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
地震是正常的…… 精选
2013-9-2 08:58
阅读:5158
标签:地震

 

 

 

那天看电视里专家解读最近地震原因,实在有点儿不好意思听。不论哪儿地震了,专家的解释都兼顾如下“三个方面”:

 

1)  板块碰撞:震中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2)  断裂带:本区处于ABCDEFG断裂带,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地震……

3)  正常活动:本次地震是正常的能量释放过程,近期发生更大地震的几率不大……

 

我也学过一点与地震有关的东西,并不指望有准确的地震预测和预报,也不相信热情的爱好者们的奇妙的预报。但我一直奇怪的是,为什么专家们那么喜欢用那么“普遍的真理”来回答那么具体的问题?

 

这个逻辑有点儿像“贼的儿子就是贼”,借一句名言说,“有狗那年就有了”,去年、去去年、去去去年以致去^N年的其他地方的地震也那么解说过了——汶川地震也过去5年了,根据我们传统的五年计划,专家们做过好多大项目,取得过好多创新成果,里面就找不出一句与当地那个小地方的地震活动有关的话么?

 

地震的次生灾害,我们也听过专家讲的道理:地质太复杂了,岩石太破碎了,降雨太大了,坡太陡了,植被太少了……这些话,在其他很多事件的“解释”里我们都能听到,千万次地问,千万次同样回答好像千万个为什么那种小儿书里背下来的功课。如果东西研究了那么多年(好多个“创新”周期了),还只能重复少儿百科里的经典句子,那就干脆直接回答:我们知道的,大家早就知道了;大家关心的,我们也不知道。

 

如果一门学科落魄成那样,也许应该考虑换一种paradigm了。那种“贼子”逻辑的可笑,不在于它们永远正确(科学里永远正确的东西就等于“not even wrong”),而是因为它们总是把背景因子作为决定具体过程的原因,这条路线的荒唐,相当于用火柴、肥皂和石灰水的配方来决定人的生命*……

 

*补充:以前在一本哲学家传记的小书里,看到一个笑话:老师带学生走进实验室,指着一排玻璃瓶说,那是一个人的所有组成物质:10加仑水,7条肥皂的脂肪,9 000支铅笔的碳,2 200根火柴的磷,还有能粉刷两个鸡棚的石灰……最后学生问,那人呢?故事原来是用来讽刺还原论的,但我发现它用在灾害研究更合适——还原论的危害远没有那么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992-72160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