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会议的进步(150427)
闵应骅
承朋友的邀请与陪伴,4/17-20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第六届软件测试学术会议。这一辈子不知道参加过多少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总的感觉是国内学术会议进步了,很高兴。大家的注意力在实际应用,而不是想方设法发表几篇SCI论文。
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软件测试用人工操作或者软件自动运行的方式来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最早倡议和研究软件测试的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来搞硬件测试的人。硬件测试从电路板、集成电路到系统,搞了几十年,可以说有硬件就有了测试。软件测试研究刚开始的时候,也和硬件测试一样,提出了一些故障模型,面向故障模型产生测试。但后来发现,软件很难提出比较统一的故障模型,常常只能覆盖很少一部分软件故障;第二类是搞软件设计和软件工程的人。他们发现设计出来的软件错误太多,无法保证软件质量。因此,软件测试成为软件工程的一部分。
据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调查,目前,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缺口已突破20万,并随着需求的不断攀升而挺向30万大关。据悉,国外成熟软件企业,1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对应1-2个软件测试工程师,而国内软件企业,平均8个软件开发工程师才对应1个软件测试工程师,比例严重失衡。大约10+年前,IEEE计算机学会推出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证书,培训几个月,读规定的几本书,通过考试,就可以授予软件测试工程师资格。不过,我国得到这一资格的好像不多。近几年,中国计算机学会好像也推出了类似的计划。据中国产业洞察网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2.4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行业内公认的软件测试占软件行业10%的份额,国际上认为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所占资金量为15%。软件测试已经形成一个产业。容错专委负责人告诉我,目前国内从业人员大约6-10万人。
这次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主办,解放军理工大学承办,到会代表114人。来自52个单位。大部分来自解放军各军种、兵种的软件评测中心。可见军队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对软件可靠性非常重视。未经评测中心评估和测试的软件不允许使用。这是非常正确的。而民用软件就没有那么在乎了。有的软件连设计规范的合理性都大受质疑就推广使用,最后不是不了了之,就是带病强推;大量的移动应用,2014年Android 机型增至18679,有的公司只要几天就推出新的APP,有问题靠用户反馈再修改,有的甚至实现这样的功能:发现问题,自动转回原来的版本,用户根本就无法察觉。这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么多的APP程序,怎么保证质量?
软件测试既包括对被测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也包括软件测试工具的开发。目前测试中心用的测试工具主要还是国外进口,或者通过国内公司代销的。国内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譬如北京邮电大学,也在开发软件测试工具,而且比国外的某些测试工具还要好。他们希望能与国外类似工具PK一下,用相同的程序进行测试,看谁的工具能发现更多的软件故障。但是,听说国外公司不愿意做这种比较。
这次会议,评测单位参加的人很多,但做学术研究的人来的就比较少。最近,在奥地利召开的软件测试国际会议(2015 IEEE 8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Software Testi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CST),Graz, Austria,4/13-17),参加者有200多人,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加者只有1人。说明什么呢?我国现在对软件测试研究的投入不足。我们国家现在对科研的总投入并不少,但是,许多钱投到有些项目太多,而有些项目却被忽视,或者投错了地方。这是由于科研管理者和院士们究竟知识面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可能只有广开言路才能解决。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闵应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937-88550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