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滇西行(4):溯水而上黑龙潭
2025-8-23 21:10
阅读:281

从古城出来,我们步行沿玉河溯水而上,前往黑龙潭公园,大家一路走,一路拍照。

黑龙潭位于古城北象山脚下,是丽江古城水系的源头,经玉河世世代代穿街绕巷,流布千家万户。黑龙潭俗称龙王庙、玉泉公园,二股泉水从象山脚下的古栗树下涌出,汇成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水潭。泉水清澈如玉,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水底游鱼如梭,潭畔花草树木繁茂,楼台亭阁点缀其间,风景秀丽。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当地建玉泉龙神祠,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和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玉泉曾两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龙神”封号,使黑龙潭名列中国名泉。后来,又修建了得月楼、戏台、万寿亭、五孔桥等园林建筑,新建了象山游路,解放后,迁入明清古建筑五凤楼、解脱林、光碧楼、忠义坊石狮、文明坊、一文亭等园林建筑,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的坟墓也安放在黑龙潭静溢的山林中。

黑龙潭大门上的“黑龙潭”三个字是原省书法协会会长,纳西族书法家李群杰所题写。1963年重修得月楼时,郭沫若应邀题写了“得月楼”三个字及两副楹联。1981年,东巴文化研究所在黑龙潭成立,使之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东巴文化研究所保存着纳西族东巴教的经书2万多册,而侧边的五凤楼内是丽江市博物馆。这座集汉藏纳西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内,收藏着近万件文物,是了解丽江民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首选之地。

黑龙潭以其天生丽质,名列《中国名泉》《中国风景名胜》等书,诗云:“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迎面有一座涂金绘彩的牌楼,门口四尊石狮,肌理秀美,威武雄壮,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进门往右,但见垂柳飘指,一潭澄碧,树底天光云影,树梢楼台隐现。

沿潭右堤至锁翠桥,桥上古人有联云:“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它生动地描绘了桥边景致。右边桥下三孔飞瀑,水花四溅,涛声如雷,流向古城,玉水河畔,杨柳依依,浓荫蔽日。桥的左边,一座五孔石拱桥,长虹卧波一般,将潭一分为二,玲珑俊美的一文亭、得月楼分别屹立内外潭心,四面临水,有桥与岸上相连。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及两副对联。一副是集毛泽东诗词句: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另一副是郭老撰书的楹联: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

远处,玉龙雪山倒遇潭中,可见“雪山四万八千丈,银屏一角深插底”奇景。象山半壁也映入水中,使黑龙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景色无比秀丽。

值得一提的是五凤楼,又名法云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高20米,为三叠八角飞檐楼,共有20个啄天飞檐,从各个角度看,都见五个飞角,就像五只欲飞的凤凰,故名“五凤楼”。此楼融会了汉、藏、纳西各民族的建筑特点,是纳西古代建筑中的佼佼者,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崇祯十二年春,徐霞客游历丽江,曾留居此楼八日,为土司木增编校杂著并作序,在纳西族文学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 从古城出来,沿玉河而行。

2  在河边留影。

3

4

5

6

7

8

9  古城源,城里千家万户用水的源头。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象山之下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远处的玉龙雪山仿佛就在旁边

31

32

33

34

35  借来几张照片,看看玉龙雪山的映忖效果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答谢晚宴开始了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他们卡歌之时,我到酒店外透透气。

53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988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