“双元制”模式的学制通常为三年。第一学年为职业基础教育年,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业基础课,学生要从职业类别(群)中(经济、技术、社会工作或服务三个领域为主)选择学习内容:第二学年转入某一职业领域进行专业训练;第三学年则向特定职业(专业)深化,这种以较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职业理论为基础、逐步深化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结构,被称为阶梯式结构。

这种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负责人才培养工作,共同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共同参与教与学及实训过程,两个学习地点,两种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和能力,一毕业就能很快顶岗工作。但是,学生在毕业时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惟有考试通过者,才具有某种职业资格。其毕业生主要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和企业的直接需要。

 “双元制”模式在课程设计上突出职业导向,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合理地组合成一个专业技术知识体系。其特点是普通理论课教学内容比较少,难度小,不过多强调高深的理论知识,做到够用,专业必修课门类少,但是覆盖面广,涵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综合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宽基础、复合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课时分配上普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为37,充分体现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双元制”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非常严格:文化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并且接受过一定的专业教育与师范训练,掌握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专家;所有教师者必须通过规定的资格考试。对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学历、强调技术,要求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并且执行资格考试制度,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师资质量,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双元制”模式充分调动了企业界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促使全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拓宽了办学渠道,节约了教育经费,保证了学生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但是,这种模式对企业过分依赖,过分专业化,使其人才培养极易受到经济发展起伏的制约。

5)“建教合作”模式

“建教合作”模式是以台湾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教育与训练,共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方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建立校内模拟训练系统,企业生产现场也是进行教学的场所,以满足学生实际训练的需要。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坚持“在传授基本原理之外,加强现场实习与实务的课程和学分”,强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强纵向的衔接和横向的结合”,并且“根据学生来源、地区特性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发展学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务教学特色,注重职业证书的获取,以技能考核检验教育成效,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证书(学力重于学历)。该模式已推广应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6 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我国开展高职高专教育以来,各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地方、行业和企业情况,探索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模式。

河南、长沙、新疆推行的“订单式”模式(企业向学校预定用人定单,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从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方法、评估指标等系列人才培养计划)。

重庆、武汉、浙江推行的“双证书”制度(指毕业生既要有学历证书,又要至少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等,这些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得到用人单位一定程度的认可。

7)培养模式的分析

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灵活多样、体现职业特点,突出高职高专特色,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坚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支撑,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是半工半读,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经济环境,使得企业不具备条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学生实习。

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是在校内建一批实训基地。借鉴这种模式,尽快兴建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当务之急,也是构建科学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没有这样一批实训基地,很难体现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高职高专教育恐怕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同。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各有特色,并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是其共同点表现在:都在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以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组织教学的展开,体现了“能力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对能力标准的制定,规定要有企业或行业参与,且以企业或行业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为主,以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开发;坚持产学结合共同培养,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师生与实际劳动相结合、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与发展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8)我们对培养模式的理解

高层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是生产技术的管理者、技术标准的执行者、技术措施的处理者、技术革新的推行者,他们在智能结构方面的具体规范和要求是:在知识方面,掌握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成熟、新颖的技术和规范;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此,必须解决目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

一是必须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既指学校内专业教师又指从企业中聘请工程师、技术人员当兼职老师,既指学校内专业教师具有教师执业资格,同时又取得其他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实力雄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二是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导向,快速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实际上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比如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发现潜在的人才需求,适时开办相应的新专业。因此,通过校企合作途径,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大力吸收社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共同发展,这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不坚持这一点,产学脱节,学非所用,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服务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深入生产第一线。

三是必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职业能力,关键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也使校内教师有实践的场所。

 

4.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

4.1课程开发的DACUM方法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的缩写,其直译的意思是“教学计划开发”,它的本质是一种分析和确定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区域经济发展部实验项目分部和纽约学习通用公司发现,在教学培训过程中,由于找不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方法,使教学培训目标和内容常常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入很大,致使教学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开发方法,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

由优秀工作人员分析,确定与描述的本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能力,更符合实际工作之需要,而且具体、准确。

任何职业的工作内容,都能有效而充分地用优秀工作人员工作中所完成的各项任务来描述。

任何任务与完成此任务的人员所需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和技能又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上述三条科学结论的前提下,加、美两公司合作开发出了一项分析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系统方法。随着其日趋成熟和使用的广泛,实际上这种方法现已成为了一种科学、高效、经济的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职业分析方法。

4.2 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岗位能力

通过DACUM方法,根据职业岗位对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能力的需求,可以初步确定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群对能力的要求:

l  机械与工具的基本使用能力(能力1);

l  电工与仪器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力2);

l  电气与电子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能力(能力3);

l  电子与电气识图与绘图能力(能力4);

l  半导体制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能力5);

l  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产品售后服务能力。(能力6

根据层次教学的原则,通常可以把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初级能力、中级能力、高级能力和综合能力。

初级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了基本的专业训练,可以从事本专业的辅助工作,但是没有完成学历教育,可以颁发初级证书。可以简单归结为上述的能力12

中级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了较强的专业训练,可以从事本专业的一般工作,但是没有完成学历教育,可以颁发中级证书。可以简单归结为上述的能力123

高级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了全面的专业训练,可以从事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了学历教育,可以颁发高级证书。可以简单归结为上述的能力1234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具有了除了完成本专业训练外,还获得了相近专业领域的训练,可以从事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主要工作,完成了学历教育,可以颁发高级电工证书以及其他职业的证书。可以简单归结为上述的能力123456

3.1.2 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课程模块

通过DACUM方法,可以确定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整个培养任务的过程中,应具有的主要的能力模块为:(一个职业基本素质模块和十一个专业能力模块)

l  模块一 职业基本素质模块;简称:职业基本素质。

l  模块二 工程制图、识图与应用模块;简称:工程制图识图。

l  模块三 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模块;简称:常用电工电子仪器。

l  模块四 常规电气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模块;常规电气设备系统。

l  模块五 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设备系统运行与维护模块;简称:半导体制造设备。

l  模块六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初步应用模块;简称:液压与气动技术。

l  模块七 可编程控制器与组态软件的初步应用模块;简称:可编程控制技术。

l  模块八 计算机控制与单片机初步应用模块;简称:计算机控制技术。

l  模块九 自动检测、过程控制系统初步应用模块;简称:过程检测控制系统。

l  模块十 真空与等离子体系统实施、运行与维护模块;简称:真空等离子系统。

l  模块十一 半导体制程设备售后服务、技术指导模块;简称:销售与售后服务。

l  模块十二 半导体制程设备生产、组织、质量管理模块。简称:生产、组织与管理。

3.1.3各个能力与模块之间的对应关系

初级能力: 模块一、二、三、

中级能力: 模块四、五、十一

高级能力:→ 模块六、七、九

综合能力: 模块八、十、十二

根据培养目标,可以根据上述模块学习的完成情况,分别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

3.2 能力模块与课程的逻辑关系

3.2.1 能力模块对课程的要求

l  模块一:要求学生能够基本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因此要求在德智体美方面有完善的教育,包含基本计算和语言知识、人格教育、道德修养、职业教育、法律知识等。

l  模块二: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工程制图知识、识图与应用知识,从而要求学生能够在工厂实践中运用工程语言听得懂、说得出。

l  模块三:在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电子仪器、测量仪表,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要求学生能够在工厂实践中看得见、做得到。

l  模块四:主要让学生具备对常规电气设备和常规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诊断等方面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l  模块五:是对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实施、使用、运行等技术性能力的要求。

l  模块六:是对半导体制造领域主要元器件液压与气动技术的认知、使用和运用能力的集合。是对驱动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l  模块七:是对半导体制造领域主要产品之一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认知、使用和运用能力的集合。是对程序控制、组态编程应用能力的要求。

l  模块八:是对半导体制造领域主要产品之一控制器的认知、使用和运用能力的集合。是对计算机控制应用能力的要求。

l  模块九:是对半导体制造领域常用的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施、使用、运行等技术能力的要求。

l  模块十:是对半导体制造领域中的真空和等离子体系统的实施、使用、运行等技术能力的要求。

l  模块十一:是对用于半导体制造流域上述产品的销售、工程承揽,以及产品售后服务、技术实施指导方面的能力的要求。

l  模块十二:是对用于半导体制造流域上述产品的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2.2能力模块与相关课程的对应关系

根据上述的论述,可以基本得出下面的能力模块与相关课程的对应关系表。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及论文,是贯穿在全部模块中的。

image.png


3.2.3
 模块逻辑关系图


image.png

 

3.3 模块式教学的思考

3.3.1 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多

由于模块式教学采用现场仿真教学形式,对实践性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大,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3.3.2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高

模块式教学对理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对实践教师也有一定的理论要求,通常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素质,因此,需要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良性的教学梯队;

3.3.3 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新

由于半导体制造行业发展迅速,知识和产品更新较快,目前,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新机型、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受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还难以做到及时同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建设立体化教材,满足教学的需要。 

3.3.4 对教学方式的要求——杂

使用模块式教学,各种教学方式要依照模块的不同而改变,逼迫教师要熟悉各种教学方式,并能够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找到合适当前内容的教学方式。

3.3.5 对教学对象的改变

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学从“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为主”。

总之,半导体制程设备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实践性教学各模块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待于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只有不断的求索,才能找到一种最优组合,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

 

课程的教学改革

4.1 学期制与学分制改革

4.1.1 各院校的现状

学分制

目前许多院校已经完全实行了学分制,但是与真正的学分制还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的学习仍然随着考试课和考查课的指挥棒走。学生的学分满分是全部课程的学分之和,学生只要有一门课程没有通过,就不能获得毕业所需的学分。因此,学生没有空间可以自己选学自己喜欢的课程。所以,学生的学习目的仍然是能够把所学的课程对付及格为主要目标,还没有实用学分制这个有效的杠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学期划分

各学校基本是将三年学制中的前两年半作为课堂教学时间,剩下的半年作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时间。

现在的每学年2个学期的划分方式被国家的3个黄金假期打乱成4个授课时段,经常是学生刚刚从假期的散漫状态中恢复过来安心学习了,就又进入了又一个假期中,严重影响教学安排的正常进行和学生的学习进程。

③教学周期

现有的课时设计模式为长教学周期式,即无论多少学时的课程,基本要占满一个学期,经常有的课程每周只上一次课二个学时,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已经忘记了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无法集中精力将课程顺利的学下去。同时,由于知识的连贯性和课程的相关性,有许多课程无法排在5个学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整个专业的建设。

4.1.2 拟议的改革方案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设计一个完善的学制,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必需的学分;可以让部分学生提前进入顶岗实习阶段或就业求职阶段。

①调整学分分值

调整专业每个课程的学分分值,划定整个专业的毕业所需学分分数线,将其控制在专业开设的全部课程学分总和的80%左右。使得学生可以不必学习完全部课程就可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实习和就业流程。

②调整学期规划

可以将三年学制中原来两年半的课堂教学压缩为两年,剩下的一年在学校的实训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将每学年两学期改为三学期,以春节、五一、十一为假期的中心,第一学期为10月上旬至1月中旬计13周教学时间,第二学期为2月上旬至4月底计10周教学时间,第三学期为6月初至9月底计13周教学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尽量的减少黄金假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有利于相关课程前后的衔接,能够将原来5个学期可以衔接5个环节的课程,增加到6个学期6个环节。

③调整课时设计

长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是指一门课程的教学贯穿整个学期;短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是指课程集中在半个学期或者几周、甚至象独立实训那样教学集中在一二周完成。

抛弃原有的长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模式,使用短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让学生相对集中的在较为短的时间段将课程完成。

也就是说,假设本专业共需要完成36门非独立实践课的学习,在每学年完成18门课程的情况下,每学期应该完成6门课程,使用短教学周期式课时设计时,可以让学生上半学期集中完成3门课程,下半学期完成另外3门课程。

这样,一方面更有利于将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理顺,可以将原来的6个学期6个环节增加到12个环节;另一方面,集中地教学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向心力,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并惯性的进入衔接课程的学习。

4.2 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4.2.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基本延续原有的高校管理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管理采用“教务处教务科 –专业”模式;对学生的管理基本是“院党委-系总支-辅导员”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基本处于上述两个体系的结合部,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的考核、学分制的落实仍没有到位。

如果不能真正体现“优胜劣汰”的机制,不能将无能力继续学习的学生清除。短期看是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长期看是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今后的生存。

这也是目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书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的重要愿意之一。特别是当教学管理部门一味追求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要符合正态分布,以成绩论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得部分教师用考前辅导的方式助长了学生的平时学习的惰性,恶化了教师正常教学的难度。

4.2.2 改革方案

建立一个较为合理和完善的管理体制,让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方式。在上述的两个管理体制的结合部增加有专业背景的“班导师”,做成一个相交点,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需求;又可以把学生学习的考核落到实处;

同时加强学分制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作用,坚决将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清除掉。保证学校毕业生的质量,提高学校的声誉。

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主要取决于学校领导的决心和中层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只要学校师生统一认识,为百年大计、为教书育人、为学校的生存,可以获得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支持,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4.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与专业岗位的无缝连接。采用多种媒体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应用为主线,减少抽象理论描述”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把“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始终。

按照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结合,教学顺序的集中-小组工作-再集中的有机组织,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建立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模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双元式”“立体化”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3.1 偏理论课程的教学

理论偏多的内容或者模块,一般采用班级授课形式,以便与合理利用师资和教育资源。

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分别使用问题牵引法、多重循环法、案例教学法、现代启发法,再穿插小组讨论法和协同学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image.png

理论课常用教学方法

根据模块中课程的特点不同,选用上述不同的教学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命令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习运用这些命令时,可以使用问题牵引法。

4.3.2 偏实践课程的教学

实践偏多的内容或者模块,一般采用小组授课形式,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与教师交流和探讨。

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分别使用项目驱动法、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和课题式学习等方法,再辅之以小组讨论法、协同学习法,使用个别指导和集中纠正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实践课的教学目的。

image.png

实验实训课常用教学方法

根据模块中课程的特点不同,选用上述不同的教学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时,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在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组成的系统时,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法。

在综合实践中,推崇使用课题式学习。“课题式学习”是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自学、模仿或小组协作解决真实性课题,来学习隐含于课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实践能力。

4.3.3课题式学习方法

具体说来,“课题式学习”是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实际的情境中,通过让学生独立自学、模仿或小组协作解决真实性课题,来学习隐含于课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实践能力。

1)“课题式学习”的特点

①强调以课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  整个学习过程是围绕着特定课题来进行的,课题与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之下进行的,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如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资料以及验证假设等。

②强调多种学习方法的整合  一种学习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的不足之处,反之亦然,倘若能利用多种学习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并根据课题的内容、性质、难易程度的不同,采用自学、模仿、提问、协同、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及它们的结合来达到完成课题、掌握知识的学习目标,一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③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课题式学习”重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态度。

④强调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作用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获取需要的学习材料,组织和促进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不偏离课题的辅助者和指导者。

⑤强调社会性交流合作  小组学习是“课题式学习”的重要特点,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人际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⑥强调深层次理解与良好技能的发展  由于是以课题为出发点的学习,它重视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习者在课题解决过程中的精细加工,因而有助于高水平的理解和良好技能的发展。

2)理论课的应用

理论课上应用“课题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是:提出课题(问题)、自学教材、讨论课题、讲解问题、思维训练、归纳总结。

此时,提出的课题,应该是能够在课本上找到一部分或大部分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差距而来的。例如,在讲“数据库设计”第一节时,不要急于讲课,先提出“数据库设计应该经过哪些步骤?”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教材后回答。因为,对这个问题的清楚认识不仅关系到后面每个开发阶段的深入学习而且会影响实训课中的项目开发。学生回答时,即要有教材中罗列的步骤,也要加入自己的设想。

3)实践课的应用

实践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课题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是:教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准备基本资料、布置课题(任务)、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示成果、评价和反思。

教师首先有目的地把“课题(任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先围绕着“课题”进行各自独立的思考;在此基础之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形式展开积极的研讨、实验;然后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使不同小组的成果在全班得到交流和共享;最后师生共同点评。例如,在讲“表单创建”实验模块时,课前布置预习实验讲义中的有关章节,课上先简单介绍基本编辑操作;然后展示一个“记录编辑”表单样例,让学生考虑如何完成这个课题(任务);之后,分小组来实际操作;完成后,每组都演示自己的作品,可以与样例完全一致,也可以有所创新,同时讲解各种控件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创建表单的技巧、经验等。

4)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留作业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但传统的作业往往存在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重复性”、完成的“强制性”等弊病,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此类作业意义不大。教师布置“课题式”作业比较适合高职学生。

基本步骤是:组织小组、自由选题、查找资料、实践验证、展示成果、评价和反思。

此时,课题不是教师指定的,而是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想到的问题相结合,自由选择的,课题的内容一般会是跨学科的。教师要鼓励积极主动的学习和自我导向地发展,允许学生在相关的范围内限定自己的任务和作业。

例如,在课程设计时,要求:由3-5个学生自由组合、自选内容完成一个水塔控制系统设计。结果学生至少得到了以下三方面的提高:开发过程中熟练掌握所学PLC的基本操作及程序设计技巧;对所选课程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否则无法完成设计;通过实际组织、参与系统开发,实践了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论知识,同时这种体验有利于与专业岗位的无缝连接。

4.3.4 行为引导教学法

行为引导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引导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与全面素质,以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1)“行为引导”教学的基本特点

①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教学问题,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使问题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获得经验的过程。

②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了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缘于积极的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

④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或者指导者,从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中淡出,但并不影响教师发挥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则是提高了。

2)理论课上的应用

引入行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方式与独立工作相结合,两人或四人为一组,定期交换。

首先项目课题放在小组内让学员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以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来弥补,从而锻炼学员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经过大家讨论群策群力,最终确定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锻炼学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期间实践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按照确定的最优解决方案,学员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

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以锻炼学员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

3)实验课上的应用

概括起来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项目实践课应用中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收集信息阶段:学员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②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员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③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④实施阶段:学员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自查,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

评估阶段: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在各个阶段都确定相对应的培训目标,学员经过在校十几个项目课题的不断强化培训,通过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在完成课题的技术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遵循行为科学原理,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构成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4.4 教学手段的改革

4.4.1 使用实际产品为学习对象

原来的课程是以选用一本教材为主讲教材,如果没有教材,也要编写一本自编讲义。以至于许多课程的学习是“学科式”“理论式”“原理式”的“全面、概括、抽象、空谈”式学习。没有把“真实的”“使用的”产品从“个体、细节、具体、实用”方面掌握。

因此,应该在每个模块的那些中心课程里,选择流行的、有代表性的、主流的产品品种作为学习对象,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规格书作为教材,让学生触及实际的东西,从表面认识到深入了解再到掌握应用。就是说,一些课程的学习对象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产品,掌握了产品的应用、实施、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就相当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比如可编程控制器,假设选择西门子公司的系列产品,开始时选用入门级200系列,先让学生能够认识其外形和结构,通过说明书和技术规格书学习其功能和性能,掌握其规格和技术参数,熟悉其连接和应用。最终通过项目设计和实际调试完成对此种PLC的学习。进一步,选用中级300系列的产品,掌握两个系列之间的差别,性能的提升(可以使用教学法引入)。更可以通过用途的不同,分别掌握其特点。此外,还可以加入其它厂家的可编程控制器的资料,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了其它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和应用。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类似岗位就可以很快的进入角色。

4.4.2 对学习场合的要求

校内的教学场地,主张不设专门的理论教室,使用“前厂后店”式的一体化教学氛围,就是说将理论教室和实训教室合二为一。使学生完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学习过程。

校内的实习场地,主要用于学生在从实训室走入工厂之间的缓冲、熟悉、模拟操作,以及在校外工厂中无法完成的一些操作,如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故障寻迹、现场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演示等。

校外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学习、实习阶段能深入企业,参与工程、科研项目,实际接触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一线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上手快、适应性强”的高级技术人才。

5实习基地的建设

采用教学目标能力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用化、实践课程的日常化,必然导致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极大依赖。因此,需要加大对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

5.1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即便是有了本专业的各类综合实训室,也仅仅解决了教学环节的问题,可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满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际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锻炼。但是无法衔接社会实际需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还无法直接得到就业一样的锻炼。

那么,如何将实训中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如何将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得到与就业一样的工作经历,就是摆在我们面前要解决的问题。

5.1.1 建设方案

按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量,学校可以设立几个企业实体:产品销售公司、系统工程公司、设备服务公司。可以让学生在第三学年一年的时间里顶岗实习和工作,每届学生毕业时可以适当留下个别优秀的学生作为公司员工。

5.1.2 建设步骤

校内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分类、分步的进行。

①可以先由学院聘请本专业方面的管理运营人才,学院出资独立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实体,划分为几个主要业务方向安排学生进行实习。随着业务的开展,慢慢发展壮大成几个主要团队。然后根据业务需要的进行,演化成几个独立的实体。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慢慢的消化每次改革和改进带来的冲击,稳扎稳打的进行。缺点是,公司和业务发展很缓慢,学校直接管理难度较大,业务演化的过程会阻碍学生快速增长的实习需求的愿望。

②寻找合适的、业务发展方向与我们的设想比较一致的公司实体作为我们合作的对象,学校出资与这些挑选的对象成立股份有限制合资企业。用合作合资协议的方式规定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招收一定数额的学生实习顶岗并领取一定的补贴、合资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司的盈利不分红并将其全部用于公司的发展、学校每年按照学生数额的多少划拨一定的津贴费用”等条款。

学校派专业教师做公司的兼职工程技术人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教师在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并跟踪先进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合作对象可以派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减少学校在公司管理方面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同时,合作对象可以派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公司的骨干,一方面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和岗位学习。

这种方式是较好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其优势非常明显,缺点也可以签署协议预先化简风险的方式克服,既不会影响学校的主业发展,又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方式。此外,这种方式又可以将合作对象列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和院外实习基地的视野。达到既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又能够扩大院外实习基地,还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就业领域的三重目的。

5.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与企业合作建设与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设计一流、装备先进的并可不断更新的实训基地,与高职教材建设、创新课程体系相匹配,着重于理论应用、案例演练和生产线模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探索与企业合作建立毕业生预分配机制,把握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关系,不断跟踪,预测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技术型人才提出的要求,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人力资源市场多规格、小批量的人才需求趋势。

5.2.1 探索产学合作新型办学模式

根据院校和专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开放、互动、相助、双赢产学合作的新型模式。

开放: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相互介入的开放式合作,双方建立一种较为密切与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互动:是指在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协同行为,可以考虑建立校董会或校企联合委员会等;

相助:是指双方给予对方在员工培训、人才选取、合作研究等方面以优先及优惠的机会和条件;

双赢:则是在双方逐步从合作中获取越来越大的收获,高职院校则应争取并创造机会与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开展学生就业指导、以项目为纽带开展科研合作以培养师生的研发能力等方面特别需要企业的积极有效的参与。

在这种新型办学模式下可以达成的目标:

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开展学生就业指导。配备专职人员,与社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态,保证高职专业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与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研究,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企业合作进行学生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突出实训特色,重在过程参与,联手培养人才。企业参与高职专业教育计划的制定和修正,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与企业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以项目为纽带,开展科研合作,培养师生科研开发能力。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项目的开发,保证师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持续提高。

5.2.2 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

就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国家已经不再负担高等教育的全部费用。用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高等教育的成本由国家、个人、社会三方共同承担是比较合理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办学的特点,决定着单位学生的设备、实验的费用是比较高的,仅靠国家拨款和学费收入对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讲是很难全面满足其办学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必然引入外来资源,投资主体多元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一。高职院校要主动争取企业、行业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以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多维度全方位地满足区域和社会需要为特征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

高等职业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便于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于高职院校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办学效益也会提出新的要求。一些不同的管理理念会渗透到高职院校的管理中来,这意味着高职院校除国有院校原有运行机制外,将会有多种运营机制,如民办高校的运营机制、校企联办的运营机制、中外合作的运营机制等。

5.2.3 与社会发展多维度、全方位的结合

高职教育要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社区人员参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上体现当地的经济、文化特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办学,同时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来服务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学制、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职院校与社区的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配合,整合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我们“穷国办大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迈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步骤。

6.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

6.1 师资队伍的构成

6.1.1 合理的师资配备是模块式教学的前提

没有高素质的师资再齐全先进的设备也形同虚设,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需有高素质的教师去驾御。由于实践教学内容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

因此,模块式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将对教师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仍然沉醉在过去的一本书讲一生的状态将严重阻碍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新模式教学的步伐。

6.1.2 现阶段师资队伍的构成

在现阶段,教学师资配置上并不能一味要求“双师型”,要求每个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我们国家的技术职称管理体制的不合理性,让许多教师不可能得到“工程师”证。另一方面,各种证书的取得往往并不名副实。而且从人的特质来讲,人各有所长,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多面手。

因此,现阶段仍然划分为实践课教师和理论课教师,不同的是,以小组的方式是这两个课程的教师成为一个团队,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这个团队的全部都要出现在课堂上,在课程授课分工上有所不同。

理论课程授课时,实践教师要参与,理论课内的验证性教学以实践教师为主,理论教师为辅;独立实践课程的实训教学以理论教师为主,实践教师为辅。这样的安排可充分考虑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理论指导含量较高、实训课题综合程度较高的特点;授课教师在指导实训时,可把握授课程度,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可逼迫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6.2 师资队伍的管理

目前建有实训中心的院校通常沿用了原有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全部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独立为一个部门,实验员或者实训教师没有纳入专业室管理。结果造成或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别讲授而脱节,或者专业课程教师无法获得实训教师和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有的情况是实验员和实训教师对自己分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课程不熟悉不了解,而专业教师又不可能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段得到实验员和实训教师在空间上的帮助,来达到预习和备课的目的。如此一来,许多实训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选择就是依模块化教学的模块划分,实行专业室管理实训室、实训设备,专业室进行实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实验员达到实训教师的水平,全部实训教师纳入教师的管理体系,进入专业室管理。

这样实训教师必然会对自己分管的实训设备和实训课程熟悉和了解起来,即便时暂时不了解,专业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空闲的时间段得到实训教师在空间上的帮助,或者不需要帮助也随时可以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训课程的备课和预习。

 

6.3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

6.3.1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应以“能力”为视点展开。从外延上讲,“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行业的知识和技能。从形式上看,“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从实质上讲,即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讲:

①“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②“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

“双师型”教师主要从事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中的特殊部分,对其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

行业职业道德。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行业、职业素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经济素养。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双师型”教师既要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6.3.2 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

①专业教学能力

具有扎实的某一个半导体制造专业技术理论基础;

能胜任本专业一个模块课程的教学,并熟悉其他模块中相关课程的内容;

能主编所任模块中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参编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

能胜任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和同行好评;

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②专业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有技术开发或设计成果;

具有中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具有工艺实验及创新能力。

③专业教研能力

能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与实际相符的课程讲义、实训设计;

积极学习和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愿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6.3.3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二要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三要制定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

①对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教学工厂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到教育部高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职业学校的产学研结合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适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高职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高职教育来说,已不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院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院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

其次,学院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7.小结

综上所述,改革和重组高职高专半导体制程设备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必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专业方向设置原则——面向行业和岗位设置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设定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适应学生特点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

宏观课程设计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能力模块和专业课程;

中观课程设计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

微观课程设计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示范型单元课程;

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课程评价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

保障原则——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

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并且将三者相柔并重的融合在一起。理论课程为培养综合和专项职业能力服务,又为实践课程的行进做好基础;实践课程既是理论课程的延伸,又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并占有较大比重,要有能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设计课程,以及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素质教育则必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董春利,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电子邮箱:dongcl@yeah.net

全文发表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实践——微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2012.12),ISBN 978-7-121-18579-3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2637-1327853.html

上一篇:关于“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继续沿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我校省级精品课教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的说明
下一篇:高职产教融合新形式“实践教学外包”的形式、内容与案例的研究
收藏 IP: 175.170.1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