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广
《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研究》摘要与目录
2024-9-19 11:04
阅读:1403

资料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作者刘哲

一、论文摘要

中医理论从《内经》成书,至后世历代的发展,具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变化特点,这样的发展特点同当时的思想文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本研究从思想文化的视角,由源及流的解析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医理论本来面目,厘清中医理论的发展现状,总结中医理论的发展规律,对我们判别中医理论研究的根本走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以思想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建构是否起到直接作用作为宏观的历史分期的标准,将中医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就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部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各阶段的传统思想文化背景和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探讨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第五阶段,就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西方科学文化的相关性研究部分,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梳理该阶段的思想文化背景,从框架理论角度系统梳理当代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及其演变特点,探讨当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综合以上研究内容总结思想文化视域下,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分别考察了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第二部分为导论,对“中医理论及其发展特点”“思想文化”及二者的关系进行界定,规定了本研究重点关注受思想文化深刻影响的医学理论发展特点,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思路与方法。

第三部分,总结了先秦两汉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黄帝内经》为先秦两汉中医理论发展的代表,以《内经》的核心观念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内涵及象思维的思维模式为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上述内容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进行溯源。认为《内经》的精气学说源于古代哲学(以道家哲学、易学哲学为代表)对事物本源的认识,阴阳学说源于以《周易》《道德经》为代表的对阴阳的认识,五行学说源于以《尚书》为代表的对事物属性及关系的思考,象数思维模式源于以《周易》为代表的象数推理方法。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影响中医核心理论形成的原因是诸子之学与作为方技类的中医学根源于共同的自然道德的哲学背景,阴阳五行思想归本于自然道德的哲学,是天地人之间整体相应关系的规律性总结,圣人合道顺德为自然道德的哲学的见证者和核心传承者,也是医学核心理论的构建者。

第四部分,总结了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以医经的类编、注释与基础理论的发展;方剂和本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医学分科发展迅速,临床医学形成体系;养生学形成体系,服石解散为特色;“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复兴为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魏晋南北朝医学理论发展与名学的相关性探讨”、“中医理论的发展与玄学”、“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道教”、“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佛教”进行专题讨论。认为晋唐时期名学、玄学相继兴起,佛教传入、道教形成促成了这一时期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晋唐时期行医的主体门阀士人、道士、僧人等受这一时期思想文化濡染,对医学理论发展产生相应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结了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重视经典理论、提倡运气学说、新学肇兴与学派争鸣为宋明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宋明医学本经典、用运气、重求理受理学学风的影响,命门学说、节欲养生受理学理论影响进行了专题阐发。宋明理学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包括宋明时理学盛行创造了理学为主导的思想文化氛围,自北宋时开启了儒医传统,医者通儒学是将理学思想融于医学理论的必须条件。

第六部分,总结早中期清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以重视医学经典理论研究为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代表。对医学尊经崇古的学风及考据的治学方法受清代学术思潮影响进行了专题阐发。认为朴学盛行的思想文化氛围,儒医及清儒做医学理论研究是清代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七部分,总结了清末至今思想文化背景,以统编中医教材为清末至今的中医理论共识性代表,梳理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包括了白话文表达,学科分化发展、重构了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中西医理论配合。就重构的理论体系而言,从古医籍至新的学科范式,以“中基”教材为例,当代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发展演变有以下特点:建立了“中基”的理论范式;区分哲理与医理、二者各自发展;相关概念、范畴被强化和弱化;建立了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精、阴、阳的框架。文言文变白话是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学科划分和学科分化与西方科学技术影响有直接关系,重构的理论体系发展演变与西方的概念思维、西医学影响有关,中医理论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影响。认为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发展的原因包括:西方科学文化以及西医学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传统思想文化被边缘化,中医学为求生存需参照西方科学标准来发展;教材编写专家及学生皆接受了西方科学文化教育,西方的概念思维模式成为主导思维模式,因此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是在概念思维指导下进行的。

第八部分,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探讨了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中医理论发展呈现了三个“高峰”期——先秦两汉、宋明、清末至今,和两个“承平”期——晋唐和清代。先秦两汉的思想文化因直接影响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构建,因此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条件,其后的思想文化驱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体现在影响理论发展重心,丰富理论具体范畴,影响理论核心框架构建,影响思维方式,影响治学方法五个方面。医家在思想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和主导思维方式相对稳定传承,西方科学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统摄地位有降低趋势,概念思维强化。

本文的创新点:从纵向上梳理历史各阶段的思想文化、总结中医理论的发展特点,横向联系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此为基础,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为实现遵循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为基础、完善其理论体系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提供历史的、思想的借鉴。

不足之处:因研究覆盖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思想文化面较广、囊括的中医理论浩繁纷杂,因此提取出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及其思想文化基础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中医理论同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二、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 中医理论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研究思考

    2.1 缺乏整体把握

    2.2 对传统思想文化及中医理论存在误读

  3. 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相关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3.1 中医基础理论

    3.2 中医诊断学

    3.3 中医内科学

    3.4 中医外科学

    3.5 中医妇科学

    3.6 中医儿科学

    3.7 总论教材编写模式

  4. 中医理论与西方科学文化相关性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导论

  1. 研究范畴的界定与解析

    1.1 中医理论及其发展特点

    1.2 思想文化

    1.3 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关系

  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部分 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先秦两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3. 先秦两汉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黄帝内经》精气学说溯源

    3.2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溯源

    3.3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溯源

    3.4 《黄帝内经》象思维溯源

  4. 先秦两汉思想文化影响中医核心理论形成的原因分析

    4.1 自然道德的思想文化背景

    4.2 圣人为医学核心理论的缔造者

  小结

第二部分 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医经的类编、注释与基础理论的发展

    2.2 方剂和本草理论的发展

    2.3 临床医学分科发展迅速,临床医学形成体系

    2.4 养生学形成体系,服石解散为特色

    2.5 “医者意也”的思维方式复兴

  3. 魏晋南北朝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魏晋南北朝医学理论发展与名学的相关性探讨

    3.2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玄学

    3.3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道教

    3.4 中医理论的发展与晋唐佛教

  4. 晋唐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三部分 宋明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2. 宋明时期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重视经典理论与提倡运气学说

    2.2 新学肇兴与学派争鸣

  3. 宋明时期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宋明时期医学理论发展特点与理学学风的影响

    3.2 宋明医学理论受理学理论的影响举隅

  4. 宋明时期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四部分 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清代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1.1 明清实学、乾嘉朴学、今文经学思潮跌起

    1.2 传教士单方面传入西学

  2. 清代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3. 清代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清儒对医学经典理论的整理

    3.2 医家对医学经典理论的整理

    3.3 对医学经典理论传承的意义

  4. 清代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五部分 清末至今中医理论发展特点与思想文化的相关性

  1. 清末至今的思想文化背景概要

    1.1 西学的全面引进和儒学各派的兴衰沉浮

    1.2 西学与传统

  2. 清末至今的中医理论发展特点

    2.1 语言表达由文言文变白话文

    2.2 医学学科划分和学科分化

    2.3 重构的理论体系

    2.4 中西医结合理论和中西医理论配合

  3. 清末至今中医理论发展特点的思想文化基础

    3.1 文言文变白话与新文化运动

    3.2 学科划分、学科分化与西方科学文化

    3.3 重构的理论体系与西方科学文化

    3.4 中医理论受唯物辨证观影响举隅

  4. 清末至今思想文化影响医学理论发展的原因分析

  小结

第六部分 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规律探讨

  1. 中医理论发展呈现三个"高峰"期和两个“承平”期

  2. 思想文化影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条件

  3. 思想文化驱动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4. 思想文化影响中医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医家发挥主体作用

  5. 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和主导思维方式相对稳定传承

  6. 西方科学文化氛围中,中医理论体系核心范畴的统摄地位有降低趋势,概念思维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古籍文献目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聂广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173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