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安徽六安战国中、晚期楚墓适用周尺21.5 cm
2025-11-14 20:01
阅读:1304

判断古代尺度最好用棺椁没有坍塌的高等级墓葬,虽说少见但也是有的。发掘简报中部分数据精度不明,且多次加减计算可引起精度降低,故而下面所述测算偏差只能作为参考,实际尺寸想来更为准确——期待未来的考古报告能以古尺测算古物

安徽六安市与河南、湖北相邻,南距长江150 公里,东北距楚国最后的都城寿春100 公里。简单测算三座墓葬——墓穴和葬器,说明楚国后期仍使用周尺21.5 cm。

 

1    简报[1,2] 介绍两座夫妻墓。发掘者判断M585 “墓底距原地表(上方想来有堆土)深约8.6 米,就是周尺的40尺整。墓底长7.36、宽5 米,三十四尺过5 cm、二十三尺过5.5 cm墓道底端距墓底底部深约2.58 米,十二尺整。葬器保存完好。

A.jpg 

外藏室围绕椁室,外侧通长5.58、通宽3.44 米,即二十六尺欠 1 cm、十六尺整 16/26 =0.6154,与黄金分割比相近呢 (8、13 是相邻的Fibonacci 数)又及,3500年前的盘龙城铜钺也见到黄金分割比,那可能只是基于视觉美观的巧合。

B.jpg

中间一椁三棺,椁室长3.48、宽2、高1.78米,板厚25 cm,故而内空为十四尺欠3 cm、七尺欠0.5 cm和六尺欠1 cm。外棺长2.9、宽1.5、高1.44 米,盖板及底板厚0.12、壁板厚0.1 米,故而内空长十二尺五寸过1.2 cm,宽六尺过1 cm,高五尺五寸过1.7 cm。

中棺盖板和侧板弧形鼓出,内棺的板厚在简报中没有给出,也就不再测算。 

M566 为夫人墓,墓底距原地面约7 米,三十三尺欠2 cm;墓底长6、宽4.12 米,二十八尺欠2 cm,十九尺过3.5 cm;墓道底端距墓底底部深约2.36 米,十一尺欠0.5 cm外藏室分为北东南三个,高度均为0.86 米四尺整。其他不再细说。 

C.jpg

基于出土器物的组合以及特征,简报判断墓葬为战国中期或中期偏晚时的楚墓。

[1] 秦让平. 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85的发掘. 考古, 2012 (11):23-32+1+103-108

[2]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安徽六安市白鹭洲战国墓M566的发掘. 考古, 2012 (5): 29-40+98-106+109

博文“楚国后期仍使用周尺21.5 cm”,介绍位于寿春西北约12 km的胡台孜M1(附录1),墓道出口高于墓底2.15 米十尺整明确给出楚墓的墓道出口高度数据精确到厘米,目前所见就是三例,竟然是精确的十尺、十一尺和十二尺。

 D.jpg

2     战国晚期的一椁一棺墓葬[3],竖穴土坑,无墓道,原墓口不存,墓底长3.78、宽3.44 米,十七尺五寸过1.7 cm,十六尺整。 

“椁室长2.48、宽1.82、高0.6 米”,十一尺五寸过0.8 cm,八尺五寸欠0.8 cm,二尺八寸欠0.2 mm;侧板和挡板厚度皆0.16 米,即七寸半(16.13 cm),故而椁室外侧长2.80、宽21.4 米,长十三尺过0.5 cm和宽十尺欠1.0 cm。

盖板厚0.2、底板厚0.18 米,椁室外侧高0.98 米四尺五寸过2.2 cm。偏差的计算值可信度较低。又,设计值盖板可能厚九寸(19.35 cm),底板厚八寸(17.2 cm),木板是去除加工,正偏差的可能性较大,加之髹漆再略有增加,测量数据是向上圆整的数值。

这座小型椁室设计目标为外部尺寸规整(附录2)。简报没有介绍内棺的尺寸。 

[3] 李德文,胡援. 安徽六安战国晚期墓发掘简报. 文物, 2007(11):37-41

 

附录1战国晚期胡台孜M1 原封土和开口平面已不存现开口在耕土下,距地表深约0.3米,墓底距地表深5.65 米。墓室中部偏东有一盗洞,棺椁内未出土一件完整遗物;但填土内发现铁臿一件,高8.6 cm,銎部宽6.5、厚 2 cm,刃部宽8.5 cm,适用周尺21.5 cm:四寸,銎部宽三寸过0.5 mm、一寸欠1.5 mm ,刃部宽四寸欠1.0 mm。此外,基于木柲痕迹,判断墓道中三支矛(矛头略残) 通长3.4~3.45 米十六尺(344 cm)。

E.jpg

墓道出口高于墓底2.15 米;墓室有一级台阶,“宽度基本一致为0.62 米,其上为直壁,残深0.58 米,其下四壁内收,墓底长4.3 米、宽3.6 米。可以计算台阶距墓底为 (5.65-0.3-0.58) = 4.77 米。五个数据分别是 十尺整、三尺(64.5 cm)、二十尺、十七尺(365.5 cm)、二十二尺(473 cm)。偏差5 cm 之内源于测量数据的精度、土体变形以及当年的开挖误差。又,台阶边缘或有损坏,0.62 米 为三尺欠2.5 cm 不必在意。

C7.jpg

棺椁结构复杂以寸为单位设计,且木板厚度不同,部分开设榫卯。椁室带底盖通高1.55 米为七尺二寸(154.8 cm),内空净高1.12 米五尺二寸(111.8 cm),相差43 cm 二尺整;盖板宽0.65米三尺(64.5 cm)、厚0.22 米一尺(21.5 cm);西边厢内空宽0.54米,北端板厚0.13 米,即二尺五寸(53.8 cm)和六寸(12.9 cm);等等。椁底距坑底0.75 米三尺五寸(75.3 cm)。  

[4] 张钟云, 李军, 李阳, 张领军, 王亚, 岳婧津, 王志.

安徽淮南毛集胡台孜战国楚墓发掘简报. 东南文化, 2015 (3) :49-57+129 

 

附录2: 湖北有许多楚国大墓,椁室需在墓穴中构建,故而多是内空尺寸取整。 

秦家山M2为一椁三棺。椁室长4.9、宽3.45、高2.52米(包括垫木长3.65 米十七尺欠0.5 cm)。这是外部尺寸:宽16尺过 1 cm,但长度二十三尺欠4.5 cm而高度不整。木板厚0.3~0.34 米,设计值一尺五寸32.3 cm,外椁木板,有直接砍斫成形的,尺寸精度稍欠;据此判断椁室内空长二十尺(430 cm)、宽十三尺(279.5 cm)。发掘纪实“失望中的惊喜http://jzmsm.org/news-2345.html” 就说椁室长4.30米。

犹残存封土,墓口正方形,边长14.8 米,六十九尺欠4 cm 想来可信——古人似乎也喜欢三六九呢,而墓底长6米、宽5 米,则没有测算的价值。M1~M3 尚未发掘。

[5] 王明钦. 湖北荆州秦家山二号墓清理简报.文物, 1999(4): 18-28+99

 

九连墩M2为二椁二棺。外椁呈长方形,东西长7.45、南北宽 6.8、深2.4米,从图上标尺判断,这是外形尺寸。其后叙述皆说内空(没有给出木板厚度),如东室内空长4.3、宽1.4 米,二十尺整和六尺五寸欠0.2 cm,西室4.28 、宽1.56 米,二十尺欠 2 cm和七尺二寸过1.2 cm,高1.62 m七尺半过0.7 cm。M2与M1 为夫妻墓,后者椁室已破损,不再测算。

[6]  王先福, 王红星, 胡雅丽, 刘松山, 杨力, 等.

湖北枣阳九连墩M2发掘简报. 江汉考古, 2018,(6): 3-55+2

 

用古尺测算才能真正理解古物的设计尺寸以及制作偏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510234.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1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