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安阳西高穴M2 不是曹操墓
2025-4-21 20:35
阅读:622

2023年9月后贴出多篇博文(主要内容附后),说安阳西高穴M2适用魏尺24.0 cm而不是汉尺23.1 cm,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不大,而很可能是被废魏帝的陈留王曹奂:“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即邺城仍可使用魏尺24.0 cm而非晋尺24.6 cm。

现在说“西高穴M2 不是曹操墓”而如此肯定,完全缘于看了:著名考古专家的讲席教授唐际根先生中央电视台考古公开课《此处葬曹操20240331》,内容完全相同的《曹操墓之谜20240620》,2023年出版《此处葬曹操》,后者与2010年出版的《曹操墓真相》内容大致相同,而多处错漏并未更正——与发掘简报、考古报告明显不同且肯定有误。

[1] 唐际根. 此处葬曹操. 中信出版集团, 2023.06

[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曹操高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

[3] 潘伟斌,朱树奎. 河南安阳市西高穴曹操高陵. 考古, 2010,(08): 35-45+115+106-107

[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曹操墓真相. 科学出版社,2010.05 (总撰稿 唐际根)

下面截图来自《此处葬曹操》。

image.png

image.png

墓室底部距现地表15米,后来上覆土层增加3米,实际墓深只有12米五十尺,与山阳公——失位的汉献帝墓深相同。读了《曹操墓真相》曾贴出博文(附考古报告的地层图)

image.png

image.png

图片 地层.jpg

许多专家如唐际根先生《此处葬曹操》以西高穴M2 出土石圭、璧论证墓主为曹操。

image.png

image.png

唐际根先生将28.8 cm 说成“大概只有28 厘米”,也是有趣。报告有石圭、璧完整的形体参数,适用魏尺24.0 cm:高一尺二寸、宽三寸、长边九寸半皆精确,顶角为60度。玉璧直径一尺二寸和孔径宽三寸也是精确。一尺二寸正是王侯规制。

汉景帝阳陵尚未发掘,陪葬坑出土器物并非皇帝用物。皇帝用一尺四寸的圭、壁,且是玉质此外,西高穴M2出土骨尺、骨刀尺,足以判断尺长24.0 cm,而专家以及考古报告《曹操高陵》说尺长22 厘米,石圭长1.31 尺,超过王侯规制,真是疏忽?

image.png

尽管唐际根先生充满激情地论证西高穴M2 为曹操墓,但部分证据可疑。如报告“第十七章 相关研究成果“第一节为王明辉先生提供的人骨鉴定结果:从头骨和牙齿判断1号男性在60岁左右、2号女性20~25岁左右、3号女性50岁左右;其后说

图片3.jpg

股骨和肱骨推算0岁左右的3号女性身高151、155 厘米王明辉先生未提及男性股骨,而明确说肢骨纤细为女性特征。 倘若西高穴M2 另有男性肢骨发现并且鉴定唐际根先生最好明确说明,方能说曹操的身高

屏幕截图 2025-04-21 194531.png

image.png

附录(已贴博文的部分内容)

1  西高穴M2出土骨尺、骨刀尺之测算尺长24.0 cm

骨尺(M2:144) 已残,出土两节长4.8、5.4 cm,网上有2011年安阳邮政局制作的明信片可见照片。报告[2] 给出线条图和前者的照片,线条图准确,数据协调,可见一寸九分,两端略有凸出,故而4.8 cm 可合二寸。另一节长左上方可见寸长之圆符部分(线条图左下漏绘),即寸外仍有半分;右侧已见寸外一分的竖线,其右上更凸出约一分;故而5.4 cm 可合二寸二分半。尽管数据精度稍欠,尺长24.0 cm 还是准确可信的。 若能够实际测量就好。

屏幕截图 2023-09-29 131248.png

尺C.jpg

报告 “根据测量,该尺每寸相当于今天的2.2 厘米[2]” 肯定有误,专家据此计算“石圭长度为1.31尺”令人遗憾:倘若寸长2.2 cm,则48 cm合2.18 寸、54 cm 合2.45 寸,而照片和图上完全可以判断两节短于2.1 寸和2.4 寸。 

大墓还出土骨刀尺。线条图和照片可见完整的三寸;基于残长13.9 cm 可以判断尺长24.00~24.05 cm。报告[2] 竟没有据此测算尺长,实在可惜。 屏幕截图 2023-09-29 111335.png

正文所述石圭、石璧的形体参数也佐证尺长24.0 cm;此外,六边形石牌通高三寸半、宽二寸、长边三寸皆精确,而顶宽一寸欠1.0 mm,即上部左右各裁去半寸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刀尺一具”石牌的形体与报告数据完全协调;当然,加工偏差总是有的,部分六边形石牌的顶边尺寸稍有不同,文字有一列、两列和三列。洛阳西朱村M1 出土六边形刻铭石牌共计200余件;长约8.3、宽4.6~4.9厘米,即三寸半(8.4 cm )、二寸(4.8 cm),与西高穴M2 相近。

AB.jpg

屏幕截图 2023-10-08 134438.png

2  西高穴M2以曹魏尺24.0 cm 建设 

笔者测算墓穴以及部分器物适用尺长24.0 cm 而不是汉朝尺度23.1 cm。请注意,魏王曹丕于公元220年12月即曹操入墓后十个月方废汉称帝。

 屏幕截图 2023-09-24 174831.png

报告[2] (P70, 99) “墓底距当时地表12 米左右,距现今地表15 米左右” ,即墓深五十尺整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西面较窄处19.5、东面最宽22,东西长18米;开挖区域,设计值为南北宽八十尺1920 cm ) 九十尺(2160 cm),东西长75尺(1800 cm)。墓道上宽9.8 米设计值或为四十尺(960 cm),而底宽4.1 米则是准确的十七尺(过2 cm) 数据为圆整值,实际土壁也非绝对平直,开挖之后顶部会有少许坍塌和位移,但最初总该有规整的设计值

图片7.jpg

从简报[3]P37 剪贴如上。门槽宽一尺,封门墙厚六尺1 cm;甬道长12 尺 3 cm,宽七尺;前室长、宽十六尺1 cm、3 cm;南侧室南北长十五尺、东西宽十尺。南室通高6.4 米与甬道通高2.58 米不整或许铺底青石相关——其差为3.82米即十六尺2 cm

前室的北侧室长1.83、宽 2.79米,即七尺五寸和十一尺五寸3 cm不是整尺,但长宽之差四尺整围绕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宽0.12米即半尺的凹槽,源于墓壁下方基石内出半尺而沉降——墓室上方土层至今增加了3米。 

双券拱形墓门1.95、1.68 米,即八尺3 cm 七尺;连接前后室的甬道长2.45、宽1.68米,即十尺过5 cm七尺。后室东西长3.82、南北宽3.85米,即十六尺2 cm1 cm,墓顶距墓底高6.5米即二十七尺2 cm。后室与两个侧室相连的甬道长0.97、宽1.17 米即四尺1 cm、五尺3 cm,侧室南北长3.6十五尺、东西宽1.91.92八尺2 cm起券高度分别为2.12、2.15米,即九尺4 cm 和 1 cm。个别数据是否有印刷错误,不能判断。

墓室、甬道和侧室均用长48、宽24、厚12厘米(数据精度不明) 的大砖垒砌而成,即长二尺、宽一尺、厚半尺《曹操墓真相》(P38,65)、《此处葬曹操墓》(P43,70)说砖长50、宽25、厚12.cm,皆误。

《曹操高陵》中“第七章 二号墓的建筑” 介绍修建墓室的工序是:开墓道;挖墓圹,底部垫黄沙和夯实、铺石板和基石,基石上垒墙起券,墓室外部回填、内部修整。后面又多次说明,先铺底面石板,后铺周边墓壁基石再砌墙。 如此则地下筑墓与平地建房工艺 几乎 相同;不过,将25 kg左右的墓砖沿墓道运达深12米的墓底、再用脚手架向上建筑,似乎有些笨拙;前室和后室顶高6.4、6.5 米,想来还得支模。 开挖、筑墓、回填的工序或许并不能截然分开,否则人力、工期乃至施工难度都会增加。古人想来会室内留土作模以筑顶——四边券进的四角攒尖顶,而尽快回填也有利于施工。此前曾设想施工组织,不再赘述。

3. 碳14 测年可否定曹操与曹奂之一

安阳西高穴M2 使用魏尺24.0 cm 是肯定的。曹操(155~220年)入葬于曹丕受禅代汉之前,尚未发现汉朝将尺度23.1 cm 改为24.0 cm 的证据;曹操生前更改汉朝制度的可能性不大,但并不能完全排除。另一方面,曹奂(246~302年)乃曹操之孙,在曹髦被杀之后奉魏明帝曹叡之祀而成为曹魏末代皇帝。泰始元年(265年)冬十二月丙寅,晋武帝受禅代魏;“己巳,诏陈留王载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陈留王的邺城仍是魏国,可以使用魏尺24.0 cm,而不是晋尺24.6 cm。

碳14测年所说距今(Before Present)以公元1950年为基准点。下图是400年间的树轮校正曲线,即测量不同日历年代木材碳14 浓度的计算值。图中标出曹操(BP 1795~1730)和曹奂(BP 1704~1648)的日历年代以及碳14 年代。

image.png

曹奂与曹操过世之日历年代相差82年,但曹奂过世之碳14年代恰为局部高值,上限与曹操之下限仅相差25年,两者中值相差50年;而样品碳14测年有误差,正态分布的均方差σ达到30年,2σ则是60年;故而墓中男性头骨的单一测试结果或许,当然只是或许,不能区分曹操或曹奂,即碳14年代期望值在图中95年的区段。当然,样本可能是曹奂而测年结果落入区段A 、可能是曹操而落入区段B,各30 年间的几率最大只有1/6。

不过,墓中还有年龄20~25岁和五十岁左右的两位女性头骨,想来与墓主过世相差在15年之内(据称墓道曾二次打开)。在墓主及两位女性的头骨各两个部位取样计六份测年,样本日历年代通常都是“偏老”即材料总是在入墓之前形成,而曹操和曹奂的碳14年代变化趋势相反即差距变大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偏差总有正负、大小之变化只要有一个样本测年的期望值脱出图中95年的区段,那么“曹操墓”和“曹奂墓”就可以否定其一

即使六个样本测年都在图中95年的区段,也可基于区段A和B 中的样本数量作出判断。倘若测年结果不利于墓主为曹操,则西高穴M2极可能为曹奂墓,对研究墓制演化颇有价值。

 (1) 主室形状而言,曹休墓(228)皆长方形,洛阳西朱村M1 前室方形(4.9X4.4),后室方形;汉献帝禅陵(山阳公 234)前后室皆方形但不等,西高穴M2前后室为相等的方形

(2) 西高穴M2、西朱村M1、禅陵,墓深都是五十尺(12 )。曹休墓现深10.5 米,上方没有沉积地层一千八百年前原始墓深12米 五十尺也是可能。西高穴M2 墓道长39.5、上口宽9.8 米,曹休墓道长35、上口最宽 9.7米,两者坡角约17.5 度相同,只是后者或有地表剥蚀。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8278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