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转载]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2024-9-19 11:52
阅读:1147

资料来源:杨志喆. 浅析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文学教育2013 (1:45-46

摘要:艺术语言是相对于科学语言而言的,科学语言以理性、重表述、稳定、遵循“定法”为特征,而艺术语言则是以感性、活跃、重审美、遵循“活法”为区别特征的。本文从两者的特征入手,进而揭示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本质区别。

一、引言

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科学语言以理性、稳定、重表述、遵循“定法”为特征,而艺术语言则是以感性、活跃、重审美、遵循“活法”为区分特征。我们只有区分了两者的这些特征,才能够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与教学中更为准确、客观的使用科学语言,同时也可以更优美、更夸张的使用艺术语言。

二、对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界定

我们知道,语言本身就是艺术形象的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是艺术语言?如何界定和认识艺术语言,那么我们下面具体阐释。

1. 对艺术语言的界定

骆小所先生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一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一)……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艺术语言”就是指变异化的语言,以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来显示自己的特点,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离,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以“立象以尽意”来反映客观生活,描写发话主体的情和意。[1]

艺术语言从艺术形式看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距离。它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有特殊的含义。它往往不以语法为据,而追求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难以言说之义。

2. 艺术语言的特征

(1)非直观性和间接性  艺术语言是抽象的,感性的,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并且告诉了我们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表达方式。[2]骆小所教授认为,“空灵则偏于欣赏者的心理”,“空,其实就是实中之虚”。以实出虚,虚实结合。艺术语言的非直观性和间接性,呈现出抽象的境界,“使‘虚’具有回荡的广阔的天地,增强了空灵的情趣”。

(2)审美联想和情感共鸣  “情感”这种潜修辞贯穿审美意识语言生存和运动的全过程,在审美意识语言的创制中显现巨大的活动能力和表现力。《东记乐本》中说:“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声。”指出了乐乃情之生发。《文心雕龙诠赋》中说:“情以物体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骆小所教授认为,“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

(3)立象以尽意  艺术语言的意不在象内,而在象外,即境生于象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其意境由情与景交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来表现,是发话主体所创造的生动丰富的艺术空间,使景物成为情思的寄托,创造了含意深远的艺术想象空间。这是其他语言难以达到的发话主体情感的真实感和自然感。

艺术语言的“意”和“境”往往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的言语表现无形的意,以实境表现虚境,使再现真实情景与艺术语言所暗示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创造了广阔的艺术空间,给人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感情激动时,发话主体对描述的客体往往处于“言不尽意”,但又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4)变异性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是对常规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其中词语组合搭配变异、词性类属变异、词语的义位变异、词语色彩的变异、词语的语音变异,在诗歌语言中都体现无遗。

艺术语言的本质就是变异、超脱、违背,从而达到语言的创新。语言的创新是艺术语言最集中的表现。而诗歌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往往离形昭神。我们从艺术语言学角度浅析中国诗歌语言的特点,就便于深入阐述。

三、对科学语言的认识与界定

科学语言是以概念为基本单位,以特定的语法、逻辑和数学规则建构的描述和说明科学理论的符号系统。要具体了解科学语言,首先要明白科学与语言的关系。

1. 科学与语言的关系

科学本质上是语言的。科学的发展用陈述的激增来表达,而陈述则是人和自然之间对话的结果。缄默的人面对同样缄默的大自然,既不能积累陈述,也不能产生可修正的知识。于是,科学家不仅仅读自然这本大书,他也意译它,把它翻译为用语义学上形成的论据刻写的陈述。把宇宙放到词语中是科学知识的基本任务。科学从而以双重对话的方式发展:其一是科学家和自然之间的对话(观察陈述和理论陈述),其二是科学家之间的对话。这两种对话是相互依赖的;三者采取三角形的形式,其中主角之一(自然)满足于以隐秘的形式回答提出的问题。

科学知识的进化即是科学语言的进化。科学知识不仅体现在其中所含的关于自然界的陈述之中,也体现在用于表现这些陈述的的语言之中。要获得新知识就总是要付出改变描述语言的代价。科学的发展最终依赖于人们关于世界轮换地说了些什么,还依赖于人们轮换地用什么词去说。语言的进化,也包括基本描述语言的进化,也同定理和理论的进化一样,是科学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有理由断言:科学的历史就是科学语言的历史。

2. 科学语言的类型

科学语言的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语言,即人类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各种日常语言。二是符号语言,即用特定的符号描述对象的一种语言类型,是近代以来科学应用的主要语言。三是形式化语言,即采用一组没有直观含义的符号、代码,来代替自然语言中的主词、宾词、连词量词、命题连接词等,根据一定的形成规则、公理和推理规则组成的语言形式体系。

另外,逻辑经验主义者卡尔纳普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把科学知识系统所应用的语言分为三类:观察语言、理论语言、数学语言或逻辑语言。观察语言描述可直接观察的物体或性质,例如“水”“热的”等。理论语言是这些现象描述的缩写,它涉及的实体是不可观察的,例如“质量”“电荷”等。数学语言或逻辑语言就是所谓的形式化语言。

3. 科学语言的功能

科学语言贯穿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的始终,是科学须臾不可或缺的法宝。这是因为,科学语言具有思维、创造、交流、保存、审美等诸多功能。科学语言具有思维功能。尽管存在没有语言的思维(比如形象思维),但是语言和思维关系之密切却是难以否认的。因为语言参与到所有高级思维当中,有比较丰富内容的和比较深刻思想的思维都离不开语言。把思维与语言完全割裂开来,二者都会遭到致命的损失;科学语言具有创造功能。

无论科学家观察自然现象,还是设计、操作、总结实验,以及发现新事实或发明新观念,尤其是在需要把所获得的结果表述出来时,都离不开科学语言;科学语言具有交流功能。语言本来就是用于交流的,这也是不可能存在私人语言的原因。科学语言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于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也用于科学界和社会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沟通;科学语言具有保存功能。科学语言,特别是科学的书面语言,能够把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发明的科学理论保存下来,供人们学习、深究、批评、修正和发展;科学语言具有审美功能。科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表明,它有极强的涵盖性、经济性和简单性——这些都是审美的要素。

三、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的本质区别

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以其各自鲜明的特点从不同的范畴彰显着各自的魅力,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二者的不同点:

1. “定法”与“活法”之分

所谓“定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组合及语言运用所要遵循的语法规范,而“活法”用吕本中的话来说,就是“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既然要表述、描写客观事物,科学语言势必要达到我们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语言要求。这就使得科学语言必须准确、客观、科学,不该带有个人情绪,不能受时间、地点、说话人和对话人的语境等条件的影响。这样的语言才是科学语言。比如我们指称“笔架”为“用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那么,凡事符合“用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这个定义的东西,我们都称之为“笔架”。不能因为这东西放在山上,或者不在说话人的周围就说这不是“笔架”了。这就是科学语言的“定法”。

语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规律、外形等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将头脑里形成的这事物的表象联系起来,不仅如此,语言主体还可以继续发挥,进行艺术想象。这就是说,艺术语言能够将这些表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使得艺术语言能够比科学语言更灵活、更形象、更生动。艺术语言就必须冲破科学语言的规范,冲破人们的定性思维。“艺术语言使知觉欲望、自我意识和世界意识、情绪和气氛之类因语言一般不能给予它明晰的概念而被视为非合理的东西的客观化。”

2. 理性与感性之分

如果从语言与思维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的不同的话,理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语法规范的科学语言;非理性思维即情感思维创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艺术语言。也就是说,科学语言遵循常识逻辑,而艺术语言遵循情感逻辑。

科学的认识方法是主体通过归纳概括,从复杂的事物或直接经验中,获取抽象的或推理出新的概念,那么主体所获得的客体信息仅仅是被主体理性地反映,筛选掉个人的情感及外在干扰等因素才获取的相对客观的信息。

这个过程必须遵守逻辑所揭示的思维规律。而艺术语言作为“表现性”的语言形式,其实质在于言语主体心理机制与情感的相融相通,它实现了普通心理过程与情感共鸣的统一。简言之,艺术语言就是情感的逻辑。

如果抽去了艺术语言,留下的语言残片如何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作者明明有太多想说的话,可是呆板的文字却不能传达这种思念,这种回味。而正是这种感性的语言才可以抒发出语言主体那敏感、忧郁的情感。

3. 稳定与活跃之分

就本质而言,科学语言因其与生俱来的客观性、准确性,就不会给人留下像艺术语言那般的想象空间。科学语言就是严密地符合思维逻辑,符合语法规范的,其语义自然是稳定不能轻易改变的。从功能来说,科学语言的语义是稳定的,这样才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化与发展,语言也相应地变化着,但是其稳定性是不容质疑的。而艺术语言的语义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艺术语言是用情感和美感来创造自己的意义世界的。

艺术语言的长项与之相反,它抛弃了对客观世界“毕恭毕敬”地描述,取而代之,将主体情感与现实表象联系的基础上又再发挥,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语言富于感性。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截然不同,它带领读者走向人们内心深处,源自心灵的起伏,情感的波动,它娴熟得驾驭语言为它所用,冲破语言常规,打烂语言框架,在语义的指引下突破固有模式的局限,表达语言主体的心理世界,带领读者立体地体验着感悟着。

综上所述,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范畴。科学语言是理性、稳定、重表述、遵循“定法”的,而艺术语言是感性、活跃、重审美、遵循“活法”的。

参考文献(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174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