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bt92 资深水利水电能源工作者

博文

谁是推动电价上涨的“功臣”?

已有 2822 次阅读 2009-11-22 11:43 |个人分类:三峡|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环保, 移民, 电价上涨

水博

    最近,《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发改委宣布,从本月20号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面对新一轮的电价改革,各地细则将陆续出台。 电价调整消息,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不大了解经济的普通百姓,对调整非居民的电价不以为然,而对于居民用电的价格调整却表示极大的关注。个别糊涂的专家也曾误导说什么,仅仅调整非居民用电的价格对价格指数影响不大。其实,情况恰恰相反。调整居民电价,虽然会直接增加居民的电费支出,但是,对社会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却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调整非居民用电的价格,虽然表面上没有增加居民的直接支出,但是,必然增加所有用电产品的成本。最终,所增加的电费,还是用通过商品涨价的方式要消费者买单的。因此,事实上提高非居民用电的价格,反倒最容易带动整个社会的通货膨胀。

      根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说“仅郑州市人民路一处商场,一个月的用电金额就上百万元”,而“据测算,因为电价调整山东生产企业每年将多支出成本70亿元”。显然,消费者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大可不必只盯着者居民电费。 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的增加,必然会带动整个能源价格的提高。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最近,随着冬季的到来,不仅煤炭价格又在上涨,天然气也因为价格受到控制而出现了严重的供应短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是能源供不应求,最终产品的价格上涨都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未来能源产品的价格肯定会越来越高,而且永远不会降低。有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呢?还是有的。可再生能源因为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问题,往往不会因为供应量的减少而提高价格。因此,尽管目前的风能、太阳能发电的价成本非常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最终一定会低于化石能源。具有潜在的经济性,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都要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根本原因之一。

      水电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不仅都是优先开发利用水电,而且,凡是水电比较丰富的地方,电价都比较低。 然而,最近以来我们国家水电的低电价优势正在受到威胁。目前,我国的一些老水电企业普遍要求通网同价,一些新建的水电工程的核定电价,甚至已经高于目前的煤炭发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当前我国水电移民、环保的成本,正在大幅度的上升。

      前不久,《中国环境报》的一篇题为《水电移民返贫谁之过》的文章中说到“资料显示,漫湾水电站作为澜沧江梯级电站开发中的第一期工程,现在国家财政每年可从漫湾电厂获利1亿多元,其中,云南省财政获利5000多万元,所涉及的4县获利5000多万元,漫湾电厂和云南省电力公司共获利1.2亿多元。漫湾电站对国家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对移民的扶持却显得十分微弱。漫湾电站实际移民7260人,移民经费实际支出5500万元,其前期补偿严重不足,人均不到8000元,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看到这样的宣传报道,哪一个正常的人能无动于衷的不支持增加水库移民的经济补偿呢?但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首先“库区淹没前,漫湾地区移民人均纯收入曾高出全省平均值11.2%。1997年库区淹没后,这些移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值的46.7%,收入大幅下降”等等说法,完全是骗人的胡说八道。因为“据资料记载,在建库前1984~1986年,漫湾库区农民三年平均人均粮食产量也只有404公斤,人均年收入309元。漫湾坝址新村区(现为漫湾镇)1987年人均年收入仅为210元!”。而水库建成后,内外迁集中安置的移民生产水平恢复较快,生活基础设施比移民前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云县忙拐山移民安置点1996年人均产粮464.2公斤,人均年收入746.6元,高出该移民迁出地云县茂兰乡未移民人口当年人均年收入103.9元。目前,仅仅每个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植费就已经每年达到600元。

      社会上有一些人,一方面造谣炒作移民因为水电开发吃了亏,要求提高对移民的补偿。另一方面又把移民不能致富的责任,推给了水电开发企业。国家财政每年增收1亿元和省、县级财政从漫湾水电增收的一亿元,似乎都是绝对不能动的。很多人炒作移民贫困的目的,就是要从现有的电力开发企业的利润中再分一杯羹。然而,谁又知道我国水电的低电价(利润)历来是要补偿火电的高电价的。因此,把低电价的水电利润分掉之后,结果只能是让水电的成本也大幅度提高。目前,有的水电甚至已经高到了不仅不能补贴火电,反而要高于火电的地步。 由于整个社会对移民问题的炒作,很多应该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本身又不肯作为,现在的一些水电开发企业只能自己拿钱去解决问题。

      目前,很多工程已经到了不得不把移民都养起来的地步。很多水电移民不仅一定要保证住上不小于以前的新房,而且,还要保证即使永远不再劳动,也要得到不低于移民以前地的经济收入。即便如此,也还是不能制止移民之间的相互攀比和移民的价码仍在不断增高的趋势。然而,水电工程这些把移民都包养起来的费用,最终都是要反映到全国的电费里去的。 如果说我们给水电移民多掏了点钱,总还有一点资助了弱势群体的的安慰。相比之下我们水电建设花在环保上的冤枉钱,就更多了。

      炒作环保从来是受人尊敬的,但是,很多所谓的环保,其实质就是要多花点钱。现在的环保人士和环保部门已经把水电建设当成唐僧肉,盖房子、修公路的挖山、填河,从来没有人去过问。然而,只要你是搞水电建设,哪怕是不小心把一块石头掉到了河里,那也是在破坏生态环境。所以,现在的水电建设工地,几乎都必须是花园式的施工。一边开挖山体的同时就要立刻植上树,暂时植不上树的地方也要种草,实在种不上草的,也要买点假草皮盖上。这样看起来倒似乎是比以前需要几年、十几年才能自然恢复的水电工地好看得多,也能增加不少的GDP。但是,最终还都是要花老百姓口袋里的银子。

      其实现在的环保也就是相当于,让全国人都掏钱给山沟里的水电站工地搞装修。 当然,如果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都提高了,花钱搞点装修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真正知道了环保装修,都是在掏自己的腰包,恐怕就要掂量掂量了。起码不会去干只知道过度装修水电站,而不装修公路、不装修随处可见的各种工程的蠢事。 因此,客观地分析,推高我国电价的最大“功臣”,恐怕当仁不让的应该属于“道德极为高尚”的环保官员和极端环保组织。起码对于水电来说,这是毫无疑义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5826-272944.html

上一篇:后三峡时代,考验我国的水资源调控能力
下一篇:认清水电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
收藏 IP: .*| 热度|

2 尚松浩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0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