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个关于“概念史”的详细回顾,将从定义、核心特征、方法论、重要学者以及意义与批评等方面展开。
一、什么是概念史?
概念史,顾名思义,是“历史”与“概念”的结合。它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论和学术流派,其核心主张是:要理解一个时代,必须理解这个时代的核心概念;而这些概念本身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变化、斗争和重构的。
概念史不仅仅研究一个词语的意思,而是研究那些承载着社会、政治、文化重大意义的“基本概念”或“核心概念”。它认为,这些概念是社会现实的指示器,甚至是塑造社会现实的力量。概念的变化往往先于或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
二、核心特征
1. 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所谓历时性,即追溯一个概念在长时段(几十年、几百年)内的意义变迁。所谓共时性,在特定的历史时间点(如“鞍形期”),分析一个概念在同时代不同话语和群体中的竞争性含义。
2. 关注“鞍形期”:这是德国概念史学派提出的关键假设。他们认为,大约在1750年至1850年之间,欧洲社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根本性转型。这一时期,许多关键概念(如“国家”“民主”“革命”“社会”“文明”)的意义发生了决定性的、加速的变化,其现代含义在此阶段得以确立。
3. 语义场与对立概念:概念史不孤立地研究单个概念。它通过分析“语义场”(即一组相关的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和“对立概念”(如文明/野蛮、进步/堕落)来定位一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4. 语言学转向的实践:概念史是历史学“语言学转向”的重要产物。它承认语言不仅仅是描述现实的工具,其本身就是构成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基本要素。政治和社会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关于概念定义权的斗争。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
概念史的研究通常遵循以下路径:
1. 选择核心概念:选取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高度争议性和社会政治影响力的概念(如“阶级”“人民”“科学”“艺术”)。
2. 分析历史语义: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大量历史文本资料(如词典、百科全书、报纸、议会辩论记录、学术著作、文学作品等),追溯该词语/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使用情况。
3. 语境化:将概念的意义变化置于广阔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迁背景中。探究为什么在某个特定时期,概念的某种含义会兴起、衰落或被激烈争夺。
4. 揭示过去的“经验空间”与“期待视域”:概念史家认为,概念中凝结了过去的经验,同时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分析概念,可以理解当时人们如何感知他们的世界以及他们希望走向何方。
四、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
1. 德国比勒菲尔德学派:核心人物莱因哈特·科塞勒克。其标志性成果为多卷本的《历史基本概念:德国政治和社会语言历史辞典》。这是概念史最宏大、最系统的实践。他们系统地分析了115个德国政治和社会核心概念在“鞍形期”的变迁。
2. 英国剑桥语境主义学派:核心人物昆廷·斯金纳、J. G. A. 波考克。他们侧重于思想家的“言语行动”,即他们在特定的思想“语境”或“话语”中使用概念是为了完成何种行动(如批评、辩护、倡议)。他们强调恢复作者在写作时的意图和其所处的辩论语境。
3. 法国话语分析学派: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系谱学”对概念史有深远影响。关注“话语构成”和知识型,研究概念如何在不同的话语规则下被建构和生产出来,并与社会权力机制紧密相连。
五、概念史与观念史的区别
这是一个常见的困惑点,可以通过附表可清晰区分。
附表 概念史与观念史的区别
维度 | 观念史 | 概念史 |
研究对象 | “观念”“思想”“单元观念”,通常是超越时代、永恒的。 | “概念”被视为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形成和变化的。 |
研究路径 | 常常是“影响史”,追踪一个伟大观念在不同思想家间的传承。 | 是社会“语义史”,研究概念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的使用和斗争。 |
关注点 | 思想的内在逻辑和连续性。 | 意义的断裂、变异和非连续性。 |
语境相关 | 相对疏离,更注重文本本身和思想传统。 | 紧密结合,强调概念是社会现实的组成部分。 |
典型问题 | “马基雅维利的‘美德’观念是什么?” | “在17世纪的英国,‘自由’这一概念在保皇派和议会派的话语中分别意味着什么?” |
六、意义与批评
1. 意义: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揭示了思想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严谨的方法论工具。使我们意识到,今天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概念,其意义是历史斗争和协商的结果。
2. 不足之处
过于文本化:可能过于依赖书面文本,而忽视了非文本的、物质性的社会实践和经验。
潜在的相对主义:如果所有概念的意义都是语境化的,那么是否存在跨历史的评判标准?
欧洲中心主义:其理论框架(尤其是“鞍形期”)是基于欧洲经验建立的,应用于非西方社会时需要调整和反思。
3. 小结:概念史是一种深刻的历史研究方法,它通过剖析“概念”这一关键节点,将语言、思想与社会历史动态地联系起来。它告诉我们,历史不仅是事件和结构的历史,也是我们用以思考和言说世界的那些基本范畴本身的历史。理解概念的过去,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审视其当下被使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9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