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飞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精选
2015-12-25 12:34
阅读:5973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鲍海飞2015-12-25

小时候,每每吃完饭,就见母亲拿着抹布擦桌子、灶台,然后用水洗干净,再把抹布搭到厨房的横梁上晾干。这也变成了后来我的生活习惯。

十年前,和我一起共事的老教授从在加拿大工作的儿子那里回来,我们闲聊起他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无意间就说到,在加拿大,很多家庭的厨房都是用纸来擦灶台桌面。当时我就感觉,这是多么大的浪费!一张一张的纸头生产出来,马上就丢进了垃圾桶!可惜。

但有一天,我渐渐地明白了,物质不是以一种形式被消耗,就是以另一种形式被消耗。为了清洁,你所能够采用的选项不是甲,就是乙,再就是丙。即,物质不灭定律!因此,现在我也用纸来擦桌子,擦灶台。这也变成了我如今的生活习惯。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样很浪费。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减少浪费!

后来,又渐渐地了解到欧洲、日本等许多国家,当顾客在超市购买商品时,都要付消费税的,这也令我很诧异。买东西还要付消费税!如今,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样!

   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尽可能地减小浪费!就是节流啊。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开更多的源,那么就只能节流。

近几十年,中国进入快速发展的过程,对资源迫切需求,导致对环境较大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今年入冬以来,东北首先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这与煤炭的使用等有关。不久华北地区又出现大面积雾霾。这两天,上海的雾霾天气也十分严重,大前天是雾霾,前天是雾霾,昨天还是雾霾。昨天早晨新闻又报道,南京居然出现了‘玫红色’雾霾,真是‘日照南京升紫烟’,就是给你点颜色看看。这真是前所未闻的现象。

那么,今天的中国,最大的环保问题是什么?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

首先,是个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环保理念的问题。个体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去盲目地攀比和消费。比如,看见别人买车了,自己即使借钱也要买;看见别人买个包,自己想方设法也去买个包。甚至看见别人整容了,也会忍不住跟着去整容,这样脸面上才有光有形。社会存在着许多所谓的‘东施效颦’的现象,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炫,我也要炫,因此,新闻层出不穷。如今,我们的社会的确丢失了不少好的传统和美德,比如以简朴为美。曾经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真的过去了。美丽的花手绢被一张一张的手抽纸而取代。社会不宜提倡,也不应宣传一些所谓的价值观,对于‘炫富’,要理性看待。因此,我们的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二,企业行为和长久规划的问题。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意识到所生产的产品有危害、有污染,那么就应该不生产;如果是国家需要的,那么就有节制、计划的生产。此外,企业的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能否做到闭环管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一个产品,商家为了达到外观精美销售出去,往往会过渡包装商品,而对于如何回收和环保问题问题却从来不管。对类似电池,管灯、瓶瓶罐罐之类的回收,我们很少能够见到企业和社会的作为。而人类的占有欲、物欲越来越强。还有今天的网购问题,无形中炒作起来的节日和过渡消费,的确拉动了一时的内需,但又造成多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一个企业,不是不谋利,而是如何有道德、有底线、不危害自然、不危害人类自身前提下为宗旨的谋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还是用发财的眼光去看问题,今天的许多企业似乎渐行渐远。企业要自律!

第三,城市发展模式的理念问题。一座城市需要大量资源来供给和保障,蔬菜、粮食、能源,交通等,这就涉及到运输成本等系列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安全等各个方面。因此,一座城市应该以多大规模为最佳,比如,人口和面积多少为适宜?绿地多少?车辆多少?如何构建生态城、宜居城等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在打造一座城市,我们是否从更多的方面来考虑了呢?而不只是它的益处在哪里?

第四,国家政策、管理和导向问题。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政府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国家需要通过严格的立法对企业、对商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进行有力管理、控制和行为倡导。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更应该高屋建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生产和商业等业务,从大局把握和掌控,从全局的利益出发。国家要提倡环保,告诉人们什么是环保,同时提高每个人的思想觉悟。比如,什么是便利交通,廉价的公交,倡导简约生活。大力提倡消费对吗!以消耗资源来拉动经济能持久吗?因此,国家每出台新政,都要从多方面长久考虑。前几年,国家出台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即让百姓得到实惠,又对环境是一次保护。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国家现在在逐步放权,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相应的立法和执法一定要跟上。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各地政府部门如何把握和掌控是一门学问。

第五,科研人员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科研人员不是什么特殊群体,他们也是普通的人。科研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从事发明、生产和创造。一些发明似乎让我们耳目一新,但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好处,比如一些洗手液,每次使用的时候,都需要用很多水来冲洗才能干净,这非常浪费水,还不如肥皂。还有洗发液这类化学物质,对河流污染非常严重,长久下去导致生态失衡。科研人员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一个问题,不能看见外国人有了使用了,我们也就一窝蜂而上。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涉及到利与害,确实值得思考。

 

今天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和关系到其他每个人的利益。个体、家庭、企业、城市、政府的环保理念和自律行为将影响到我们这个大系统的自身净化能力和长久机体的正常运行。每个人、家庭、企业、城市都是国家大大小小不同的细胞,他们在行使和完成各自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了,国家这个大组织才能健康。每个细胞都产生有益的物质,而不是排泄更多的废物,那么才能打造健康通畅的机体。个体的行为就要尽量少消费、少购买,那么就减少了消耗;个体少开车就少污染。我们今天依然需要一切从简,少搞一些排场。一些新闻报道说,许多国家的公务人员都是做地铁上班。他们不是没有车,但很少开车去上班。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开车,就会造成城市拥挤,汽车就被拥堵,把时间都花费在路上,那就是在浪费生命。更重要的是汽车尾气排放严重,造成城市污染。因此,乘坐公交车去上下班,即经济又快又环保,一举多得。这样一种观念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比如,不乱扔电池,废旧灯管;少吸烟或者不吸烟;在办公室,能双面打印就双面打印;不是不提倡开车,而是当有必要时!

近几十年来,国家为了发展,为了拉动经济,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也是在想方设法,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开山通水,挖煤输气,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自然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不应有太多的抱怨,而是直面,而是如何挽回。

今天发生的雾霾,是我们眼前暂时的困境。这个困境就好比一条河横在我们前行的路上。曾经,每次走过这条河流,都是溪水清澈,你甚至可以一步就跨过这条小溪。忽昨夜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小河泛滥,河上无桥,岸边无渡,如何处置,只能望洋兴叹。那么,我们回头想想,小河为什么会泛滥?第一,是否河道太浅,长时间没有清淤;第二,是否想到过早就应该修建一座桥,以预防。因此,面对苍茫,抱怨是无济于事,只有等雨过去,水下去,彻底清淤修建河道和桥梁,才是大计。这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河!

如今,我们依然并不富有,而且我们现在更缺少一种精神,这就是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只有从苦日子走过来,才让人懂得对美好生活的珍惜。贪欲、疯狂,不应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符号和特征。

地球只有一个。一次,女儿告诉我,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的确,我们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即不是它的生产者、创造者,也不是它的控制者、拥有者。我们不能没有节制的浪费!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泪,耸人听闻吗?

作为管理部门,更要以法律为准绳,用法律、用道德来监督和执行。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学习和实践,而不是盲目地教条主义和照搬照抄主义。不要孤立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要以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整体的发展,而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大宣传,进行美德教育,环保教育。让蓝天,碧水不是梦!

两千多年前,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们耳熟能详;一千五百多年前,魏征的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告诫人们警钟长鸣;一千多年前,范仲淹先生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言犹在耳。今天,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这些话,但又有多少人能够践行?在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中,人们是否逆向思维,是否反其道而思之,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更好地、有计划地从容发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不去抱怨,因为没有人愿意看见雾霾的日子。爱护我们的家园吧!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鲍海飞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8905-94580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