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29):关于“万物有灵论”

已有 4165 次阅读 2020-6-28 14:53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华疫病学源流, 万物有灵论, 哲学观点

当西方文明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的16世纪,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为了从物质世界中排除第一推动者,论证物质世界的自动原则,提出了“万物有灵”的观点。布鲁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至少是有生命的,这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而19世纪法国的著名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也把这种人性外推和泛灵化的自然倾向,称之为“天赋意向”。在此之后,英国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则把孔德提到所谓的“物神祟拜”正式上升到“万物有灵论”。在泰勒看来,这种由人之灵魂外推或泛化为“万物有灵”的推理方式,是人类童年时期思维的普遍特征。先民们认为:不仅人有灵魂,日月山河、树木花鸟等无不具有灵魂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的灵魂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转化。 

“万物有灵”论的最早产生,几乎是所有原始宗教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在这种基础上相继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生育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这些原始宗教形式,尽管其产生的序列有先有后,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始终与万物有灵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直接地映现着原始人的思维观念。正如加巴拉耶夫所说:“人类在其发展的低级阶段,没有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人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在他身上产生的印象和感觉,看作是它们的特性。人把实在的、非神灵的事物现象转化为神灵的、幻想的实体。”加巴拉耶夫.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科学出版社199531

“万物有灵”的观念在许多国家的宗教和民族中都有。它既是祖先在科技尚不发达时期,人类对扑朔迷离世界的一种直觉认识,同时也是在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种种现象启示下,探索大自然与人类本身奥秘的一种理性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和我们的思维一样,关心事物发生的原因,但它是循着根本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这些原因的。原始思维是在一个到处都有着无数神秘力量在经常起作用,或者即将起作用的世界中进行活动的。简而言之,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是统一的,在任何时刻里,看得见的世界的事件都取决于看不见的力量。”(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 商务印书馆1981418)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一书中说:“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对象,这一点在一切宗教及一切民族的历史中都已被充分地证明。”多数宗教和民族对自然比较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对“万物有灵”的认识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而较早、也最集中的记载见于战国至初汉时期的《山海经》中。古人认为:大自然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人类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灾大难。《史记·礼书》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礼记·祭法》中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此五代立不变也。”《尚书·舜典》称舜:“肆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左传·绍公元年》中云:“山川之神,则水、旱、厉疫之灾,于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由此可见,万物有灵的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宗教祭祀活动,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吴承恩的笔下,土地山石、河流水潭、树木花草、禽兽牲畜、死尸骷髅,甚至小小的昆虫,都具有通灵的本事,或为神仙精灵,或成妖魔鬼怪,穿梭在阳世阴曹之间,展示着似乎只有人类才具有的精神行为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当代稍有知识的人们,绝不会真的相信吴承恩所描述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一般都会当作文学上虚构来理解其中微言深意。但在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中,这样的认识却被看作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根据英国著名人类学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的有关论述,这样的认识在远古原始文化中是非常普遍的信仰,称之为万物有灵论。

1. 万物有灵论

哲学上的灵魂概念是指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可与身体对立的精神实体。宗教认为灵魂是可以离开形体而独立活动,并且不会随形体死亡而死亡的超自然存在,它是人或物一切行为的主宰。1872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近代西方宗教学奠基人之一的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以丰富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的资料为基础,简明透彻地阐述了灵魂观的产生和发展,创立了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论的学说。泰勒认为,灵魂观念是一切宗教观念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观念之一,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灵魂观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期或晚期,当时的原始人知识极其贫乏,对观察到的一些生理现象不能作科学的解释,认为睡眠、疾病、死亡等是因为某种生命力离开了身体在梦中,人原地不动却可作长途旅行、与远方的或已死去的亲友见面谈话,是因为人的化身在进行真实的活动。他们把死亡和梦幻看作是独立于身体的生命力的活动和作用,这种生命力就是最初的灵魂观念。原始人运用类比方法,把人生性的灵魂对象化、客观化,并推及其他一切事物,认为动物、植物、山水石等无生物,雷雨电等自然现象也和自己一样,是有意志、有灵魂的,于是就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灵魂既然是独立于形体的,那么,形体虽亡而灵魂不灭,与形体相联系的物质性的灵魂观念发展成了独立于形体的、非物质性的灵魂观念,这种纯粹的灵魂可以随意地或暂时地附着在任何事物上,成为原始人崇拜的神灵。由于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对自然界的严重依赖,对自然力量的恐惧和无力抗衡,使最初出于对先者灵魂的尊敬而产生的祖先崇拜,发展为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崇拜,如天帝、太阳神、雷神等,并导致了对超现世的彼岸世界天堂、地狱等的崇拜和信仰。虽在灵魂观念异化为神灵观念的具体过程中,各地区、各民族、各宗教可能有不同的途径和形式,但万物有灵观念运动了是人类最早的宗教观念。

2. 前万物有灵论

许多宗教学家反对泰勒把原始人看成是原始时代的哲学家,认为原始人的灵魂观念和泛灵论,并非出于哲学性的认识,而是由于他们对身心关系的无知。泰勒之后,出现了修正泰勒万物有灵论前万物有灵论,主要有

1弗雷泽的巫术论认为原始人在进行万物有灵崇拜之前,已相信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为某种非人格性的超自然力量所统治的,并进行巫术活动,企图以此命令和控制自然物,在巫术无效后才开始宗教性崇拜。

2马雷特的巫力论认为人类最初崇拜、敬畏的对象是某种神秘的、泛灵的、超自然的。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W.冯特研究民族心理20多年,发展了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并作了部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体魂的概念。体魂是指与整个身体联系的或与某个特殊器官相联的灵魂。泛灵论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不仅是宗教的起源之一,而且还出现在不少的哲学体系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等都以泛灵论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

3. 儿童泛灵论

J.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泛灵论的特征。儿童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主要表现在认识对象和解释因果关系两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泛灵观念的范围逐渐缩小。4~6岁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样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6~8岁儿童把有生命的范围限制在能活动的事物8岁以后开始把有生命的范围限于自己能活动的东西更晚些时候才将动物和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期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缺乏必要的知识,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美国心理学家S.霍尔则认为,儿童在个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重演了人类意识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某种自发的宗教意识的出现。儿童的泛灵论就是自发宗教意识的特征之一。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不同意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儿童虽具有泛灵思想,可并不普遍。中国有关的研究主为,儿童把无生命客体看作是活的和有心理的认识倾向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它直接依赖于知觉或表象中所注意对象的某一拟人特点,这是儿童的泛灵心理,而非泛灵观念。儿童的思维水平决定儿童缺乏关于活的心理的系统化正确知识,这是3~6岁儿童泛灵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由对象的某一拟人特点而引起的情绪体验是泛灵心理产生的条件,认识和情绪体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产生了泛灵心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239704.html

上一篇:肝病的中医药治疗选择
下一篇:海外中医学习忙
收藏 IP: 120.229.92.*| 热度|

2 郑永军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