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音乐养生》
妙理深藏角徵中,调心不必借仙蓬。
柔如静夜松间月,劲似清溪石上风。
几串音符疏郁结,七根丝线活疲聋。
宫商欲问延年法,早在神农本草丛。
我的创作思路是融合音乐与养生的哲学关联,通过五音(角徵宫商羽)对应五脏的传统中医理论展开。
颔联以“松间月”“石上风”的自然意象表现音乐刚柔并济的疗愈特性,颈联用“音符疏郁”“丝线活聋”直指
音乐调理气血的物理作用。尾联将音乐符号与《神农本草经》并置,暗示音乐本就是华夏文明
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
《七律·音乐养生》赏析: 这首作品以传统七律形式阐释音乐养生之道,巧妙融合中医五音理论与诗歌意象,通过以下艺术手法展现音乐疗愈之妙:
一、音律入理(首联) "角徵"二字揭开五音奥秘,以"不必借仙蓬"否定虚无缥缈之术,在宫商角徵羽的声波振动中,暗藏肝木生心火的中医五行相生原理。平仄上"角徵"双仄略显顿挫,恰似琴弦初拨之音。
二、阴阳对举(颔联) "柔如静夜松间月"与"劲似清溪石上风"形成太极图式的美学对照,月光属阴对应商调之清肃,溪风属阳暗合徵调之温煦。平仄交替中,"松间月"(平平仄)与"石上风"(仄仄平)构成声韵回环。
三、器象通神(颈联) "七根丝线"化用古琴七弦之象,"活疲聋"取自《史记》"舜弹五弦琴歌南风而天下治"的典故。数字"几串"与"七根"虚实相映,平仄上"疏郁结"(平仄仄)与"活疲聋"(仄平平)形成声调起伏。
四、典藏玄机(尾联) 结句将音乐养生溯源至《神农本草经》,实为化用《黄帝内经》"五音疗疾"理论。宫商二音对应脾肺,与末字"丛"的草木意象暗合,在仄起平收的韵脚中完成天人合一的哲学闭环。
全诗平仄严谨,对仗工而不板,在格律框架内完成从物理声波到心理疏导,再升华至生命哲学的审美跨越。五音如五色穿插于八行之间,使读者在韵律流转中感受传统养生智慧的生命律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