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感悟中医”备忘录(二十五)

已有 1867 次阅读 2018-12-10 16:3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感悟中医备忘录, 自然哲学, 经验医学

聂广:链接“吴棹仙教授献子午流注图背后的故事”。

陈辉:链接“理工男转行学医记”。

@丛 当初咋没学医呢?理工男学医有思维优势[呲牙]

聂广: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陈教授,学习了!

赵宏杰:有人说“中医理论基于辩证逻辑,无定式,根据需要进行变化,讲究诡辩道理,只要觉得能唬住人,阴阳五行咋安排都行。”我解释“中医临床决策是个筛选模型、优化参数的过程,向患者解释图省事有乱说之嫌。”

丛远新:看来你科学群去少了[偷笑]。像知识分子等科学群,对中医群起殴之,简直欲除之而后快,中医就是愚昧和落后的代名词。

有个哥们跟我干架,他贬斥我的一个理由就是我支持过中医。

赵宏杰:中医人不会象我这样用现代科技术语翻译中医的理论和技术。

丛远新:有个家伙跟我干架,干不过我,就通过中医过来贬低我[捂脸]

赵宏杰:干架费脑筋。

陈辉:链接“中医博士刘力红:大病未必是吃出来的”。

刘力红老师先从中医的角度介绍了心和脏的区别,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是无形的;脏是有形的,是中医里面说的心包。心是形而上为之道;脏是形而下为之器。人是道和器的统一体,中介就是这个心包。而性是生命更高一个层面的东西,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所以,性,心,身,这三者对生命的影响是一层高于一层的。每个层面都有阴阳两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聂广:丛,人各有志。

陈辉:丛大师[呲牙][呲牙][呲牙]

丛远新:说传武的时候,我也会成为科学家伙们攻击的靶子[呲牙]

我一定要把传武的核心理论推广到全世界[拳头]

陈辉:推荐做一个中医心理咨询。

4509e6c460ed1b9e1d5b412e274ea452.jpg

    现在深入从事中医研究应用的真的有好多跨界英才,他们是真心热爱中医。

目前医疗的现状就是你卖我400块钱一堆药我乐意,你要我400块按按揉揉,觉得贵。医生的判断不值钱,医生的经验和技艺不值钱,医疗的真正价值没有得到尊重。

丛远新:不是医生不值钱,主要是人不值钱,不仅医学界如此,各界都是如此[衰]

同样是机床,我们集团技术员现场等两个月,无偿,干耗,交叉配合安排不当导致的各种窝工都由我们承担,人家德国的过来了两个人,等一天,给人家三万,等了半个月,给了人家技术员45万窝工费。

是机床改造。

现在的国企,技术员到了一定年龄后,大多会转业务,40岁之后还搞技术,人家就会说,这是个搞技术的,言下之意就是老婆孩子都养不好……

人家国外相反,技术很受重视,很多人干一辈子。

陈辉:人挪死树挪活[偷笑]

赵宏杰:刘、徐更多的是从文化角度讲中医。

陈辉:是的。

聂广:链接“科学诞生的争论与科学定义的个人看法(四)”@丛 我把你们的普世(适)性,改成了排他性,是否更准确一些?

链接“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创‘中医浊毒理论’……”

国医大师李佃贵:40余年来,我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攻坚克难,使浊毒理论一点点充实和完善起来。提出了“天之浊毒”、“地之浊毒”、“人之浊毒”等中医新概念,摸索总结出了治疗浊毒的六大原则、18种治法、几十个方子。“浊毒理论”始于内科脾胃病,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癌前病变、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

丛远新:排他性也是一个维度,@聂广(深圳三院)。我提普世性的意思是,英国人提一个理论,美国、印度、非洲都能精确理解,试验论证。

普世性这个提法也不太好,可重复性应该更加合适,现在很多新研究的矛盾都聚焦在可重复性方面。

聂广:可不可以说,普世性也是普适性,与排他性存在因果关系,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与可重复性也相互关联?

丛远新:普世性好像不太恰当,用的少,一般是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当然具有普世性,也或者普适性。

聂广:具备可重复性,才可以被检验。能够检验的东西,事物的真相应该是唯一的、可检验性的,因此具有排他性。

丛远新:对的。

聂广:能够被检验的、唯一的,也是普适性的。

丛远新:是的。也有人把排他性理解为可证伪的。

不过,可证伪似乎没有特别的定义,不同人理解似乎不一样[呲牙]

聂广:真相是唯一的,科学理论就是一步步逼近真相,因此不断地证伪。

丛远新:嗯,个人觉得还是可重复性最合适,科学界用得最多,也没啥争议。

聂广:在科学的知识体系里,评价科学假说的适用范围,淘汰旧的假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或任务。

在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进发的过程中,这种淘汰是大规模的,脱胎换骨的,是凤凰涅槃式的浴火重生。因此,那个时代是科学革命的时代,之后就进入到科学时代。

丛远新:嗯,即使是自然科学,其发现过程也是不断淘汰、脱胎换骨的。比较典型的有日心说,还有相对论,都是淘汰了各种不靠谱的假说,简化了条件才最终被发现的。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丛 [强][强][强]

聂广:

02dbd8ff1d6b25c9cfb8b6da1ff40f67.jpg

第六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正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张伯礼院士的发言。

b53c1a8e21b9a2c4d669467feda35894.jpg

    李明远:链接“13. 关于天人合一与人体健康”

聂广:李教授,人体健康与个人遗传、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密不可分,不仅仅是“天人相应”。

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古代中国哲学、中医等认为"天道"和"人道"是合一的。

丛远新:想起前不久针对中国人的基因分析,发现北方人更适合消化肉食,南方人更适合消化蔬菜。这也是一种天人合一吧[呲牙]

另外,牛奶牧场首先出现在南欧,但北欧人往往可以直接消化刚挤出的牛奶,南欧人则差多了,这也是一种天人合一吧?因为消化牛奶更利于适应北欧的环境。

@林肇昆(挪威卑尔根市针灸师),群主在欧洲吧?是这样的吗?

@李明远 [疑问]

聂广:“天人合一”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哲学思想,主要是认为二者的道理一样,可以对应和互释。但局限于事物的表象,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仅仅是思辨的,并不要求深入探讨具体机制和客观验证。

李明远:[抱拳][抱拳]聂教授,从,言之有理。“天人合一”可以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诠释,这就是哲学的作用。其它学科的认识、理解、解释花样再多,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本短文只是试图探讨人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或聂教授所说的“天人相应”,并与热力学对“开放体系”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比较,将一个哲学思想(模型)转化为“科学模型”,便于从科学角度认识、理解“天人合一”。并进一步探讨中医学“天人相应”基本思想的科学性,而不仅仅是从哲学角度或其它角度进行理解和诠释。

D:是,許多道理是不需要證明的,也無法證明。

聂广:@李明远 @d [强][强][握手][握手]

丛远新:比较典型的,北方人身材更圆,南方人更加苗条,这是有利于适应生活环境的,实际上,动物也是如此。

所以,搞统一的体重标准是不合适的。高寒的北方,苗条的动物要被淘汰的,反之,热带地区,圆滚滚的也会被淘汰。

聂广: [强][强]

丛远新:重新搞个体重标准吧,根据地理位置来。我觉得这个真的可行。[呲牙]确实是合理的

聂广:有道理,与代谢类型相关。

D:且慢,中國北方人,並非長期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土著、漢末、南北朝、唐末、宋末,北方漢人大規模南遷,極少數留守北方的漢人與匈奴、鮮卑、羌族、突厥、黨項、契丹……,混血形成今天的北方人。

今天南方、東南亞的客家人,就血統而言,更是地道原來的中原漢人。

李明远:@聂广(深圳三院) @丛 [强][强][握手][握手]根据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人种等搞个体重标准会更科学,更实用!

D:@李明远 ,這樣做,不要忘記人口大規模的遷徙。

李明远:“体重标准”是为今天活着的人所用,古人已成土了。人口迁徙,可参考原籍。

D:我再舉個例子,秦兵馬俑身高180-190,敦煌博物館的漢軍鞋子平均28cm(46碼),漢墓馬王堆女子的身高172cm,諸多跡象表明,漢唐宋時期的人比今天中國人,身材高大。

聂广:@丛 群主每年回来1-2次。

D:二戰時期,日本男子的平均身高不足160cm,今天日本男子身高略高於中國170cm。短短的70年,日本也沒有什麼氣候變遷、人口遷移。

李明远:别忘了上个世纪50、60、70年代,日本是如何改变青少年饮食结构,促进健康的历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50863.html

上一篇:胰腺癌的发病情况与诊疗
下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八十八)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