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第三代中医”和《第三代中医论丛》的往事

已有 3049 次阅读 2010-10-3 17:54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谈, 往事如烟, 第三代中医, 第三代中医论丛

t01eb62c186c1064f6f.webp.jpg

昨天清理书橱,发现了这本1987年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前途命运思考——第三代中医论丛(一)》,感叹往事如烟。

记得2006年底,我到北京开会碰到鄢良(我的师弟,国内培养的第一位医学史博士),谈到《前途命运思考——第三代中医论丛》出版即将20年,他提议搞个学术纪念会,大家再聚一聚弄个20年后的“再思考”。我也联络了赵洪钧、何裕民等,后来因为大家忙,兴趣不大就拖延过去了。

追索到25年前,我研究生入学前就常常跑到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宿舍,和那些师兄、师姐们交谈,一开始进校就嚷嚷要筹备“研究生会”并任学术部长,创办《现代中医》杂志和“现代中医研究会”,然后到处请人讲座、提出“第三代中医”的概念引起大家讨论,再与湖北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第三代中医论丛》。回想那段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年轻岁月,不禁感慨万千,完全可以看成是80年代思想解放的一朵浪花。本书的“编后记”有这样几段话:

……1985年,我们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部分青年编辑同志(责任编辑那拓祺校友早已是湖北出版集团副总裁)在社领导的热情支持下决定在全国组织一批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主体的当代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并分学科汇编成册,暂时定名为“未来学者丛书”。但由于当时各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故这一计划未能付诸实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在湖北中医学院发现该院有些研究生正就有关“第三代中医”涵义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于是我们便产生了以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会为基地,面向全国征稿,首先在中医这一当前面临许多问题有待探索和发展的领域内出一套观点新、思想深、质量好、水平高的当代青年中医论丛的想法(我的印象里,是因为那拓祺1984年毕业后分配在湖北科技出版社,而他的几个同学又是我的研究生同学,当我有了一个初步想法后就和他们一起主动找到那拓祺,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计划,但最终也只出版了一本,随着各自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准备而流产。今天拿起手中的这本小册子,我发现主要作者基本上是我们85级的,说明第一年课程学习期间才让大家有机会在一起思考和讨论一些前途命运的公共话题——聂注)。于是我们热情鼓励、支持了“第三代中医”问题的讨论,决定与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会(那时候,鄢良是该院研究生会主席,也是那拓祺的同学——聂注)一起联合编辑出版这套论丛,并将其定名为《第三代中医论丛》。

鉴于目前中医面临现代自然科学、特别是西医的强烈冲击而处于将被淘汰的危机,我们首先列选了十二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征稿,决定论丛第一辑一专门讨论有关中医发展战略问题为主,取名为《前途·命运·思考》。自1986年元月征稿以来,我们陆续收到300多篇来稿,这些来稿从分析现状,剖析问题,客观评价中医现有学术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发展战略等方面入手,涉猎哲学、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比较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医未来学等多个领域,透过各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热爱中医事业、愿为振兴中医事业而奋斗终身的赤子之心,体察到了一代中医新人勇于探索、刻意创新的激奋之情。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中医未来的希望。

……今天,科学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协作、大联合的时代,像中医过去那样独承师技,各自为事的活动方式恐怕永远成为历史的遗迹了。《第三代中医论丛》的出版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的潮流……

20世纪80年代,是自五四以来思想解放的一个高峰(那时候的国家百废待兴,犹如建国初期的生产力解放),那些恢复高考后入学的大学生、研究生颇有“以天下为己任”豪情,很多人的血液里沸腾着“历史使命感”,正如我在本书“前言”所描述的:

古老的中医在渡过了20世纪初的世界性传统医学大倒退后,又出现了一次空前的危机。现代科学正呈加速度迅猛向前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意识结构,传统的中医学向何处去?!——历史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一严峻现实,牢骚满腹、悲观丧气者有之,麻木不仁坐视观望者有之,热血沸腾锐意进取者有之,正视现实左右求索者有之,封闭僵化抱残守缺者有之,……这一历史的图景,展现了一场新与旧、扬与弃的搏斗。

在这当中,我们是第三代人(我当时的想法是未经历过解放后中医大学教育的人是第一代中医,从开办中医大学教育到恢复高考前的业医者为第二代中医,恢复高考后入学的为第三代中医,这个划分突出了我们自己的历史地位,但难以概括没有经历过大学教育的“自学成才者”)。第三代中医最关切中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老一代中医,尽管他们疾“乏人”、“乏术”之难,但他们毕竟可以坦然地说: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这接力棒必须交下去;对于第二代中医,尽管他们渴望振兴,渴望开拓,但他们毕竟也可以说:中医事业青黄不接,当务之急是承上启下!那么第三代中医呢?悠久的传统医学正向我们手中移交。我们意味着来日方长,意味着未来中医。中医的前途是我们的命运。如果我们不努力为古老的中医探索一条迅速发展的道路,中医将面临自然淘汰的危机;如果我们客观地分析局势,尽快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途径和措施,中医药有可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列于未来医学之林。两条路摆在我们面前,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我们深深理解“历史责任感”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

我们正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向前走着,同时我们正走着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第三代中医论丛》凝结着我们的探索和追求,带着我们的热情和期望,散发着第三代中医的体温,桴应着第三代中医的脉搏与大家见面了。在这里,我们为当代青年中医开辟了一个学术争鸣的园地。虽然它还显得有些稚嫩和不乏偏激之情,但我们相信青绿的嫩芽最终是会长成参天大树的。重要的是,通过它的出版,我们希望在当代青年中医中造成一个敞开胸怀、畅所欲言的环境和气氛,更加激励起他们为振兴中医事业而勇于献身、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造就出新时代的张仲景、李时珍,创造出新的学科奇迹,中医这门古老的传统医学就一定能以崭新的面貌争艳于世。

今天,当我重新录入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激情再一次被自己过去的豪言壮语所煽动,也许我终生就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即使在最压抑的时候。我希望我的激情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在活着的每一天用理想或幻想充实我们的心灵!

致谢:刚才搜索,发现有人将《第三代中医论丛p》扫描上传于网上,在此特别致谢!

目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369409.html

上一篇:安托山福利房背后的利益纠葛
下一篇:伦敦郊外的Essex大学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1 张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