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我的教学日志---
文/蓝莲花瓣
2025年8月27日到29日是我校新生来校报到的日子。秋日的校园,太阳强烈,花朵鲜艳。迎新的彩旗飘飘,红色的气球和各种热情洋溢的标语,拖着行李的新生和他们的家长,还有课间穿流在各教学楼之间的学生和老师们,让这个新的开始充满了热烈的氛围,显得激情澎湃又祥和美丽。
我接到学院书记布置的一个任务---在学院迎新大会上作为教授代表发言。这几天我都在思考这个事情。我1989年上大学,作为一个“老派大学生”,我要如何给这些00后讲话呢,按照今年18岁来推算,这一届大一新生,他们大多出生于2007年前后,我讲什么他们愿意听呢?
这些年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教学的大学教师,从90后到00后,接触一级又一级的大一新生,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了”!而除此之外,在用智能手机玩手游、 利用各种假期出去旅游、 买电动车和山地车在校园里代步、 热爱烧烤火锅和点外卖方面,他们都做的比较好。这当然说明他们出生在一个富足幸福的好时代。
但他们有能力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因为没有经受挫折和困难而有一些矫情和脆弱。因为极少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而缺少生活的经验和常识。他们不喜欢学习的另一个副产品是他们不爱动脑筋了,因此他们在与教师交流、处理各种事务 、与自己的同学相处方面,都显得有些自我、幼稚、想当然、 缺乏变通能力。
而如今我们和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那么未来一定会有诸多的新技术、新发现和基于这些技术的新的生活用品和各种工具。
在2025年春节期间,AI技术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又有了新贡献,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了大家学习和使用AI的新高潮。人们很快学会了简单的应用,但深度使用它的不是“普通民众”,因为深度使用它的“门坎”更高,需要较高的文化和科技能力。
不仅如此,即使对于“普通民众”,大家也会发现,AI在有些时候很不靠谱。而对于这种“不靠谱”的情况,我们就需要用自己的“脑子”来做出判断了,真还是假,对还是错?也就是说,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在我们依赖AI的时候,我们得有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放任这个“机器”把我们带到沟里去。
所以,在当今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它一定是历史和发展的必须。在上上个世纪我们落后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化的落后,文盲和“仅识几个字”的半文盲是总人口的大多数。在上世纪初,中国很多老百姓让孩子去读书的愿望是“不当睁眼瞎”,希望新一代能够读书识字。
如果在今天或者不远的未来,我们在新技术、新工具的汪洋里,无法搞懂怎么用它。或者我们就只能听任AI指东指西而无法选择…那么,我们与“文盲”何异?
所以,亲爱的朋友,目前的你来上大学的第一个目标,是一种新的扫盲,是让你成为新时代里一个普普通通、能够自食其力、幸福生活着的民众的一员的预备条件。
在刚刚过去的新冠疫情时期,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人们封控在家。公司职工在家“上班”,各级各类学校并没有中断,而是选择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能够成功实施,除了基本的网络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实现,除了广大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这一切,实质上得益于过去十年间高校扩招和因此而来的民众知识文化和技术能力的普遍提高。
但在疫情期间,有很多老年人,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刷身份码和健康码,不会线上下单买菜、买日用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这同时也说明了两个问题——人老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会下降、文化层次底的人学习能力也很地。
所以,亲爱的朋友,目前你上大学的第二个目标,是要认真培养你的基础的学习能力。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增加你的知识储量之外,你要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和训练你的基础思维能力,它们包括了理解能力、逻辑推演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认真而用心地学习。
当然,亲爱的朋友,目前你上大学的第三个目的,是要你获得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在向前发展,科学技术会不断更新,即使你大学毕业了,你也要面临很多新的、需要学习的东西。遑论将来你老了,还想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生活的洪流,浩浩荡荡,永远向前。我们在社会之中,享受前人的功绩,今人贡献的成果。我们自己也该把自己融入这个社会之中,这洪流之中。成为一个合格的从业者,成为一个负责人的从业者,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行业精英…都将是我们的贡献。
所以,亲爱的朋友,你上大学的第四个目的,就是把自己“这个材料”“锻造成器”,以备不时之需,以备社会之用,以备自己之用。可以是个人幸福之器,可以是社会螺钉之器,也可以是国家必需之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葛素红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150061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