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u1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yu111

博文

邹恒甫事件——坚硬的“四大”文化和“八卦”热情

已有 4054 次阅读 2012-8-28 10:35 |个人分类:文化生物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化, 北大, 文革, 反右, 邹恒甫

这两天一个“重大事件”在科学网连续“置顶”,点击率以万记。这事件不仅震撼了科学网,还惊动了北大,北大领导还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劳民伤财地去调查。今天又惊动了“中青报”,中青报的文章又一次被科学网“置顶”。

 

这是一个什么事件这么轰动?原来是“邹恒甫事件”。是一个叫“邹恒甫”的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微博。这个微博里有两个吸引人(特别是男人)的词:“漂亮服务员”,“奸淫”。和这两个词相关的还有两个名人“北大院长”,“学者邹恒甫”。

 

一个是“性效应”,一个是“名人效应”,两个效应加在一起,一加一大于二,于是这个八卦新闻就热翻了天(恕我以我人之心度他人之腹)。

 

来科学网的应该大部分是中国的老师和学生,应该都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了。如果有人把博文和点击率做个统计,排个序,估计“八卦新闻”的点击率一定名列前茅,置顶率也不相上下。

 

什么是八卦新闻?“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八卦的正规称谓是“流言蜚语”或“闲言碎语”,在英文中,八卦就是gossip,就是“轻浮”的意思,无根据的传言。八卦新闻的内容大多与性、暴力、死亡有关,而且可以归入奇闻轶事和个人隐私两大类。

 

科学网,顾名思义应该是一个关于“科学”的网站了,“科学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主管,由具有五十年媒体经验的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科学网语),应该是关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严肃网站了。八卦,应该不属于科学范畴。可是科学网为什么会将这么多的八卦不断置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对八卦这么感兴趣?为什么北京大学这么一个中国最有声望的高等学府官员会围着一个八卦团团转?邹恒甫,按照他的学历介绍,也算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了,而且还是一个接受过西方法制教育的知识分子,怎么会用“流言蜚语”的形式,用“奸淫”这样一个既非法律语言,亦非科学定义的贬义词来形容他曾经的同事?知识分子的理智、文明、法制、礼貌、尊重都去了哪里?

 

这是什么现象?我想起了46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想起了60年前的“反右运动”(再往前我还没生出来,于是就没有办法想)。那时有个很流行于中国的舆论发表形式——“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用任何一种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毫不负责的对任何一个人进行人身攻击。只不过现在是“大字报”换了个形式,现代化了,变成了“大微博”。

 

世界在前进,技术在发展,形式在变化。可是这“四大”文化,“八卦”热情,好像是王蒙笔下的“坚硬的稀粥”,怎么就不变呢?这个现象在别的国家会发生吗?我们能想象别的国家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吗?我们能想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教授会在网上发关于自己同事的“男女关系”的微博吗?这些大学的教授们会津津乐道的论证、反论证这个“男女关系”的存在与否吗?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反思、深刻的自审、认真地讨论一下这个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附笔:

如果北大领导还关心一个曾经是自己学校的教授、学者邹恒甫的话,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北大自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甚或我们每一个喜欢“看性热闹”的人都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6037-606667.html

上一篇:生,死,来世
下一篇:哈佛大学的院长写给学生的信——“小”题大作
收藏 IP: 101.229.194.*| 热度|

6 王芳 吴锦宇 吴国胜 邸利会 zxk730 xiyihounia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