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8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87

博文

信任的力量

已有 4160 次阅读 2011-1-12 09:41 |个人分类:读研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任

《阿泰勒的角落》中描写了蒙古牧民的淳朴生活以及敦厚品质,其中有一个人物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自身非常穷困,虽早已记不得几年前是否在一个小商店里赊过80块钱的账,更没印象曾经赊账买的是什么东西,仅凭赊账本上依稀模糊的看上去是自己的笔迹的签名,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身上仅有的20块钱立即还给店家,余下的60元钱也陆陆续续分三个月还清。如此贫苦的程度,却一点都不会降低他人格的高度。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引导着他呢?

此类故事,也许并不鲜见,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比如在学校买水果的时候,偶尔会出现买完后却发现忘记带钱包的情况,水果摊的老板也是如此信任地说“钱不急着付,什么时候给都行,水果你先拿去。”当时心里总觉得很是安慰,老板既给面子,也给信任。让人心中别无其他念头,当天或第二天,必将钱送去。

这样的故事,或许难得一见。近几年常常见到社会上的一些报道,如某某公司总经理携数百名工人的血汗工资潜逃国外;某某地方查获N吨地沟油未有证据证明流向餐馆;有毒黑心棉入侵大学城;近百名儿童因接种问题疫苗致死、致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病症;各地拆迁血案频频发生……每每看到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新闻报道,心中陡然顿感凄凉,不禁想问:良心何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驱使着他们做出如此缺德的卑劣行径呢?

淳朴的信任,令人内心坦荡;卑劣的欺骗,让人心底悲凉。尤其是缺德行为,更令人发指。南方朔曾说:当人们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感觉,他们会产生越来越高的羞耻标准。那么,社会上有如此多的人做出如此多的缺德之事,其羞耻之心何在,他们是否并未体会别人对自己的感觉呢?是他们心中无德,还是并不懂得道德是为何物呢?

凯博文写过一本书,名为《道德的重量》,着重强调一个人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成为道德的诉求之源,我们需要过上一种道德生活,而非目前很多人都在经历的肤浅,没有灵魂,甚至否定道德真实性的生活模式。那么,我们到底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模式呢?我们是否正在过着一种道德生活呢?或许是我们在观察体验社会之前,首先需要反省的。



读书荐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87086-403600.html

上一篇:学习——无心插柳柳成荫
下一篇:读研要“乘兴”更要“尽兴”
收藏 IP: .*| 热度|

5 陈远建 武京治 丛远新 朱新亮 田兆贤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