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感悟中医”备忘录(六)

已有 2708 次阅读 2018-10-3 11:5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感悟中医, 备忘录, 自然哲学

聂广刚才看了吴雄志的几个视频,这个年轻人很不错。以西医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来进行中西医结合诊疗非常实用。请各位看看他的“中西汇通学·汇通治法化痰法“,特此推荐。

哪位对他比较了解?

吴雄志教授简介吴雄志,男,43岁,医学博士,教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性人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山门院区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及中医药肿瘤生物调控实验室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部副部长,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学术组织任职。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和天津市等科研项目和课题。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70多篇,SCI收录论文近40篇(30多篇为通讯作者)。出版中文专著2本, 参编英文著作1本。?组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实验室;成功申请了天津市卫生局中医药肿瘤生物调节重点研究室;首次分离得到守宫糖肽,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持研究的温化胶囊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分化与凋亡,并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建立了基于细胞生物学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新分类系统。建立至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中医肿瘤临床数据库,收录2008年1月-2015年8月中医治疗患者10000多例,建立肿瘤舌诊图库3000余幅。

链接:“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机理”、“与1234gaop就中医神秘主义的探讨”、“百年之争的理性宣言”。

严金海链接《医学与哲学》1999“中医现代化能够走多远”

严兴华链接《笔记》

聂广@严兴华 弟,刚听完你转的《笔记》,是吴雄志讲的吗?有点像。

严兴华他的中医功底不行,我们暂时没有接受他。

聂广哦,可能

陈辉每次看到现代医学又发现什么新大陆我就感觉可笑。中国医学研究发现人无非就是风湿寒暑燥热......邪堵毒意外。[偷笑]

李明远严教授,刚刚听了“学习”的讲座,颇受启发。自己也来与各位专家分享我们一群“理工男”如何“辨证论治”,解决油田“高含水”问题。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且听慢慢道来。

我们的研究对象——油藏(蕴藏石油的多孔岩石)的大致情况如下:

1)温度:30-180度

2)原油粘度:1-20万厘泊

3)地层水矿化度(各种离子在水中的浓度):1000-20万 毫克/每升

4)原油的化学组成:只能分几大类,具体有多少种,没人说的清

5)岩石的矿物组成:也只能分几大类,具体有多少种,没人说的清

6)油藏的体积:几米至几十米乘以几至几十平方公里

7)油藏岩石的孔隙:只有几十纳米至几十微米,互相联通,为网状结构。

8)原油与岩石之间的界面面积:可以用天文数字表示

9)水与岩石之间的界面面积:可以用天文数字表示

10)水与原油之间的界面面积:可以用天文数字表示

11)油藏的埋藏深度:距地面几百至八千米。

很显然,这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由于目前所能测定的油藏参数有限,因此,石油人将之称为“黑匣子”。目前,最常用的采油技术是通过注水井向油藏中注水,用水将原油从油藏的微孔隙中“挤”或“驱”出来,通过油井采到地面。经过几十年的注水开采,原油的采出程度还不到40%,但一些油井采出的液体中95%,甚至99%为水。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降低油井采出液体的含水,采出更多的原油。

为此,过去七十年,搞化学的人基于不同原理,研究了多种化学剂,但综合效果有限。其主要原因是搞化学的人对我们的“病人”的病情了解有限,或不知道“病根”在何处。为此,我们团队集合了地质、油藏、采油、化学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对油藏进行“诊断”,对诸多因素“辩证”,再对油藏逐一进行“论治”的基础上,做到“一藏一治”,即针对一个油藏的具体特点、问题,确定一种或几种化学剂。经过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应用,我们用的化学剂已经从“汤药”(几种化学剂在现场配制),到“乳剂”(一种油包水微乳液,在工厂生产),再发展成“水剂”(水溶液,在工厂生产)。这里最重要的是对于“水剂”,已能根据油藏的特性进行“分子设计”,确定不同“化学基团”的种类或比例,力求到达最佳效果。在上述研究中,体会如下:

1)多学科交叉、协同作战,发挥各自长处,共同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2)“辨证论治”,确定主要问题,联合攻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

3)由于我们的研究所基于的理论、思路与以往的技术完全不同,使所研究的化学剂与以往的化学剂性能亦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适于这个剂的测定、评价方法。(由于各种原因,在开始的十年,我们的技术一直遭到某些人的围堵或封杀,其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不符合标准”和违背“常理”)。

欢迎批评,仅供参考

陈辉采油领域的“老中医”棒!!

严兴华@李明远 出油出水的多少与斜井,竖井以及斜平竖井是否有关呢?老中医瞎说,李教授别笑话我

陈辉地学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医相同,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地学人研究的对象是大自然。

李明远@严兴华 [握手][握手][握手]主要与油藏的地质和原油的性质有关。井的类型影响很小。

陈辉都是通过观察大量现象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用数学观点来解释,就是“归纳法”[呲牙]

李明远对,虽然大家研究的对象不同,但“理”是相通的。

严兴华@李明远 谢谢您答疑[抱拳]

丛远新归纳法是讲逻辑的,环环相扣

中国文化重视综合,重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理通百理融、万法归宗

西方重分析,重批判,注重逻辑

现在通识教育强调两者结合,缺一是瘸子,走不远

聂广中肯[玫瑰][玫瑰][玫瑰]

链接《科学网》博文吴雄志与他的中医传播 ”。

陈辉过去有一个公认的说法,认为人老了之后,睡眠时间减少了,每天五六个小时就可以。但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老年人必须保证每天七至八小时的睡眠。很多老年人晚上睡不到七个小时,这就更需要午睡来增加睡眠的总时长。

聂广欢迎南京林业大学陈宁教授!

教授对中医非常关注,欢迎一起讨论中医热点问题。陈教授的专业是动力学与控制。

Ning Chen大家好!我是南京林业大学的陈宁,专业是一般力学、控制工程。

陈辉欢迎陈教授[鼓掌][鼓掌][鼓掌]

Ning Chen和群里的各专家一样,喜欢用自己专业的知识来理解中医理论。

李明远欢迎陈教授!殊路同归。

Ning Chen李教授搞油田方面的工作,涉及到复杂的系统,和人体一样,有许多感悟。

李明远相同的兴趣,共同探索。

Ning Chen我的专业侧重数学,想从数学角度来审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李明远大家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影响,也许会碰撞出一些灿烂的火花来。

聂广非常期待!

李明远感谢组织这个群,给大家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Ning Chen数学是介于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学科,能否用数学思想替代哲学是我思考方向。

聂广希望再多一些多学科专家介入,请各位进一步邀请!!!

陈辉我从事的是地球化学研究,搞过油气综合评价,想从地学的视角研究中医理论[呲牙]

李明远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中医学一定会派上用场。虽然有点儿难,但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聂广欢迎新视角看中医!

Ning Chen都可以,我有一种预感,当你审视中医的科学性时,反过来再审视自己的学科专业,将有更深入的理解。

李明远地球化学也是十分复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其它学科都会有启发。

聂广中医学在当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参照物!

Ning Chen关键是找到中医理论科学化的突破口。

李明远教授中医学涉及了好多学科,若能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一定会有新的发展。

Ning Chen中医的无形对象(经络和三焦)可能是突破点。

人体现象存在,在解剖学上是无形,这是突破口。

陈辉现在西医所说的内分泌系统就相当于三焦经。有人经常说自己内分泌失调,但到底哪里失调,去医院查不出来,自己更说不清楚,吃药也不管用。这个时候,如果能调节一下三焦经就会有效果。

像更年期综合征,就是由长期的气郁不疏造成的。心里有郁结之气,三焦经这个出气筒又堵住了,气发不出去,就会产生各种症状。

还有好多慢性病,也说不出到底哪里有问题。长期不愈的症状很多,这时好好调一下三焦经,气调顺了,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了。

链接《仰望岐黄》“三焦经,这么重要的一条经络,90%的人竟然不知道”

Ning Chen你们的观点从我的角度看,都没错,但如何将这些论点联系起来,系统化。

中医理论的另一关键,就是在医学中引入阴阳五行原理的成功。

陈辉将大数据与阴阳五行结合起来......

Ning Chen阴阳五行是什么原理?它的解释为何与四季、昼夜变化联系起来?

用大数据研究阴阳五行恰恰是南辕北辙。

陈辉看了南怀瑾的《易经杂说》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话:“说到算命卜卦,有些人就说是迷信,我就问他们懂不懂,而他们说不懂,对于自己所不懂的东西,随便加一个罪名,指其为迷信之说,这是多可怕的武断。试想这一套法则流传了几千年,肯定会有它的道理,我们要批评它,不妨先研究它,等研究过了,再说它是迷信,这时才可以作结论。自己并没有研究过,还不懂它,就说它是骗人的迷信,这才是真正的迷信――迷信自己的狂妄。我觉得南怀瑾的这句话说得很对

Ning Chen中医对《易经》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不懂易者不为大医”,另一是“易经是泼向中医的污水”。在宋以前的名医是不谈易的。

中医理论的重要特点是整体论,如何认识这一整体论?

丛远新整体不唯中医是普遍现象

链接《科学网》博文“数学、物理大师论境界”。数学物理都重整体的

Ning Chen完全正确。局部与整体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丛远新局部分析多了自然成整体我个人喜欢曲线图模拟

陈辉声、光、热、磁… 看似完全不同,但统一在波动方程中

Ning Chen解释漂亮,你的答案中出现了一个现代名词“波”。它在中医理论是哪个词?

“气”

陈辉“气场”可能更好些[呲牙]“场” 也是现代名词。
的结合意味着中西结合[偷笑]

Ning Chen波动方程的求解除了参数条件外需要什么数学条件?

陈辉中医的“望”、 “闻”、 “问”、 “切” 可以量化吗链接上海大学卢东强“数学物理方程”。

Ning Chen这是关于中医理论的量化问题。好问题,也是对中医理论科学性责疑的重要问题之一。

陈辉是属于“离散数学”的问题吗[疑问]

Ning Chen我想与你讨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问题,你总找些资料来答复我。[憨笑]

陈辉我们是在讨论问题啊!

Ning Chen不是,那是解法,不是数学条件。解波动方程除参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数学条件就是边界条件,即数理方程的边值问题。

当引入边界条件后如何求解波动方程?

陈辉用离散数学解,可以转换为“概率”问题

西医专门有治愈率之类的问题[偷笑]

Ning Chen将波动方程(此方程的建立属于还原论方法)的解(代表 现象)两者联系起来。

中医是唯象科学、经验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体现象,不是人体结构和机理。就像波动方程与解的关系一样。

王维武中西医结合几十年,种种的尝试,根据现代医学或科学的标准,要求中医的诊断或治疗能够量化。然而实则是很难的。例如我们说一个人“肾虚”,至于虚多少,是难以定量的。所以中医常被诟病为“不科学”。可是,作为医者来说,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那么精确的定量。肾虚了一个单位和肾虚了三个单位在治疗原则和方法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我曾经尝试用粗糙集来进行中医的辩证。可以得出不少否定性规则,肯定性规则相对较少。说明中医的辩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这种过程可能更多的需要用模糊的、机器学习的方法,而非简单量化的方法去解释。

Ning Chen只有先解决中医理论核心的科学问题和中西医的科学关系,才能确定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方式。

陈辉西医用同一个标准给所有人下药(量),中医则是根据各人的不同状况,单独开方下药,为什么[疑问]

丛远新波动方程跟中医、西医都关联不上吧[呲牙]

王维武我不明白研究中医为什么非要“唯科学论”?利用科学以外的知识架构行不行?这是第一;第二,如果的确要唯科学论,怎么样建立合适的模型来match中医这个复杂的系统,而不是简单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Ning Chen对,这涉及至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和方法上的差别与不同性。中医上称不通约。

丛远新西医就是机遇概率统计发展起来的找一千个人进行试验统计

Ning Chen中医是研究人体的,当然离不开科学性。如果中医理论能用科学原理解释,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王维武人体有多少奥秘没有解开,一定都是在科学的范畴吗?

未央科学性是什么意思,西医就是科学性的,为什么还存在中医

陈辉@丛 胡扯,中医的“望”、“闻”、“问”、“切” 都与“波”有关[偷笑]

Ning Chen中医的基本理论在科学范围内我可以肯定。

“切”与波有关,其它与脏腑系统的五行有关

Ning Chen@未央你有没有考虑西医理论是面的?

未央哪一个理论是圆满的呢

聂广请问各位,当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各有几种?

Ning Chen@未央中西医学它们在科学上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一问题需要弄清。

未央基础科学都是有片面性的,用什么科学解释中医?

唯象唯理是根本的区别

Ning Chen数学和其它多学科才能完成中医理论,单一学科真心做不到

未央是个多学科的问题。谁能做到?

Ning Chen还是回到波动方程与解的问题,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答案可能在那儿。

这个问题涉及到科学机理与现象的关系。

未央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也是现实中,考虑人的精力和思维条件,任何一个学科都是有范畴和局限性,所以才产生诸多科学,试图用如此的科学解释中医所囊括的人体宏观与微观现象,至少,目前人类无法做到。

Ning Chen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解开了经络为什么有现象无形态的问题。

陈辉当代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各有几种? 医学分得最细,单成一大类,在科技期刊分类中与“科学”、 “工程” 并列(SEM期刊)[呲牙]

Ning Chen中医理论的对象主要是经络与象藏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有频率存在。

未央严格来说,西医谈不上科学。

王维武科学也是在进步的,并非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量子理论在很长时间因与相对论的理论相矛盾而不能为人所接受,现在不也接受了吗?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事物、现象的一种最逼近真理的解释,并可以获得相应的证据支撑,但科学永远不是完美的。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将医学作为科学的一个子集,真的合理吗?人类的心理现象,也许永远难以用科学的方法重复,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心理现象的存在。医学可以借鉴科学的方法,但在研究医学问题时,如果唯科学论,本身就是将“人”与“物”混成一体,是不合理的。

未央只有数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Ning Chen去年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中国力学学术大会,在临床应用分会场我作了一个《科学解构中西医理论科学关系》的报告,用数学原理解释了中西医的科学关系。

在西安的中医现代化国际会议上作了《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的报告。

陈辉链接中医的科学原理”。

王维武@Ning Chen 能否原文分享?

Ning Chen那是用西医方法解释中医理论。

未央阴阳学说同时具备科学性和哲学性。试问哪一个民族能原创这样的概念?莱布尼茨和波尔对阴阳大为推崇,其科学发现都受阴阳灵感的启示,何以我们却要用科学解释阴阳。

陈辉用西医方法解释中医理论,很好啊!

Ning Chen@关河梦 没有原文,只有报告PPT。我一直想通过报告来与大家和中医争论,证实的我想法。在群内我一定逐步告诉大家,我只有一篇关于中医经络的论文 ,发表在中国针灸2016年第6期上,那是我最初的想法,还不成熟。现在的理论成熟多了,正在做临床验证实验。

@未央关于阴阳五行与莱布尼茨的关系可以讲一篇大文章。

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建立了现代动态系统研究理论。而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建立的关于周期现象的理论。

未央系统论是证明五行学说的有力科学依据。

Ning Chen我认为阴阳五行才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发明。远超四大发明。不用系统论,用高等数学的微分方程即可。

陈辉很好的切入点[强]

王维武为什么认为“阴阳五行”是“科学”发明?能够完全用科学、用微分方程解释吗?例如我们说“金克木”,何以用微分方程表达呢?

Ning Chen但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我思考了两年。

未央还有全息论的观点

陈辉“全息论”与“分型” 是什么关系[疑问]

Ning Chen都不是。阴阳五行不但科学,在中医理论中又巧妙地与辨证诊治、阴阳平衡三者联系起来。

未央金克木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自然可以方程表达

全息论说明的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Ning Chen在理论中不用考虑“克”,只要考虑“生”就行。“克”自然就存在了。

与全息论没有关系,或者全息论无法破解中医的阴阳五行。

未央阴阳五行只是表达各局部及其之间的变化关系。

全息论可以解释时空五行的统一关系

陈辉用阴阳八卦可以吗[疑问]

Ning Chen链接动力学系统的能量变化与阴阳五行学说”。

41385318ecdf0149624771e69a1ec393.temp.jpg

未央先后天八卦是体用图,是五行关系的具体描述。

Ning Chen八卦与五行有关吗?

未央先天八卦是说明五行克之道,后天八卦说明五行生之理

Ning Chen我没有研究过八卦。

陈辉涨见识了[微笑]

Ning Chen链接“阴阳五行与玄学(易经)”、“二阶微分系统与阴阳五行原理”、“阴阳与气”。

陈辉链接“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的区别”。

未央二阶微分这个太好了

陈辉先天八卦表现的是空间物象,天地定位。而后天八卦的循环过程体现了四季的变化和万物生长的过程,也表明后天八卦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先天八卦图表现为阴阳消长合壁,自然天为,生生不息,为先天炁图。后天八卦图表现为五行相生,变易发展之道,为后天炁图。与河图之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五行顺生一致。

未央直白一点,先天八卦表达万物之体,后天八卦表达万物之用。

Ning Chen波动方程的求解一般涉及需要用满足边界条件的特征函数去将波动方程转化为特征方程,每个特征方程代表原系统的特征系统,特征系统含特征值和特征函数,而系统的解就是由特征系统的解叠加而成。因此,现象反映的是对象的特征系统,而不是原来建立方程的物理系统。而特征系统在物理系统是无形的,但在现象中可以表现出来。

经络是人体的特征向量(在力学中称为模态,在流体力学中称为驻波),穴位就是特征向量上的节点,是敏感位置。每一特征系统具有不同的频率,中医的每条经络有不同的频率。

陈辉这样“经络”就与“波”挂上钩了。

Ning Chen特征值是实数时,特征系统是一阶微分方程,它的解是单调的,适合可以用“双盲实验”研究,但对于具有复数特征值的二阶特征系统,用阴阳五行原理正好。所以特征向量(函数)本身具有整体性,这就是中医理论的整体性之本。

陈辉可以用“复平面”表达特征向量(函数)在“复平面空间”里的投影

未央我上大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就有数学物理方程,二十年了都忘光了。

陈辉这样就可以将经络与阴阳五行建立起数学函数关系[疑问]

Ning Chen将阴阳五行与二阶系统联系起来,深入下去就可以解释阴阳平衡、中药的药性、辩证论治等一系列关于中医的问题。

Ning Chen还不是这么简单,里面还有这么多问题要深入讨论。在可以解释针、灸、与按摩穴位对经络的作用原理了。

还不是这么简单,里面还有这么多问题要深入讨论。比如解释针、灸、与按摩穴位对经络的作用原理了。

今天就讨论到这儿,有事离开。

陈辉今日通过探讨收获颇多,谢谢陈宁老师以及参与讨论的各位老师[呲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38572.html

上一篇:过节:武汉与深圳
下一篇:中医能够组织一场高质量的病例讨论吗——评“灭中医者,中医也”之二
收藏 IP: 120.229.7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0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