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智库数据】国内高校2021上半年在NSC三大刊的整体表现

已有 5697 次阅读 2021-7-31 22:58 |个人分类:智库数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日,25岁的曹原发表了人生中第8篇Nature。这位95后石墨烯大神在2021年上半年便已经发表了3篇《Nature》和1篇《Science》,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展示着密集而丰硕的研究成果,引起热议。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三大学术期刊,向来颇受关注。里瑟琦智库在此前的文章中在统计与分析发文数量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高校在三大期刊上的研究团队及其成果,并持续关注了近三年来各高校的发文情况与学术团队及成果。


2021年过半,国内学者累计在《Nature》上发表89篇文章;《Cell》上发表36篇文章;《Science》上发表69篇文章,具体见表1。


表1  国内三大刊的发文总量(截至2021年7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527.jpg

一、国内高校2021上半年在三大期刊的整体表现


《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自然知识和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在2021年上半年中,中国学者的《Nature》发文数量达到89篇,为三大刊中最多。在对院校发文数量进行统计时,数据为第一作者为该机构作者。中国科学院领跑《Nature》发文榜,在高校中,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以3篇并列居于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均取得2篇的成绩。


表2 《Nature》发文数量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558.jpg

《Science》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在69篇《Science》发文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5篇发文强势领跑,西湖大学、浙江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3篇的数量并列位于第二位。


表3 《Science》发文数量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617.jpg

《Cell》主要发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在该领域的发文中,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以较强实力分列前三位。


表4 《Cell》发文数量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643.jpg

二、国内顶尖高校的发文概况


清华大学历来作为CNS发文的优势院校截至7月23日为止,已累计发布CNS论文11篇。其中,在《Cell》期刊上发文7篇,在《Nature》中的两篇文章也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由此可见,清华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表5 清华大学《Nature》《Science》发文概况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705.jpg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唐铭研究员发表了2021年北京大学的首篇《Science》, 他在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这一地球科学核心领域做出了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叶堉研究员课题组的文章则是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在医学、化学、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表6 北京大学《Nature》《Science》发文概况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724.jpg

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研究领域屡屡突破创新,连发多篇CNS,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十分抢眼。其中,在量子力学领域仍然引人瞩目,潘建伟先生带领团队发表多篇研究成果。针对“An integrated space-to-ground quant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over 4,600 kilometres”,《Nature》审稿人表示“这是地球上最大、最先进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也是量子通信领域的巨大工程性成就。” 2021年6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团队搭建了“量子鹊桥”,可将量子通信速率提升四倍,这是中科大90后团队的成果。


表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文概况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743.jpg

三、榜单里的“亮眼”高校


在前几年的排名中,我们陆续发现了,上海和广东地区由于办学形式灵活涌现出了不少拥有较为突出的科研表现的高校:如上海地区的上海科技大学、广东地区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和暨南大学。


在截至目前为止的2021年发文榜单中,不难发现,传统科研强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等表现依旧抢眼。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便是——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在《Science》发文数量排行榜中以3篇的数量位列第二名。


施一公先生在意识到我国教育的创新性不足、基础研究能力较差的情况后,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到西湖大学这所代表中国民办大学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大学建设之中。2018年4月初,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便展现出超强的科研实力与潜力。2019年,西湖大学首次以独立通讯单位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在三大刊的发文榜单中,西湖大学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而在这数据背后也有值得关注的国内青年学者。


在施一公先生的带领下,多名青年学者逐渐崭露头角。作为90后博士生导师的吴建平于2019年9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离子通道、跨膜转运蛋白等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五年9篇CNS文章,其中有8篇是第一作者,西湖大学的“科学狂人”白蕊博士;连续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了7篇论文《Cell》上发了2篇论文的万蕊雪博士;长期从事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尤其在离子通道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Nature》、《Science》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文章的闫浈博士等等。


四、结语


从国内的三大刊的发文数量看去,看到了传统强势高校深耕优势领域,逐步推进基础学科研究创新,看到了西湖大学的快速发展,看到许多优秀的学术团队与青年学者在领域内取得突破。对于传统强势高校来说,不负期待,拥有世界为之点赞的科研实力,有无数科研人的坚守与努力。对于西湖大学来说,当一个个丰硕的成果出现,号称5年超清华的口号已经不再重要,青年学者的成长与涌现显得弥足珍贵。也许,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对于这所大学,有期待进一步改进的声音、有看成绩的目光,但相信它的故事会一直延续,也希望像它一样的积累与探索可以发生在各个高校、各个领域,将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推上新的台阶。


备注:数据均为人工整理


附录:国内高校CNS发文论文题目(截至2021年7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810.jpg

微信图片_20210731225824.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3646-1297809.html

上一篇:【规划参考】我国重点高校与地方高校本科生源及质量研究概览
下一篇:【经典导读】从《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回望巴黎大学的发展史
收藏 IP: 183.192.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