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称评委为什么敢开房收钱?
彭 渤
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前夕,有评委在宾馆开放收钱。网上披露后,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尚无处理结果。不管如何,该事件究竟是“一粒耗子屎打坏一锅汤”还是“一滴水折射了太阳的光芒”?仁者智者自有判断。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这就是在大力倡导反腐倡廉的当今,为什么被授予职称评审神圣权力和职责的、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竟然敢公然在宾馆开房收受参评教师的钱财?如此招摇放肆、如此明目张胆、如此名正言顺,如此理所当然,究竟是为什么?如下浅见,请批评指正。
第一是有成功的经验。能够这样做,肯定不是第一次、甚至不是第二次当评委了。也就是说,该评委在以往多次参加职称评审的过程中,不但有辉煌的战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运筹帷幄、决胜“职称评审”的指导思想和办事行事的理论原则。从而为其开房收钱的大胆行动,奠定了必要的理论指导。虽然他的理论还有不太完善的地方,致使东窗事发,悔之晚也。但这应该是决定其行动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泉。
第二是他深谙世道、关系练达。首先是他知道如何能当上职称评审的评委,而且深谙如何能够多年当评委的原则和密道。在没有公开透明的评委产生过程的情况下,如何能当上评委,只有你知、我知、他知,唯独公众不知、参评人员不知。故深谙此“世道”者,就能如鱼得水、顺理成章、活蹦乱跳。开房收钱自然就成了一道“小菜”。
第三就是他深谙职称评审的“世道”。有人说,如今一些单位的岗位招聘,你去意思意思了,可能招聘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如果你没有去意思意思,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肯定不会招聘你。又有人说,如今一些课题的申请,你去活动了、意思了,你申请的课题可能获批,也可能不获批。但如果你没有去活动活、没有去意思一下,那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申请的课题肯定没戏。还有人说,如今高考录取,你报考一些好一点的艺术、音乐、美术等院校,如果提前去打了个招呼,就可能录取,也可能不录取。但如果你没有提前打个招呼,那也只有一种结果,就是不会录取你。职称评审如此惊人地相似!送了钱的可能评上也可能不被评上。但没有送钱的,结果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肯定评不上。深谙此道了,收钱自然问心无愧、不慌不忙。何不大胆开房发点小财?
第四是强大“市场”驱动力。全省有这么多的市、州、县,有那么多的大学、学院和学校,有那么多的教师、技术人员排着队要上职称。指标控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上。在有限的指标控制下,评委真要分出个高低有时也很难。于是,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要上。于是,在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中,就出现了龙腾虎跃、万马奔腾,你追我赶、各显神通的壮观场面。从而为“开房收钱”创造十分优越的外部条件,并提供了动力。
相关专题:职称评审惹的祸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彭渤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096-58085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