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湾是唐朝洛阳人,常往来吴楚间;在三面临江的镇江北固山,见潮平江阔、旭日归雁,吟出千古名篇《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风正一帆悬”,只是说“使用风力就能轻松地横渡,且帆篷高高挂着不必调整”;至于风向,不必正北风,可以北偏东或偏西,乃至东风、西风都行。“正”就是恰好、平稳。当然,这还得涨潮而江流缓慢才行;不然,落潮之时浊水滚滚东流,横渡大江可不容易。
海平面因月球以及太阳引力而高低变化即潮汐,平均周期为12小时25分。涨潮时水流入长江,倒流河段即潮流界现在可至200 km以上的江阴,枯水季可达镇江。唐时长江比今天要短 200 km,左侧海岸线在如东-靖江一线,靖江尚在水中,对岸为江阴,而江口朝向东南,地球自转向东,进潮也会更大。一千三百年前长江要比现在顺畅,潮流更为壮阔;潮头达到南京以上,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潮头过后只是水位上涨而江水几乎停滞,落潮则江水流下较快——落潮流量在正常来流之外添加涨潮时的进潮量及江水滞留量。
要平稳过江只能乘着涨潮的时机,诗人并非“岁暮腊残、连夜赶路”,所见也并非“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唐开元29年(741年)地图。运河即汴水在左上角(虹县)进入图面,在泗州入淮水。金明昌5 年(1194年)河决阳武而东,多到徐州以泗水(左上角)为泛道入淮,流淌数百年的汴河很快堙废成为陆道;而淮河下泄潴水形成洪泽湖,泗州城竟于清康熙19年(1680年)永沉水底。
2 运河曲折,没有月亮总是不能夜行的;想来天黑(18时4分)之前就到了扬子渡,其时正在涨潮。不过,过江有二十来里可得3小时以上,而涨潮时间也就4小时。至于落潮,那得8小时呢,行不得船的。等到夜里三点潮头顶撞了船头,也就竖桅升帆而行。
依据今长江天生港的潮汐数据,估计唐朝镇江的涨潮和退潮时间;基于立春后的日出时间(6时53分)以及到达北固山应在退潮之前,判断渡江在腊月二十二或二十三。
查“张培瑜.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大象出版社,1997”,《次北固山 》作于开元二年甲寅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即公元715.02.01,子夜前交春,乃是唯一选择。相关历日:714.12.18辛卯(28)冬至,715.01.10甲寅16:49十二月实朔,715.01.31乙亥22:54立春。因宰相张说(667年-730年)赞扬此诗而不必考虑公元734年的选项。
3 月亮升起来,远远地贴在湛蓝的天幕上。诗人走出船舱,倚着桅杆,默诵着前辈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写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张若虚,大约在扬州看到江潮涌入内河而“宛转绕芳甸”;不过,船上的王湾并不会觉察水面上涨。他看着远处的一片黝黑,听着水船的霍霍相激,任着微风拂面而过,不由自主地说出——“潮平风正啊”。艄公悠闲地斜靠着舵柄,答道“您看月亮,腊月二十二,立春啦。人勤春来早啊”。拉纤、摇橹、撑篙,种种辛劳已经远去啦。
王湾仰头看着半圆的月亮在疏朗的白云中穿行,时隐时现;想到从洛阳而来,由洛河向东汇入伊河,而后向东北入黄河,再向东偏北至汴口,入汴河向东偏南行约100 km至汴州(开封);此后一路向东南至泗州,而后沿淮水曲折地向东北经淮阴至楚州,再入运河曲折地向南至扬州。隆冬行船,河道蜿蜒而河水浅窄,且风向易变,真需时时小心、处处谨慎。读叶圣陶《东归江行日记》可知冬日水上旅行之艰难。
现在到了宽阔的大江,春天的大江——渡江就是润州。远处似乎不再是黝黑一片,却也看不分明。他看累了,闭上眼睛但随即睁开——就看到了远处的青山翠树,看到了近旁的绿水微波(冬天江水含沙较低,且接近高潮位水速为零而沉降)。天亮了(6时28分),风也缓了;艄公看了月亮正在天顶,说声“来得及”而拉紧了帆索,船头就指向了北固山下的码头。
潮平稍待即得,风正不求而遇,大江轻快横渡,真可乐也;船家知道就要退潮,不愿入南运河逆水而行,也就正好登临北固山而神往三国英雄。他要去的地方还在前方,苏州或许杭州,都是美丽繁华的地方,年前总能到得,只是离家乡更远,别有一种滋味呢。
4 唐高祖在位9年有武德九年,太宗在位23年有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在位33年有13个年号,仅最初的永徽和显庆有六年;其后30年(公元683~712)中宗、睿宗、武后(周)、中宗、少帝、睿宗共有年号26个,而甲申年(公元684) 有三个元年呢,且前后两年均有元年。混乱之中睿宗传位于太子隆基即玄宗,壬子年(公元712)八月登基,改年号为先天——该年的第三个元年,次年癸丑年十二月再改年号为开元,就象太宗贞观那样一直用着呢。
王湾在先天元年进士及第,看着大唐兴盛起来,心中自有感慨;开元二年深夜交春,子夜涨潮后渡江,(公元715.02.01)清晨登上北固山,在雁叫声中回望来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红日,千古传诵的诗篇涌上心头。
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50726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