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
穿越到三千年前制定的周历
2024-3-4 10:44
阅读:2766

西周在 BC1038 受命建元之前制定历法的设想如下。

(0)  在四面无遮的平地,画出直杆正午前后日影曲线,以T形尺确定对称轴即正南;夯地建房,南墙开窗用于观测日影,在地面画出方格用于记录。

(1)  周历岁首目标冬至(殷历为秋分):若冬至在年后(或五日以上?)则年底置闰,否则平年。

(2)  大月30天、小月29天。不过,朔望月平均29.5306天,十九年七闰有235个月,大小月相间将欠7.19(殷商想来已知)。简便和准确难以兼顾,或许含闰月连大三月:若正月大而年底有闰,则闰月、正月、二月连大;下次有闰则十二月、闰月、正月大。

如此设计,历日与月相会有差异,部分月份可达两天,金文历日有月相词语或许与此相关。至于100年累计尚欠一天,或许引起西周早期以朏为月首过渡到晚期朔为月首。

(3)  沿用殷商“四之”的阳历,但再分为八节:夏至~立秋为50天,其余皆45天。基于多年测得的春分前后日影,四年或五年将冬至推后一日。

依据均分黄道的节气定义,张培瑜先生《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BC900 冬至后1853 小时夏至,再1803小时冬至。夏至日影较短,对于北纬34(西安)而言1 m 立杆前后5天计11天变化不到2 mm。西周的夏至提前5天,到立秋为50天,即热天较长。如此设定与已知的金文中四时八节历日相符。

春分、秋分前后日影变化较快, 1 m 立杆一天变化可达 1 cm。若冬至为第 1日,记录第86~96日即春分前后5天计11天日影(阴雨天总是有的),可以判断逐年变长 (秋分时则逐年变短)四年或五年将达到一天的数值,则年底冬至后推一日。又,冬至前后三天的正午日影变化只有立柱高的 2.0‰,用于判断并不方便

任职初期的历官,或许会全年观测日影变化,并不仅是测量冬至和夏至的日影。

(4) 西周地域很大,需要执行统一的年历, 故而每年夏至前发布冬至及次年岁首 

行政使用阴阳合历,而农业生产需要阳历;古人制定历法总得简单易行。殷商已经能够制作器形宏伟、纹饰精美、尺寸严谨的青铜器,西周延续殷商文化,一定能够大致掌握日月运行的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历法。

此前已说过类似内容,只是不够妥帖。相关设想与所知历日协调,但连大月的设计尚无证据,且并不是唯一的可选方案,故而需要等待更多金文历日的检验

西周初期的年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72759.html 

西周时节确定之悬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79744.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尤明庆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2400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