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观念,或称二元对立思维,在史前思维中表现出惊人的普遍性。它可以说是人类意识在尝试理解和组织混沌世界时所使用的最基本、最原始的认知工具之一。也是根植于人类最初的生存体验、身体感知以及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一、人类早期观念中二分法的普遍性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史前遗存(考古学)和近现代对原始部落的研究(人类学)中看到大量证据:
1. 宇宙观层面:神圣与世俗
几乎所有原始宗教都区分了神圣空间(祭祀地点、神山、圣树)和世俗空间(日常居住和劳作的地方)。这种划分确立了世界的秩序,将超自然力量与日常生活分离开来,又通过仪式将它们联系起来。
2. 自然观层面:天与地、昼与夜、生与死
天与地:这是最直观的垂直二分。天代表光明、雨露、神灵(如太阳神);地代表黑暗、孕育、祖先(如地母神)。这种对立统一构成了整个世界。
昼与夜:这是最基础的周期二分。白昼是活动、狩猎、安全的领域;黑夜是休息、危险、鬼魅出没的时段。这种交替规律是人类最早认知的时间节奏。
生与死:这是最根本的存在二分。史前墓葬(如随葬品、红赭石撒葬)表明,早期人类已清晰地意识到生死之别,并试图通过仪式(如丧葬、祭祀)来沟通这两个领域,形成了灵魂/肉体二分的雏形。
3. 社会观层面:我族与他族、男与女
我族与他族:群体认同的需要产生了“我们”与“他们”的二分。这种划分往往与“善/恶”“文明/野蛮”“人/非人(妖、怪)”的象征意义相关联,是部落意识的基石。
男与女:基于生理差异的最基本社会二分。这种二分不仅体现在分工(狩猎/采集),更上升到宇宙论层面。在许多神话中,男性和女性原则被视为创造世界的两种本源力量(如中国的阴阳观念其远古雏形)。
3. 神话与象征系统
神话是史前思维的宝库。几乎所有的创世神话都始于某种二元对立的分化,如混沌中分离出天地(盘古开天辟地)、光明与黑暗分开(许多神话)、第一对男女的出现等。象征物也充满对立,如左/右(往往吉凶不同)、红/白(象征生命/死亡、鲜血/枯骨)、生/熟(作为自然与文化的分界,由列维-斯特劳斯指出)。
二、二分法为何如此普遍?
1. 身体的直接经验:人类身体本身就是二分的极致体现。我们有左右对称的手脚、前后的方向、上下的体位、内外的区分(身体内部与外部世界)、醒睡的循环。这些身体经验是构建二分概念最原始的材料。
2. 生存的基本需求:在生存斗争中,快速分类至关重要。可食/有毒、安全/危险、友/敌——这些生死攸关的判断,都依赖于简单明了的二分法。这种认知模式具有极高的进化适应性。
3. 认知的简化机制:人类大脑在面对复杂纷繁的世界时,有一种天生的倾向,即通过分类和对比来简化信息、建立秩序。二分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分类方式。它将连续的光谱(如一天中的光线变化)简化为明确的范畴(昼/夜),从而便于理解和记忆。
4. 语言的固有结构:语言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立之上。要定义一个词的意义,常常需要借助它的反义词(如“大”的意义依赖于“小”)。这种符号系统的特性也强化了二元的思维方式。
三、意义与超越:二分法不是终点
虽然二分法是基础,但史前思维并非僵化地停留在非此即彼的对立上。其更深层的智慧在于:
动态的统一与转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生死相续。这种循环观念表明,早期人类已经直觉地认识到,对立双方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两部分,且处于动态平衡中。中国的“阴阳”观念就是这种思维的哲学升华。
调解对立的中间状态:神话和仪式中常常存在调解者的形象,如同时具备人神特性的巫师、沟通天地的人皇(萨满),以及一些模糊地带(黄昏、黎明被视为神秘时刻)。这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绝对的二分不足以解释所有现象。
小 结
二分法在史前思维中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它是人类意识觉醒的标志,是理性试图为混沌世界建立秩序的第一个、也是最有力的工具。它源于身体、服务于生存、并受制于初级的认知模式。
然而,史前思维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简单地“一分为二”,而在于它本能地追求“合二为一”,在对立中看到了联系、依存和循环。这种原始的二元对立统一思维,为后世哲学、宗教和科学的发展埋下了最深邃的种子。它既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也包含着终极智慧的胚芽,并存在于各种具体的操作实践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50467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