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瞻仰坪山客家围屋

已有 4165 次阅读 2012-10-27 07:2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大万世居, 客家围屋, 坪山旅游

    昨天上午去坪山的“皇家御匠”联系木门,正好坪山人民医院的学生小夏也在装修,我们一同看了实物,问了价格,挑选了款式,中午吃了烧鹅。饭后,小夏说坪山唯一的文化是客家围屋,于是我们开车前往“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就在坪山的大万路上,约十余米高的大门楼上,“大万世居”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特别耀眼。进了门楼,是一片开阔的场地,小夏介绍说每年春节这里都会摆上100多桌,是原居民聚餐的日子。再往前就是围屋前的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呈半月形,里面长满了睡莲,看门人正在池塘里垂钓。我们进去前与他打招呼,他目光没有离开水面,只是告诫我们不要抽烟

    从正门进去,整个就是一座结构完美的村落住宅。正厅的堂皇依然明显,天井里长满了杂草和青苔,昭示了岁月的匆匆和朦胧。左右两边都是横屋,有一些工人正在修缮。走进围屋,在屋檐瓦舍之间,在麻石青苔之缝,是多少客家人的劳作见证,是无数辛勤和汗水的凝结,也是客家先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据说,大万世居是当地的曾姓客家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建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围屋坐东朝西,平面呈回字形,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围屋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主题建筑为土木结构,主要承重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厚达一米,高六米,四周皆有碉楼,内部院落和巷道结构完整,设有房屋400多间

    大万世居是是一部客家近代史,是展现客家文化的生动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徒史有重大价值。这里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250多年的历史,由于围屋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大万世居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如今的大万世居,曾家子孙早已走出了围屋,倒是请进了许多客家名人(挂满了他们的画像),这可能是进步的象征:现实中的人改革开放了,人们崇拜的神被圈起来了

    由于没带相机,我从网上下载几张图片放在这里,顺便感谢图片的作者LD先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附百度百科:坪山客家围屋

 
  坪山客家围屋就其建筑渊源而言,属于梅州客家民居一系。从功能上看,除栖身外,还偏重于防御。举族而居,高墙合围,墙上设有哨口和抢眼,墙顶辟有巡道,类似于城墙,四角筑碉楼;在选址上,既讲究天人合一,又兼顾风水。丰田村的丰田世居,背靠古木参天的朱古岭,整个围子都处在绿阴环抱之中,加之门前一池荡漾的碧波,其气势不逊于旧时蜀国里的卧龙山,气势非凡。在建筑结构上,围屋承袭了中原传统民居的架构、墙体和斜坡屋顶,根据南方气候特点,以“四扇三间”为基本建筑单位,形成“三堂两横”为核心的家居单元。平面布局上,层次分明,左右对称,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的建筑屋都在中轴在线布置,陪衬建筑均设于主建筑物的两旁。然而,坪山客家围屋,其建筑时间毕竟距历史上的“第三次迁徙”有几百年历史,因而,其建筑结构及风格都有了微妙的变化。坪山客家围屋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墙内的建筑立面上,不再是清一色的平房建造,有的在上堂或正堂间造成二层楼房,也有的在中堂的正堂内加半层阁楼;二是横屋与正屋间,横屋与横屋间,用天井和巷道分隔的立意更为鲜明,天井成了堂的框架,巷道成了围内的交通网络;三是有的民居防御功能渐次淡化,更为讲究美观舒适。坪山的鹿岭世居等,带有浓郁的侨乡风格,堪称围屋形制向现代居宅过渡的版本。四是宗祠作为结构围屋的核心,不再像法则一样得到强调,也允许建于围屋之外,如:坑梓镇(原属坪山镇)的新乔世居,它的宗祠———江厦堂,就建于围屋外;五是雕刻、壁画、彩绘等这类装饰艺术在建筑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凡举瓦檐、梁栋、屏门、窗匾、廊墙均有工匠的巧夺天工的赋形,令人叹为观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626551.html

上一篇:陪老母游归元寺
下一篇: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新方法
收藏 IP: 113.91.131.*| 热度|

1 李学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