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怎样理解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关系?

已有 570 次阅读 2025-7-29 07:46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关系如何?这个问题需要从三个层面展开:概念辨析、历史演变和现代应用。

首先得明确两种范式的定义差异——还原论强调“分解”,整体论注重“关联”。这看起来是对立的,但最终走向互补。例如量子纠缠:单个粒子属性无法独立描述(整体性),但纠缠机制本身又依赖量子场论的数学框架(还原基础)。还有中医的“证候”概念,既包含分子层面的生物标志物(还原),又强调各症状间的动态联系(整体)。

最新研究显示,像癌症这样的复杂疾病,既需要基因测序(还原),也离不开肿瘤微环境分析(整体)可以用“多尺度建模”的图表直观展示这种整合。也可以用肿瘤治疗响应率来说明:纯靶向药物(还原思路)有效率约30%,而结合免疫微环境调控(整体思路)后提升到65%。

最后要提醒实践中的误区。比如某些“整体疗法”拒绝分子检测,或极端还原论者否认涌现现象的存在。平衡点在于还原是手段而非目的,整体认知需以机制理解为前提。

还原论(Reductionism)与整体论(Holism)是科学哲学的两种基本范式,二者看似对立,实则构成互补的认知体系。其关系可概括为:还原论提供“分解的透镜”,整体论提供“系统的地图”。以下从五个维度系统解析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核心理念对比

维度

还原论

整体论

研究对象

将系统分解为基本组分(如原子、基因)

关注系统整体属性及组分间相互作用

解释逻辑

自下而上(微观→宏观)

自上而下(宏观约束微观)

因果观

线性因果链(A→B→C)

非线性网络(多因素互馈)

代表领域

分子生物学、粒子物理

生态学、中医理论、复杂系统科学

经典命题

“生命只是运动的原子” (德谟克利特)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亚里士多德)

二、范式冲突的典型案例

1. 生命科学领域

还原论解释:镰状细胞贫血 → HbS基因点突变 → 血红蛋白β链第6位谷氨酸→缬氨酸 → 红细胞形态改变

整体论补充:该病在疟疾流行区具有生存优势(杂合子抗疟性),需在进化适应层面解释基因频率维持机制。

2. 医学诊疗实践

方法

还原论路径

整体论路径

癌症治疗

靶向突变基因(如EGFR抑制剂)

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代谢干预)

疗效局限

单靶点耐药率>60%

缺乏精准量化靶标

整合方案

联合用药(靶向药+免疫调节剂)

三、互补性:从对立到协同的范式融合

1. 方法论互补(以神经科学为例)

微信图片_20250724170823.jpg 

单一神经元特性(还原)无法解释意识涌现,全脑成像(整体)缺乏机制深度,二者融合催生“多尺度建模”

2. 技术整合突破

癌症研究:还原工具(单细胞测序) + 整体工具(空间转录组) → 绘制肿瘤生态位3D图谱(如CellTrek算法)

药物研发:靶点结合能计算(还原) + 网络药理学(整体) → 中药复方“成分-靶点-通路”多维量化

四、复杂系统科学:超越对立的第三条路径

复杂系统理论承认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局限性,提出层级涌现框架:

微观层级:组分遵循物理/化学规律(还原论适用)

介观层级:组分相互作用产生新属性(如混沌边缘)

宏观层级:系统整体表现出不可预测的涌现性(整体论适用)

典型案例:鸟群行为

还原层面:每只鸟遵循三条简单规则(分离/对齐/凝聚)

整体层面:鸟群呈现智能规避、涡旋重组等复杂行为

关键发现:个体规则无法推导群体相变阈值(需整体分析)

五、实践指导:不同场景下的范式选择

1. 适用还原论的场景

机制解析:酶催化反应过渡态结构(飞秒光谱学)

技术开发:CRISPR基因编辑(靶向DNA切割)

优势:精准可控,因果清晰

2. 适用整体论的场景

系统预测: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大气耦合模型)

疾病干预:抑郁症生态疗法(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干预)

优势:处理非线性、高维度问题

3. 必须整合的场景

领域

整合模式

案例

精准医疗

基因分型(还原)+ 临床表型组(整体)

肿瘤免疫治疗响应预测(TMB+免疫微环境)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节点(还原)+ 架构拓扑(整体)

AlphaFold预测蛋白质折叠

六、哲学本质:两种世界观的辩证统一

1. 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对因果本质的理解:还原论主张“上向因果”(Upward Causation),即微观决定宏观整体论强调“下向因果”(Downward Causation),即宏观约束微观现代解决方案因果环模型(以细胞分化为例)

微信图片_20250724170811.jpg 

基因(还原基础)启动分化 → 分化细胞构建组织(整体)→ 组织信号反馈调控基因 → 形成因果闭环。

结语:科学认知的“分形结构”

还原论与整体论如同显微镜与广角镜还原论解析树叶的脉络(分子机制),

整体论俯瞰森林的格局(系统行为)复杂科学则揭示:每片树叶的脉络中,都映射着整片森林的生长规则。

正如理论生物学家罗伯特·罗森所言:“真正的理解不在于选择还原或整体,而在于发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不变关系”。这正是系统生物学、量子引力等前沿领域探索的方向——在分解与整合的辩证运动中,逼近世界的本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95617.html

上一篇:什么是还原论?它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关系如何?
下一篇:解析科学实践中的整体论与还原论
收藏 IP: 220.197.11.*| 热度|

5 焦飞 王涛 黄河宁 郑永军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