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夏尺15.8 cm用于新石器时代的凌家滩文化(安徽含山)

已有 230 次阅读 2025-11-21 20:49 |个人分类:RULER LENGTH 尺长|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前篇博文最后说,“今河南舞阳、新郑、密县以及郏县的地域在黄河出洛阳孟津的冲积扇右侧边缘之后,保存了八千年前后的先民遗迹,使用尺长15.8~15.9 cm。黄河右岸、淮河右岸、长江右岸的广阔地域皆曾使用夏尺15.8 cm,最长或许有五千年。这是何等惊人底的事实啊”。或许读者有所疑虑,故而再说1987年发掘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长江北侧,东北距南京恰有一百公里。

密县莪沟的史前尺长15.8~15.9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510831.html

史前器物的尺度统一和尺寸精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507752.html

[1] 唐军, 陈永志. 凌家滩遗址概述. 紫禁城, 2025 (3):10-25

[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 文物, 1989(4):1-9

A.jpg    

1    网站 故宫博物院 (dpm.org.cn)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有1987年安徽含山出土的六件器物(皆做网页链接)。凌家滩文化距今约五千五百年,晚于河姆渡文化而稍早于良渚文化,而三者皆使用夏尺15.8 cm。简报说,“发掘面积50平方米,发现墓葬4座,共出土陶、石、玉器197件;……其中M4 出土131 件,玉器96件,石器27件,皆未见使用痕迹”。

1.1   玉斧(新201486) 长23.7、宽8.7厘米,一尺五寸整和五寸半过0.1 mm。照片并非正视,仍可判断孔心距刃端一尺二寸以及孔径一寸,都是准确。四个规整的尺寸,巧合是不容易的。又,顶宽四寸稍欠,或缘于棱角圆化。器物精美而尺寸严谨,真是如此呢。

B.jpg

 1.2   玉立人(新201475)高9.6、最宽2.3、厚0.8厘米,六寸过1.2 mm、一寸半欠0.7 mm和半寸过0.1 mm,有三个数据规整。头顶到肩一寸半,到肘一寸半,到裆一寸,下面二寸。

双虎首形玉璜(新00201480) 长12、高5.4、最宽2.4厘米,七寸半过1.5 mm,三寸半欠1.3 mm,一寸半过0.3 mm。

简报介绍玉璜M4:48 长14.2 cm九寸欠0.2 mm,最宽3.9 cm 二寸半欠0.5 mm。

F.jpg

玉勺(新00201474) 长16.5 厘米,一尺零半寸欠0.9 mm。简报介绍柄长9.5 cm 六寸过0.2 mm,故而勺长四寸半;勺宽2.7 cm 可理解为内宽一寸半(2.37 cm),为砣出的勺口。

玉环(新00201485)外径9、孔径6.2、厚1.3厘米,孔径四寸欠1.2 mm大致规整,想来只是随料制作

1.3    玉版(新00201476)的研究论文总有十篇。简报称长11、宽8.2 厘米,故宫博物院以及文[1]则称长11.4、宽8.3 厘米。不计上方出榫主体高五寸(7.9 cm),中心小圆直径一寸半;其余部位最好由专家实际测量以理解古人的设计。

E.jpgC.jpg

玉版(M4:30)出土时夹在一副龟甲之间,简报仅介绍了背甲长9.4、高4.6、宽7.5、厚0.3~0.6 cm,故宫博物院网站未见龟甲的介绍。不过,文[1] 有清晰图片和形体参数,长9.4、7.9 cm 为六寸欠0.8 mm和五寸整,但背甲厚0.8 cm 半寸与简报不同。

两个关联长度皆整寸规整,为尺长15.8 cm 提供了有力佐证。背甲高4.6 cm 三寸欠1.4 mm 也是规整,宽度想来不是控制参数。小孔之间的间距与装配相关,更值得注意。

 

2    石器M4 出土总计27件,发掘简报介绍9件,将形体数据——石镯为外径和孔径,其余为长宽厚,换算为夏寸。厚度设计可能以1/4 寸(约 4 mm) 为基础值,暂不予讨论。

石斧M4:1出于填土(图5:3),在墓穴上方中间,或许有使用磨损,体型巨大,长34、宽16~23、厚约3 厘米已圆整。测算需要有精确到毫米的数据,但原设计值为二尺二寸、一尺~一尺五寸和二寸的可能性很大;此外,孔径6 厘米设计值四寸(6.32 cm)。

G.jpgK.jpg 

长宽精确到毫米的数据共16个,整寸和半寸偏差半分(0.8 mm)有6个(蓝色),而均匀分布只应占比20% 即3.2个;另一方面,尾数0.15~0.35 和0.65~0.85 之间仅3个数据(黑色),若是均匀分布应占比40% 即有6.4个数据。16个长度中13个偏差小于 2 mm,且七个为整寸,石器有尺寸设计的判断能够成立。对三件器物再做具体说明。 

石凿M4:65 宽、厚3.9 cm皆二寸半欠0.5 mm,而顶部宽3.2、厚2.8 cm就是二寸和1又3/4 寸过、欠0.4 mm,长度30.4 cm 一尺九寸过3.8 mm,或许顶部尚未磨制即残留加工余量。

L.jpg

石锛出土4件,简报介绍M4:13想来是最大者,平面为长方形,表面磨光一面直刃刃口锋利,长23.7 cm 一尺五寸整,刃宽5.5 cm三寸半欠0.3 mm。随便画两条直线,长度为整寸偏差±0.5 mm的几率小于1/15,为半寸偏差±0.8 mm 的几率1/5,如石锛长、宽同时发生的几率1/75,而器物仅有八件。顶宽4.5 mm三寸欠2.4 mm与棱角圆化相关。又,该石锛尺寸与前述玉斧相似,后者更有孔径一寸、孔心距顶三寸,皆是准确。

D.jpg

石钺出土1 件,M4:24 两面弧刃,磨制粗糙,器身呈半圆形,高9.4、宽9.3~10.9 cm,六寸欠0.8、1.8 mm,七寸欠1.6 mm;虽说尺寸偏差稍大,但三个部位为整寸。

 

3    耕土层与生土层之间有两个文化层,前述M4 在下文化层;上文化层有M1,出土玉人3件,M1:1 完整已在§1.2 节测算;玉玦M1:10 外径3.9 cm二寸半欠0.5 mm、内径1.6 cm 一寸过0.2 mm,器形虽小而尺寸严谨。

H.jpg

上文化层探方出土玉环T1②:23 外径4.6 cm 三寸欠1.4 mm、内径3 cm 二寸欠1.6 mm。石斧T1②:13 长18.8 cm 一尺二寸欠1.6 mm(或有使用磨损),宽10 ~ 13.4 cm 六寸半欠2.7 mm ~ 八寸半欠0.3 mm,厚1.6 cm 一寸过0.2 mm;顶宽偏小与制作工艺相关,不必在意。

上文化层出土器物以尺长15.8 cm 计算的尺寸都是偏小,看成制作误差、使用磨损比较合适,不宜认为尺长偏离15.8 cm。调整尺长需要大量可信数据的支撑。

 

4    随料制作的玉石器总是有的,但精美的器物多有尺寸设计,只是略有误差。

五千五百年前凌家滩的先人使用尺长15.8 cm,没有疑问。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511158.html

上一篇:“唯一或第一”多是好的:密县莪沟的史前尺长15.8~15.9 cm (修订)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 钱大鹏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22 0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