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史前器物的尺度统一和尺寸精度
2025-10-28 09:43
阅读:655

八千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使用尺长15.8~15.9 cm,其后江浙一带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河南、山东的龙山文化,以及偃师二里头、武汉盘龙城、新赣大洋洲等,皆使用尺长15.8 cm。笔者称之为夏尺,在黄河右岸使用。四川广汉三星堆有部分器物适用夏尺(部分适用商尺19.7 cm)。现有长15.78、15.8 cm的两支牙尺藏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如此广阔地域在长达五千年使用相同的尺长,意味着什么呢?

 

1    河姆渡第一期发掘的第四文化层距今6500年,适用尺长15.8 cm 的器物很多。如骨针15件长短不一,报告仅介绍两件,T30④:39 完整且平直,长6.4 cm四寸过0.8 mm;T1④:39 完整但微弯, 长15.7 cm一尺欠1 m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1978,(1): 39-94+140-155 

敞口釜口径28.5 cm 一尺八寸过0.6 mm,高22.2 cm 一尺四寸过0.8 cm;线条图纵横比例协调,图上腹高八寸、内径一尺六寸。

image.png

盂形器口径6.3、高6.4 cm,皆四寸(6.32 cm)。线条图判断,盂顶外径一尺、高一寸半,底径五寸。剖面图口沿的绘图似稍有欠缺。

器物有两个参数皆整寸偏差 1.0 mm 之内,没有尺寸设计而巧合是不容易的,且不说其他部位尺寸规整。 

  

2   杭州姜家山良渚文化墓地以M1级别最高,出土玉钺一件、石钺八件。

陈明辉, 朱叶菲, 宋姝, 刘斌, 王宁远.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姜家山墓地发掘简报. 考古, 2021,(6):35-55+2 image.png

右下角的玉钺似乎只是半成品或废品,难说尺寸。不过,介绍的第一件石钺M1:20,长15.8 cm 一尺整,顶宽9.6 cm六寸过1.2 mm 、刃宽12.5 cm八寸欠1.4 mm,最厚1.6 cm一寸过0.2 mm。孔径3.5 cm二寸过3.4 mm源于制作偏差;顶宽六寸过1.2 mm ,所过或许与左上角制作偏差有关。至于刃宽12.5 cm、孔径3.5 cm 的数据是否圆整,不能知道;照片在右上角,不能见到全貌。

石钺以尺长15.8 cm设计没有疑问——倘若没有尺寸设计,长、刃宽、顶宽、厚的四个数据为整寸偏差1.6 mm 即一分之内,巧合几率1/5^4,且不说长一尺整、厚一寸整这件石钺距今总有五千年呢。

 

3     河南禹州前后屯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陶豆,圈足底径15.8 cm 一尺整,而高20.5 cm一尺三寸欠0.4 mm。参照线条图,口径20.8 cm 一尺三寸过2.6 mm为豆盘沿口外缘尺寸,而豆盘顶面外径13寸、内径12寸准确,豆盘深五寸、圈足高八寸准确。

史本恒王青刘允东河南禹州市前后屯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 2015, (4):3-22 image.png

圈足上部直径略收以便于手指的夹持,最小为四寸;线条图稍有疏漏。不管其他器物的形体参数,单是这件陶豆有七个部位尺寸皆规整,盘口内径、外径、内深和圈足底径、最小直径、高度以及通高,巧合是不容易的。这件陶器距今在四千年之前

 

4   器物适用尺度的测算似乎没有问题。玉石器琢磨而成,除了孔径不易保证,其他部位尺寸精度容易实现;而陶器泥胎烧成,先民以何种方式实现尺寸设计呢。更为重大的问题是,统一的尺度意味着什么。

  

附录:三星堆K3 的一件玉戈。长22.2 cm 不能看作华尺18.5 cm 的一尺二寸整,而应该断为夏尺15.8 cm 的一尺四寸过0.8 mm,援长一尺,内长四寸。

屏幕截图 2024-12-27 172054.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507752.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