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听基金委生命科学部杜生明常务副主任的报告时,记得杜主任在谈及基金委经费时口头插了一句题外话——国家看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术界的口碑甚好,与其他国家级项目相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所以国家又追加了几十个亿(无法按原话复述,大意如此)。我对这句题外话非常感兴趣,因为从这句题外话,可以解读出如下信息:
(一)呐喊有用,中国科研需要更多的呐喊
网上有些良心未泯的人时常对国内的科研时弊进行剖析、针砭,也有一些富有思想的人常对国内科研改革提出自己的积极建议。在科学网上,这些话题常常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对此报以非常悲观的态度,悲观到完全放弃表达自己观点的程度。
的确,要彻底改观国内的科研现状不是易事,改革呼吁和建议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是像大家所钦佩的施一公、饶毅那样的海归巨头亦是如此。施、饶事件的热度在科技部的回复后无疑被当头一盆冷水浇得倍儿凉、倍儿凉的。但是,我们从上面的信息还是能够看到,尽管会遭受既得利益者们的阻挠,但呐喊并非完全无用,有时候呐喊虽未完全按预期发挥作用,但还是在向人们所预期的方向发挥正面作用。
(二)国家领导人在关注学术界的民意
从上面的信息我们还可以解读出另外一个信息,那就是国家领导人也在关注着国内的科研现状,也在关注学术界的民意。能给基金委额外增加几十个亿的人,显然是掌管国家财政科研经费的实权高过部委级领导的领导,而且也显然倾听、接纳了学术界的民意。书记、总理上网大家是知道的,但国家领导人是否上科学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无论如何,不管国家领导人从何处获知学术界赞赏基金委的民意,但至少学界民意是可以上达高层的。科学网有很多牛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做一个工作,即系统评估一下人们主要在什么地方“夸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为了解这些,对于表达民意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重新调整各部委掌管科研经费的数量并非没有可能
最后,还可以解读出的一个信息就是,如果某些遭受诟病的部委不积极改革,学术界民怨积聚太深,国家遵从民意重新在各部委间分配科研经费数量也并不是100%没有可能。
需要说的是,对于科研改革,我们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就能彻底改革到位。因为,中国是个讲中庸哲学的国家,这种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政治理念。除了特殊时期,通常具备领导智慧的领导人不会走激进的改革路线,几乎所有改革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博弈,改革也常以温和的方式进行。我国科研领域的改革也不会背离这种模式。这注定了我国科研改革的进程不会像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报以积极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到科研改革的呼吁中,理性地分析现有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地提出可操作的建设性意见来。行动起来吧!
“The bread will have of, the milk will also have of, everythings all there will be”,当然,改革取得成效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不要长到不得不以牺牲整整一代青年人的学术发展机会为代价!因为这个代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民族都实在是太大、太残酷了!
【图片源自公开网络,非商业用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