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感悟中医”备忘录(七)

已有 2331 次阅读 2018-10-5 18:4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陈放中链接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轟動國内外,原來是中醫“經絡”3月27日,美國科學家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中發表論文,宣布發現了人體内一個未知的“新器官”,充满流體的“間質组織”,他們利用最新技術發現了一條“流動流體的高速公路”。這一新聞發佈后,引起轟動,美國所有主流媒體,科技媒體全部為之振奮,國内媒體也進行了相関跟進報道。

以紐约大學為首的研究團隊表示,這一新發现的質液网络遍布全身,它們所處的位置有:皮膚表層下方:沿著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统,圍绕動脉,静脉和肌肉之間的筋膜。很多人認為,這就是中醫的人體經絡

研究人員解釋稱,長期以來,科學家在解剖過程中,無意識地破壞了間質組織的结構,當其中的液體被排空,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它們僅是一層简單的结缔组織,因此,人們從未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中醫經絡的存在,解釋了癌症容易蔓延的原理,一些媒體認為,長期以耒,西醫否定中醫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經絡不存在,真相大白了以后,整個醫學就面臨著一埸巨大的變革,很多西醫會忽视微觀的治療方式,自然界的規律永遠是整體决定局部,微觀决定宏觀,人體的經絡就是微觀路綫,治病就有了一種全新的更有效的方法。

这次發現是對人體普遍聯系方式的一種描述。宏觀的層次就是神經和血管,微觀的就是十四經脉,它們主要是由组織間隙組成,上連神經和血管,下接局部细胞,直接関係著细胞的生死存亡。經絡其實在全身是無處不在的,因為人體含有70%的水,所有细胞都浸潤在组織液當中,整體的普遍聯係就是通過連续在全身的水来實现的,所以,中醫上還有全身無處不經絡之説。

事實上,中藥就是疏通經络来治病的,這與西藥用直接殺死病變细胞的藥理有著根本的不同。可以這樣说,證明了經絡的存在,也就間接證明了中藥藥理的科學性,可以理解為什麽癌症在侵襲某些人體部位后容易蔓延。

同理,西醫對病因認識上的錯誤也顯現出来了,它并不只是因為细胞病變,而是细胞所依赖生存的组織液環境,畢意細胞相對于它所依赖生存的環境,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們之所以病變,是组織環境異化,使它們不得不變。要想真正地從根本上消除疾病,必须改變细胞所依赖生存的组織液環境,即整體的管理。

中醫的科學性越来越被證明,中醫的優越性開始全面體現,中醫就得到全世界的公認,成為世界醫學的主導。

陈宁这个所谓器官还没有被承认。但不是经络。经络起到里表的联系作用。

陈辉古人看经络是通过开“天眼”麽[疑问]

陈宁应该是实践摸索。开天眼的说法只是后人相传。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能解释临床现象才合理。

所谓“天眼”是真实存在亦或只是一种传说[疑问]因为这一说法来自于《本草纲目》,书中只是对古人推测,但循经感传对不同人的感觉强烈程度有明显差异。

陈宁链接“”

陈辉听说印度瑜伽有一个支系是数论瑜伽,就是用数学计算世间万物规律,我觉得似乎与周易有关联,只是国内好像找不到相关具体资料。

王维武梅花易数

陈辉是这个吗?链接“《梅花易数》完整版教程”

陈宁易经关键在起卦和解卦,难明其理。

林肇昆八十年代易经热时,北京香山举办易经班,由易经大师张延生和邵伟华主讲,我和针灸老前辈张太溪被医院派去学习。邵老师讲的是立四柱起卦等传统方法,张老师讲的是自己发挥的简易起卦法,比如:按人的方位起卦,按字起卦,按声音起卦等等。我90年出国,出国前也没搞通四柱起卦,出国后也就放下了,偶尔用简易方法或是麻钱摇卦玩一玩。

陈宁起卦的原则就是不能人为控制,必须是具有随机性,而且只有1次机会,以此代表天机。

林肇昆应该是遇大事才起卦。张易侠说他无时无处不起卦,随时验证,才发挥出后来的简易法。

陈宁链接“楼宇烈:我们对中医有多少误解”;“中医‘不科学’,为什么能治病”;“深度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

前面有几位老师和专家谈论到“气”,有几个观点在这儿叙述一下相关观战。

聂广链接《科学网》博文“中医能组织一场高质量的病例讨论吗”。

陈宁1. “气”如果是能量,气是哪种能量?我认为如果从特征系统与物理系统的关系来认识“气”与能量的关系更合适。特征系统的能量虽具有能量的量纲,但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这是坐标变换引起的。因此,在物理系统下,“气”的具体形式就有多种:电能(卫气)、热量(正邪气)和机械能(营气),如果这三种气属于同一特征系统(同一经络或脏腑),则有同步运动规律(频率相同)。

2. 关于“气”是能量,是否就能量化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气是动能(阳)的存在形式,即是波,但在现代测量技术中,对电流、热量等能量至今无法直接测量,而是只能测量能量的势能(阴)。例测量电位、温度。所以”气“的量化是不可达到的目标。这里面只要懂传感器技术就能明白这一点。

王维武这里有两个问题请教,(1为什么将电能与卫气、热能与正邪气、机械能与营气相对应,依据何在?2前面我们也讨论过量化问题,如果气不能量化,又用何种手段来解读其科学内涵?既然您说电流、热量等可测其“能量的势能(阴)”,而气也是能量,为何不能也测其“能量的势能”?也就是说,找到一个间接的手段来标示也未尝不可啊!

陈宁按照上面的关于”气“是三种形式物理能的解释,则根据模态理论,这三种能量在穴位处形式极值情形,即电位、温度和应力集中在穴位处形成局部 幅度峰谷,只要改变这三种势能就可对经络有调节作用。改变电位的方法是用银针、改变温度是灸、改变应力可以按摩。三种疗法对穴位都具有调节作用。

所以,解读中医不是涉及简单的一二个学科,涉及面太广。

因为,动能在人体内只有三种形式。电流、热量扩散、和机械运动动能。这三种能量 与中医关于”气“的的表现形式有相似的表现特征。

王维武能量大致有三种形式——动能、势能与辐射能。为何只需考察动能在人体内的形式?中医认为气有温熙、推动作用,可与热能、机械能相对应,电能呢,如何解释?

陈宁测到电位就意味测量电流?

未央生命力,或脏腑机能,没有任何物理量可以精确描述。元气一个词可以概括。

陈宁营气的作用主要是运输水谷和排浊的机械作用,当然只是机械能。

未央元气有些类似电磁能

王维武在耳穴治疗中,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点往往其电阻降低,因此在同一电压下,电流增大。这个可以解释“穴位”或“穴点”,但难以说明是气的作用。因为耳穴治疗时患者并没有得气的感觉。

陈宁用阻抗解释经络和穴位可能是最大的科学错误。

王维武营气虽称之为“气”,实则并非气,也没有运输和排浊的作用。《素问·痹论》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其本身就是一种营养物质(故名为”营“),因其清柔精专,与气岂可等同!

陈宁医学中对许多现象的解释主要受到研究者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这么多解释来自大学物理,那是远不够的。

王维武是的,物理、化学的东西本身也有其局限性。牛顿经典力学与相对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学科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目前的中医理论,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要完全将希望寄托于现代科学。过于机械对应,往往最后是削足适履。

陈宁三种动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很复杂。比如,电流能引起肌肉收缩运动,即电流产生机械能,电能也能转化为热量,这就造成理解中医不能简单地理解。

但科学不是随意解释,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和逻辑。

王维武能量是肯定可以相互转化的呀,而且能量是守恒的。关键用能量与气相对应,对于中医之理论解释是很困难的,自相矛盾之处甚多,并不能有效地让人接受这一理论。

未央整体生命功能可以用光能描述,中医的卫气和元气部分地相应。气一定是能量蕴含其中,但不唯独是能量,更是一种能态,包含了水、物质以及变化趋势。

王维武气是无形的,有没有可能包含我们目前几乎一无所知的暗物质、暗能量?谁能保证没有?但是目前科学研究没有到那一步,谁又能说一定有?目前大概还是需要保持”气“这个概念,再尽可能地将现象与结果之间做出一套更合理、可操作性更强、更易于重复、更便于证伪的体系……将来再深入解读更好。现在的解读,说实在话,有点”盲人摸象“的味道,象在那里,但全貌实难以摸到。

聂广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能或不能用现代科学解释气、阴阳等等,对中医学本身能产生多大影响?

未央气是无形的,但气不能离开有形的,说气无形,强调的是脏腑的变化性。气从来没有离开过有形,气是认识方法的概念。单独去定量定性解释,这是犯了认识论的错误。

未央现代科学的基石是微观性,离开微观就不会铸就辉煌的科学体系。微观到宏观的质变引起的感官差异,始终不能用微观的理论去解释,但可以有所启发。譬如,微观世界的对偶性,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宏观阴阳的属性,这是唯一我认为可以通达古今中外思想的地方。

王维武前天给一个L3-5椎盘突出的病人针灸治疗,扎针时,他感觉腿部胀、背部有”气“在窜动,这个”胀“与”窜动“的特点,都比较象”气“,但是,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无从得知。我们不太可能用解剖的方法去了解扎针过程中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只知道里面一定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许将来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出来,但至少目前科学还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是改变我们对”气“的认知,硬给它安一个”能量“的帽子,还是暂时保持”气“的概念,待将来科学发展到那个程度了,再给它相应的概念?现代科学有其时间、历史局限性。科学还处在童年时代,远远没有解开这个宇宙的奥秘。所以认为科学就是一切,用科学解释所有,在目前阶段是几无可能成功的。不是说不要科学,但是中医的体系,也许超出科学的边界,所以一定还是要遵循中医自身的规律去开展研究。

丛远新武术里,说不清道不明的常喜欢用气表示

未央气是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所以有升降出入。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什么无形的能量。

王维武是的。不能说这个概念一定好,但是大家已经约定俗成了,用这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物质、状态、现象 ,etc.)。就象用”爱“来表达那种朦胧的男女情愫一样,如果一定要将之量化、客观化,在目前来说,几乎无这种可能。盲目对应,只会将”气“这个完整的概念机械割裂。

未央心脏的跳动的那个状态,是心气,但心脏单纯的机械运动,并不是心气,可是却涵摄在心气中,这就妙不可言。

这个人很有气势。是什么意思。但谁也不能否定这个表达错了。

我太高兴了。如果能把这个状态独一无二地用科学表达出来,我绝对服。

陈宁@关河梦我反对将量子力学、暗能量引入中医,因为人体根本涉及不到这部分概念。

王维武我同意你的反对。[愉快]

是否涉及,这有待将来科学的发展来逐渐解读。但至少目前并不合适。

陈宁人体不是封闭系统,能量与外界有交换,不用考虑能量守恒。阴阳五行的原理本身就是应用于开放系统的。

王维武试想,咱们本来就对暗能量一无所知,那还怎么用它来解释气呀?闭门造车?[偷笑]

未央但是人的灵性智慧可以很精确地感知到那种状态。所以中医的模糊性概念,可以是精确地描述了一种生命客观状态。

陈宁至于关于心脏跳动问题,又是一篇大文章。这里面涉及阴阳平衡的概念。阴阳平衡到底在心脏跳动方面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未央古典中医早就有心脏之所以跳动的机制。

丛远新链接图片

 

陈宁用现代物理概念来解释。解释中医理论只能用现代科学原理尽最大可能解释中医经典。受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中医经典中一些说法可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可能让经典内容让现代科学什么都可解释。

丛远新武学中的气很多时候指的是能量但也有很多时候不是能量

陈宁中医的阴阳就是能量,阴阳五行原理的阴阳就更广泛了。

丛远新原来科学也是走的笼统模糊的路子

陈宁我不喜欢医学这种碎片化解释。希望解释能用逻辑性。

丛远新爱因斯坦相对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在精确化的过程中发展出来的

陈宁没有错,但人体系统更复杂。

丛远新简单的搞不清,复杂的就更不可能复杂叠加复杂,最终无解

陈宁中医的现代化研究中出现许多错误性观点,主要是研究者对许多概念一知半解,例如最近关于量子纠缠与针灸的学术论点。

王维武所有的理论研究,最后一定要经得住临床的检验。中医治疗有调气的很多方法:行气、降气、理气……。用现代物理学的能量概念与之相对应,最后能解决临床的什么问题呢?降能量?如何降?所以最后是将中医割裂,弄得不中不西,面目全非,自身理论崩塌......

陈宁@丛你是还原论的思想。科学研究有正问题(还原论方法 )和反问题研究两种思路。最后走到统一,但这条路很漫长。

按我们的中医理论研究思路,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已经踢回去现代医学和科学。即要完美建立一个关于人体一切生命系统的数学模型,这样才能从还原论方法去研究中医,这个条件目前能解决吗?

王维武几无可能。但人工智能有这种潜在可能。

陈宁用人工智能?在方上就不对。人工智能实际是经验方法,不是还原论方法。

王维武为什么研究中医不能用经验方法,只能用还原论方法?[愉快]何况说人工智能是“经验”方法更是误解……

陈宁要解决中医理论的内在科学原理,从原理出发才能寻找新的技术。

关于气(能量)是否需要量化问题,实际这个问题不重要。中医理论重要的是阴阳平衡,这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科学解释的。

王维武内在科学原理?请您说说阴阳的内在科学原理是什么?咱们解读中医的目的大概主要不在寻找新的技术吧?

关于阴阳,早就有人认为是可与cAMP/cGMP相对应的,似乎找到“内在科学原理”了,然后呢?

陈宁什么理论都有,但都是偏面的。我反感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唯“物”主义。这是偏面的研究观点,但目前大行其道。

王维武目前几乎整个科学都是“偏”面的。我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某一个细胞内信号转导通道对glucose induced insulin secretion的影响。光这一个问题就做无数的试验。可是,要知道糖尿病可能远远不只与这一个pathway相关!这就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现状,谁也不去看大象,而是摸耳朵的摸耳朵、摸尾巴的摸尾巴……然后是各种的假想、猜测……

丛远新阴阳不算科学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严格定义、严格推理、严格验证,而如果一般人随便说事物是相对的,就不是科学而是一般的说法阴阳是后者

同样说龙生龙凤生凤,和说经过严格论证的遗传定律,是不一样的。

李明远可以思考如下问题:

1)如果没有能量,气何以上下、升降、出入、动静、清浊?

2)如果没有气的上下、升降、出入、动静、清浊,人何以生、长、壮、老、已?

3)如果没有能量守恒,何来阴阳平衡?

4)如果没有阴阳平衡,依据中医学,如何定义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聂广如果气是能量,如何定义它?

陈宁人体的能量是开放系统,不守恒。阴阳平衡的真实含义不是能量守恒,是共振状态。

关于脏腑系统是共振态是台湾王唯工教授1991就提出。而把它与阴阳平衡联系起来是我2015年提出,我们是殊途同归。

我是用振动原理解释二阶系统的五行关系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与心率、脉率的关系,可以解释阴阳失衡的症状和中药的药性。

李明远聂教授按照我目前的认识和理解,气在中医学中有如下内涵(或属性):(1)物质2)能量3)象也许还有其它我们目前还没有弄明白的内涵(或属性),因此,谈及“定义”可能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逐一去研究,一个一个的搞清楚。关于气的物质和能量属性,我们前一段做了一些探讨,这里不再重复。关于“象”,我还没有弄明白,暂时也不做讨论,请谅解。

关于“未央”教授提到的“气势”,这个词汇我很喜欢。虽然“气势”常见于文学中,若用来表示哲学或中医学的气,也许并不难理解。电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高压电不能摸,有生命危险[呲牙]),在物理学中有电势(电压),其定义不在这里叙述。但简单表述是“在导体任意两点的电势(电压)之差”。在化学中有“化学势”,其简单表述是“在溶液中任意两点的化学势之差”。在界面化学中有“表面电势”,其简单表述是“在物体表面任意两点的电势之差(由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所产生)”。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如果参照这些学科的表述,“气势”,则应为“在气场中任意两点的气势之差”。正是因为有了“气势之差”,气才可以上下、升降、出入、动静、清浊,而且,只能是从“高势”之点向“低势”之点运动。此特点应该与物质在“重力场”、“电场”、“压力场”、“流体场”等各种场中的运动规律相同。

而气的“能量”特性与能量的特性几乎完全相同。前面我们也讨论过,对能量的研究,几乎是各个学科必须做的“基础研究”之一,而“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守恒定律”适用于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任何学科,当然也应包括中医学。

聂广说实在话,中医学的关键问题是它如何更好地拥抱这个时代,如何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更大贡献。至于它能否与现代医学并驾齐驱,成为一种独立的医学,我个人认为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所谓“气”、“阴阳五行”不过是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自然哲学概念,如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它把宇宙的一切,包括人体,都归为土、风、火、水和空间五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在人体中以不同的比例呈现,构成人体内三大生命能量(称为“doshas”),分别为瓦塔(Vata)、皮塔(Pitta)和卡法(Kapha)。通过饮食、练习、草药、按摩以及冥想来保持三大生命能量的平衡。少数人也在搞印度医学现代化,如果印度医学现代化了,中医学现代化了,其他各民族医学都现代化了,是不是未来的医学更加五花八门,那才是真正的热闹景象!!!

李明远@Ning Chen 教授,您好,关于您的问题讨论如下:

1)人体是开放系统,不然,就不会有“天人合一”,就没必要研究“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如果人体“能量不守恒”,人要么会“力大无比”或发展为“力大无穷”,要么发展为“手无缚鸡之力”。

2) 如果您提到的是物理学的“共振”。这个问题前几天讨论过,“共振”是一种想象或如您所说,是一种“状态”。一座大桥,在共振状态下,可以垮塌,如果人的脏腑“共振”,其结果如何?

3)“脉率”是“心率”通过血液传导的结果。不然,中医就失去了“号脉”的意义和作用。

聂教授 所言极是!世界需要“五花八门”的现代医学,只有有了“五花八门”的现代医学,这个地球才会有“真正的热闹景象”。而中医学“如何更好地拥抱这个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或“淹没”,则是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抱歉,“物质守恒定律”应为“质量守恒定律”。

聂广李教授,这个时代淘汰不了中医学,因为现代医学常常捉襟见肘。中医学要更好地拥抱时代,一定是与现代医学有更进一步的默契,更具有针对性地弥补现代医学在诊疗方面的不足。

李明远如下短文对中医的诊断或“辨证论治”是否有参考作用?欢迎批评、讨论!

链接见附录。

聂广李教授,文章很好,需要继续深入:目前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局限性在哪里?传统医学可能在哪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附李明远:高血压与高血脂之探讨

对人体而言,高血压是典型的流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依据生理学、解剖学、流体力学和多孔介质渗流力学,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成年人,血管的直径、长度和组织间隙(细胞间隙的尺寸及长度变化不大,因此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为:(1血液、组织液的流量增加;(2部分血管或组织间隙(细胞间隙对血液、组织液的流动阻力增加或发生堵塞;(3血液、组织液的性质发生变化(如粘度增加。那么高血脂是如何导致高血压的呢?我们慢慢分析。

血脂的组成主要包括: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等,难溶于水。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血脂主要由载酯蛋白包裹,以“胶束”(微小油珠,直径约为数十纳米的形式,随着血浆或组织液流动。当血液中血脂含量明显升高时,依据胶体化学和界面化学,会产生如下现象:(1这些微小油珠的直径可增大至数百纳米,甚至几个微米,同时数量也明显增加,导致血液的粘度增加,非牛顿流体特性增强(小油珠在流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加剧,致使血液和组织液在毛细血管和组织间隙(细胞间隙中的流动阻力明显增加。(2由于直径较大的小油珠在血浆或组织液中不稳定而破裂,而血脂分子又不容于水,导致血脂分子从血浆或组织液中“析出”,吸附、沉积在血管和组织表面,使血管和组织表面的脂肪增加,其亲水性减弱。其结果使毛细血管和组织间隙对血浆或组织液的毛细管阻力增加(或毛细管驱动力减小3当血液中盐(钠离子的含量过高,更容易使直径较大的小油珠破坏,致使脂肪分子形成尺寸较大的分子聚集体,进一步促进脂肪在血管和组织间隙(细胞间隙中的“沉积”,使血管、组织间隙(细胞间隙尺寸减小、甚至堵塞(如脂肪肝,致使血液在毛细血管和组织液在组织间隙(细胞间隙中的流动阻力明显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一个细胞都能得到正常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即保证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输量,心脏不得不增加输送血液的压力,导致血压的明显增加。

随着血液中血脂含量的持续增加或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脂状态,脂肪对血管和组织间隙(细胞间隙的堵塞日益加剧,血液和组织液输量降低,导致部分细胞不能得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而处于“饥饿”状态。此时,这些细胞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发出求救信号,要求增加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大脑便指令心脏,增加血液的输量。随着血液输量的增加,血液和组织液要么在增加流量和压力的情况下,解除这部分血管和组织间隙(细胞间隙的堵塞,或绕道流动,而增长流动路径,导致血压上升。在此情况下,处于“饥饿”状态的细胞越多,需要增加的血液、组织液的输量越大,血压越高。

总体而言,大部分有高血脂的人普遍肥胖,体重偏重。如果一个正常体重为60公斤的人,体重增加至70公斤。心脏必须为多出的10公斤细胞输送额外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而增加血液和组织液的输量,其结果亦导致血压的增加。

另外,为了应对血压升高,防止动脉血管破裂,作为人体自动调节(平衡的结果,使动脉血管的强度增加,而导致其弹性降低,血容量下降,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也会使血压升高(目前,一部分降压药物的作用是扩张血管,缓解血压。由于“不治病根”,不得不“终生服药”

如果不及时控制“高血脂”,由组织间隙的堵塞发展至对小动脉或小静脉血管的堵塞,尤其是对心血管、脑血管、肾小球的堵塞,其后果不言自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39045.html

上一篇:中医能够组织一场高质量的病例讨论吗——评“灭中医者,中医也”之二
下一篇:“感悟中医”备忘录(八)
收藏 IP: 120.229.76.*|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