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疯人:中西“自然哲学”的形成与认识比较(4)

已有 1401 次阅读 2019-4-29 18:3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西自然哲学, 认识论, 比较研究 |文章来源:转载

上篇说明中西在古希腊同时期“技术实践”的“成果”(种养殖和石头采石与建筑)不同,就形成了两种“自然”观念,前者将会以“变化”来抽绎出“自然物及自然现象科学”,即《周易》形成,后者将会以“运动”来抽绎出“自然物及自然现象科学”,即亚里士多德《物理学》。既然是“自然物运动和变化规律的描述”,这里先排除其主观性的观察含义,也就是只考察他们把“自然物”作为“对象化”或“客观化”方式如何来形成“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比如人类“耕种与建筑”所面对的自然物对象来比喻,即描述、应用“麦子”和“石头”的自然属性、自然物规律、自然现象特点等等。显然这些自然物的“运动和变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和所要把握的,亚里士多德也是从这里开始变得更重要了,把握“几何测量”看起来只是把握静态的“物形”,比如盖房子、制作家具、陶罐制作等等,都是以“规矩方圆”作为基本“物形改造”的“技术制作”与“科学表述”。“运动变化”就更难把握了,显然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规律”把握。“什么是运动”、“怎样把握运动”呢?这里尽量选用比较简单的道理来说,亚里士多德说:

第三章第一节68页:“既然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根源,而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的正是关于自然问题,因此必须了解什么是运动。因为,如果不了解运动,也就必然无法了解自然。在确定了运动的意义之后,必须试着以同样的方法去研究接踵而至的有关的一些概念,运动被认为是一种连续的东西......此外,如果没有空间、虚空和时间,运动也不能存在。

以上“思路”即使以我们现代人常识的想象似乎也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空间”、“时间”、“连续”......至今也是哲学家们、宗教家、物理学家们争论的问题,这里先不提。但我们现在知道为了讨论“运动”问题,亚里士多德就走上了与“虚空”、“空间”、“时间”相关问题,有时候我们用物理学来说就是“时空”问题,或对应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话语为“宇宙”问题(宇-空间,宙-时间)。亚里士多德说:“必须了解什么是运动。因为,如果不了解运动,也就必然无法了解自然”,我这里只讨论一下“时间”,因此,也可以用亚里士多德上面的话来说:“必须了解什么是时间。因为,如果不了解时间,也就必然无法了解运动。” 

在探讨时间时,亚里士多德说(第四章第十节)说:

“最好还是现提出有关时间的疑难,一般地论证:时间是存在着的事物呢,还是不存在的呢?它的本性是什么呢?

根据下述理由人们可能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存在,或者虽然存在着,但也只不过是勉强地模糊地似乎存在着罢了。

“既然我们要探究‘时间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必须以此结论为出发点来了解‘时间是运动的什么’。须知我们是同时感觉到运动和感觉到时间的。”

但是,如果在我们意识里发生了某一运动,我们就会同时立刻想到有一段时间已经和它一起过去了。反之亦然,在想到有一段时间已经过去了时,也总是同时看到有某一运动已经和它一起过去了。因此,时间或为运动或为‘运动的某某’,既然它不是运动,当然就只有是“运动的某某”了。

当我们用确定“前”“后”两个限来确定运动时,我们也才知道了时间。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运动中的前和后时,我们才说有时间过去了。

因此可见,时间时关于前和后的运动的数,并且是连续的(因为运动是连续的)在时间和运动的关系上也一样,因为我们一方面用时间来计量运动,另一方面也用运动来计量时间。这是一个很合逻辑的结果,因为运动相对应于量,时间相应于运动,他们都是有量的、连续的和可分的。"

我先选出亚里士多德一小部分关于“时间”的论述,这些论述我们至少大致看到一个基本的“关于时间”的“定义”、“定量化”、“周期性”的由来,我们可以归结为“运动”、“时间性”、“数”、“周期计量”等等相互“关系”产生的原因。同时,在我脑子里面始终和中国那个时期的“时间观”相比照的,显然会有很大不同。但我这里不是要讨论亚里士多德的论述,而是首先要讨论如何去想或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仅就文字或“论述逻辑”或“思考这个问题”来说,我先提出一个人们可能根本不去想的幼稚提问,当我们问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时间”时,我可能会这样问“时间”,“谁”先给出或说“运动”和“时间”“概念”的,我的意思是指这个“概念”,既然这样说了,那一定首先有个明白人说出了这个“概念”是怎样来的。

就好像一个小孩当他可以提问的时候,可能是这样问问题,小孩指着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问:“这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一只鸡”,他继续这样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鸡”或它“叫鸡”,他其实可能是问这个“名子”怎么来的,你如果明白或耐心点他想问的话(只是人们似乎往往不懂孩子的问题),会说这是你爷爷告诉我的,小孩可能很固执还会继续问:“那你爷爷是怎么知道它叫鸡呢?”,如果你再忍耐点会继续说下去就到了“祖爷爷”那里了,那么“祖爷爷”显然是第一个“命名鸡的人”!然而,小孩的固执往往大于大人们的耐心,于是继续紧追不舍,他怎么知道这东西“叫鸡”呢?别人怎么会同意他这样“命名”呢?天哪,这时候如果你历史知识足够丰富,你可能就会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很有“智慧”、“很聪明”或“圣人”什么的人会看“天”,当他看到这个动物并知道这个动物很多“特点”、“习性”,他可以毫不费力的抓到“它”,人们问他怎么知道的这些办法或这种动物的活动规律,于是他告诉其他人,这是“天或上帝”告诉我的,人们问“天”告诉你的什么,这个人说“这东西早上打鸣晚上睡觉,我叫作“鸡”!于是大家都同意了他的意见,“鸡”也就是这样“来的”、“生成的”、“产生的”......当然,这里我隐去了一个通常人们回答的方式,你可能会说“有两只脚的、不会飞的鸟这样的东西......”就是“鸡”,或者说“鸡”就是人们最初给个称呼的“名字”而已等等,即使这样,假设当初人们什么都不懂,并且第一次见到这种“动物”又凭什么把这种动物命名为“鸡”呢?因此,“鸡”只是代表了一种对“事物”描述的由来。前者我们用了“生成”的说法,后面我们用了定义“就是”的说法。后篇会继续说明两种区别。 

在这种意义上看,亚里士多德知道最初人们“都不同意”或对“时间”的讨论都是不同的,但要争取到人们的认可,就要拿出各种“理由和原因”来“论证”,显然这时候古希腊人不像中国人那样,还有着“追本溯源”的“知识论”作为“脉络清晰”的“追溯性”,尽管百家中国也同样在争论,但“追溯”的方法论却是中国“知识论”的特点。如“文化”“生于”远古的“圣人”。 

因此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而庄子说:“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

老子说的意思是“知识”要从远古之初发源之处来“理解”,之初是没有“名称”的;庄子说的意思是,在发源之初的“知识”背后才能知道其隐含的“原因”、“缘由”或“所以然”。而不是这个“名称”、“语言定义”的“鸡”那样,那个“命名”“鸡”的“圣人”,是有着人们所不知的“背后原因”,比如“看到鸡早上打鸣晚上睡觉的自然现象”。很明显,“宗教的知识论”就是如此来论述“自然原因的”,当然,今天我们是要对“现代科学知识”和“宗教知识”都要有个可以“说得有道理”的论述才行。“知识”或“文化”得以产生,至少今天也首先来自人们未知的“关于自然的问题”,而不是“科学的”或“宗教的”标签。那么,从中国人古文化看,“时间”是“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时间不是“主观”也不是“客观”认识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怎样的“生”出来?

上篇中,亚里士多德说:“既然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根源,而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的正是关于自然问题,因此必须了解什么是运动......运动被认为是一种连续的东西......此外,如果没有空间、虚空和时间,运动也不能存在。” 

再后面亚里士多德就是提出“时间是什么”?当然,后面亚里士多德通过“位移、数量、循环周期,圆周运动计量单位”等等,给出了“时间”的一种概念,以至于这种“时空观”就是以后西方物理学特别是牛顿“时空物理学”产生的最重要来源。 

但或许我可以从这里重新问“时间是什么”?我的意思是“时间”这个“概念”以前是怎样提出来或者说怎样有了这种“概念”的。这是完全不同的提问方式,却很有必要。也就是说“时间”是怎样“产生”为“概念”的。显然,亚里士多德其实也对前人进行了一定追溯: 

“至于说到时间是什么或者说它的本性是什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解释,并没有比前面刚才讨论的问题启发更多。(a)有些人主张时间是无所不包的天球的运动,(柏拉图)(b)有些人主张时间就是天球本身。(毕达哥拉斯)。但是(a)循环旋转的部分也是一个时间,但它确实不是循环旋转,因为所取的是循环旋转的部分而不是循环旋转。此外,如果天有多重,如果任何一重天的运动都一样地是时间,那么就会同时有许多个并行的时间了。(原注释:古代注释家都认为这段文字晦涩莫解。总的意思也无非是否定‘时间是天球运动’)(b)认为时间是整个天球的那些人所持的理由是,万物都发生在时间里,也都存在于整个天球里。这种说法是太荒诞了,以至无须研究如何来说明它的不合理性。但是,最流行的说法还是把时间当作一种运动和变化,因此必须研究这种见解。” 

这里我们或许从中国人的“传统时空观”里面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的时空也是从“天象图”或星辰太阳月亮观察中,引入的“时空观”,在我们看来完全是正确的描述,亚里士多德前古希腊也是如此。比如柏拉图过说: 

“在他(理念)创造世界的同时,他设法创造了日、夜和年、月,这些在世界没有创造出来以前是不存在的。这些都是‘时间’的不同部分;所谓‘过去’和‘将来’,也是时间上的创造物,……性质上永恒不变的东西不能因为时间关系而变老或变幼……而‘时间’则是模仿永恒性按照数的规律而运动着的。” 

也就是说,人们由于“日月星辰”才产生出“年月日夜”,或许柏拉图只是用“理念数”谈这种创造“年月日”的用意,难怪尼采称基督教:“基督教就是为人民的柏拉图主义。”,因为在追溯“名称或理念”最初来源时,总要有个“命名或概念”作为最初起源才行。 

“理念”对比中国人传统来说就是“名”的由来了,也就是对“万物及自然现象”的“命名”,最初是通过“代言人”(圣人天子教皇)来传达“天意”(或上帝)的宗教文化开创形式。“时间”概念的产生亦不例外,而且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现”,我是说从“采集和狩猎”中就可能有所发现的含义,这可能让我们想到《易经》起源或早期古人测量天象、古天象台、占星术的起源问题。 

没错,最近看到中国考古学家冯时先生介绍的一个西水坡古天文墓葬格式(燕山讲堂65期实录冯时.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据称具有前6300年的历史,有人估计是颛顼墓,也就是黄帝的孙子,其中用贝壳摆设了青龙白虎,还有其他东西,考古学家认为正好是一个具有方位性很准确的测量日影星象的图形和定义。并且估计人们测量星象的历史可能还早,至少也要一万年吧,那些石器瓦罐玉器等等早期“发明创造”或“实证的‘土地测量’的‘科学形成’及‘发展逻辑观’”等等,这是从“西方物理学实证科学”发展观来评价的人类早期“石头、器具、几何运动学发明创造”的“自然科学逻辑发展观”,而早期人类“测量土地、器具”发明创造相对这一发现恐怕是相差甚远,何以如此呢?当然,冯时先生除了从中国传统“敬授人时”与“政治形成”解释密切相关,也说明了与“农业耕种”至关重要的发明相关,但在我看来这种解释也还有严重不足,这在后面再论。 

这一揭秘其实意味很多,比如中国传统宗法政治统治形式由来获得理解,实际还涉及儒家和道家之间的重新认识,对“现代宗教”、“科学”、“中西自然哲学”等等相互关系理解,我认为都有很重要的揭示性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历史至始至终都是以这种“天文历法”变为“文化形式”为根据的“社会认同”及“文化统治模式机制构造运作的”,而在其他文化中,“宗教”、“哲学”、“科学”在此却显得更空白,而且在西方“宗教”与“科学”之间、中国“儒家”与“道家”之间,始终隐含着内在相互矛盾变化所形成的历史斗争过程,这更体现了人类自身“文化”内在的矛盾性。 

同时,这一发现或许今天至少说明,隐含着“一个社会政治统治”必须依赖“某种自然科学实践经验证验”的真正“文化意义之内”才是可能的,而不是从“理论推导”意义上就能让我们所相信某种“哲学”设计就能达到的“社会政治经济理想”。但这里我只想从最狭隘的一种新视角挖掘点自己对“人类时间观与自然物和现象”关系文化产生的“由来”理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76213.html

上一篇:[转载]疯人:中西“自然哲学”的形成与认识比较(2)
下一篇:[转载]疯人:中西“自然哲学”的形成与认识比较(7)
收藏 IP: 120.229.7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