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n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hnnd 学习创新微生物学 修身齐家平天下

博文

永远的楷模——纪念钱先生

已有 4038 次阅读 2009-11-5 22:53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钱学森先生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明天(2009年11月6日)将举行追悼会,不能到现场瞻仰追忆先生,写此短文以纪念心中永远的楷模。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华中农业大学求学时,在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看到钱先生的一篇文章,钱先生提出要农林牧副渔微全面发展农业,微就是菌产业,如微生物肥料、食用菌、沼气等,菌产业大有可为。莘莘学子,年少义气,深为钱先生的远见卓识所感动,深感能为国家民族贡献所学而豪气冲天。可以告慰先生的是,2004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即达1160万吨,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65%以上,产值480多亿元,在种植业中列粮、棉、油、菜、果之后,排第六。2005年,食用菌开始成为我国政府统计单列项目,成了名副其实的菌产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的我,在《光明日报》的一篇关于钱先生的报道中看到钱先生在导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事迹。说的是,由于气象原因,导弹推迟发射,需将导弹中填充的燃料卸出来,由于战士没有经验,导致导弹壁内陷,战士吓得要命,层层上报到钱先生处。钱先生仔细查看后,说,没问题,是由于燃料卸出过快,导弹内压降得过多,内外压差过大,导致吸壁。现在这个吸壁现象还可复原,没问题。果真,下次发射时一切正常。这种现象与发酵罐放料过快导致吸壁现象是一样的。以后在发酵工程课上讲到这个问题时,我就将钱先生的事例讲给学生听,学生对吸壁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课堂上,我用“两弹”来比喻微生物学与发酵工程的关系,成了校园里的“两弹”名人。说到微生物,大家都知道,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能够利用很多很多种物质,产生很多人类所需要的代谢产物。但没有发酵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微生物是难以发挥其巨大威力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弗莱明与青霉素。弗莱明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他不能大规模培养青霉菌得到足够多的青霉素进行深入的疗效实验,只好发了一篇论文结局。到了1940年,由于二次大战医治伤兵的需要,弗莱明的朋友弗洛里和钱恩拍掉弗莱明论文上的尘土,应用发酵工程技术,解决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许多难题,使得青霉素成为人类的第一种抗生素药物。也因此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于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没有后来弗洛里和钱恩的工作,弗莱明可能一辈子默默无名,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所以,弗莱明总是把青霉素的诞生归功于弗洛里、钱恩和他的同事所作的研究。这段历史给我们很多启示。只写文章,不将成果推广应用,造福人类,是难成大师、难得大奖的。微生物等基础研究只有和工程技术等应用研究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威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就如同原子弹和导弹的关系,原子弹不与导弹结合,就不能形成战斗力和威慑力。
风云际会,我和钱先生还是可以多少扯上些联系的。因为我国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播放的东方红乐曲是由我国出土的第一套编钟演奏的,而这第一套编钟是从我家乡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战国楚墓中出土的,由东周时期的楚人制造。所奏东方红乐曲金声铿锵,清澈悦耳,全国人民曾有许多年天天在清晨欣赏着这古钟新声,迎接中国大地的黎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7723-268767.html

上一篇:哈佛大学为什么牛?
下一篇:Evolution 还是应译为进化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