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变成了艺术
这描述了活动性质的升华,从被迫的、重复性的“劳动”,升华为自由的、创造性的“艺术”。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与“自由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曾批判资本主义下的劳动使人与其产品、与其类本质相“异化”。而当“劳动变成艺术”时,正是对这种异化的克服——人重新掌握了创造的自主权,并在创造中肯定了自己的本质力量。庖丁解牛便是典范,本应是血腥辛苦的屠宰,在他手中却成了一场“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艺术表演。
“艺术”在此指的是一种精通、优雅且充满创造性的状态:它意味着将任何一项工作做到出神入化,使其充满美感和个性。
思考变成了启示
这描述了认知模式的飞跃,从线性的、逻辑的推理,升华为直觉的、本质的洞见。
从理性到悟性:常规思考是“我思故我在”,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分析。而“启示”则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一种豁然开朗的领悟,仿佛真理自行显现出来(“天启”)。在这种状态下,思考不再是辛苦的“求索”,而是轻松的“见证”。
与更高秩序的连接:这种感觉常被描述为“聆听宇宙的声音”或“触摸到真理的脉络”。科学家觉得是“自然告诉了他答案”,诗人觉得是“缪斯赐予了诗句”。这背后是个人心智与宇宙普遍法则(“道”、“逻各斯”)的瞬间接通。
https://chat.deepseek.com/a/chat/s/cadd48a6-4319-41d3-8aae-3851c9a7f80c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2 0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