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良渚文化尺长15.8 cm 证据是充分的

已有 1619 次阅读 2023-11-11 15:41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杭州的M先生对良渚文化尺长15.8 cm 有所疑虑,发手机短信讨论;为此我贴了多篇博文解释。不过,M先生最后说“这个尺度是心理构建的”,其立论点只是:

您的古尺度绝对值探索方法是有问题的。第一,无法想象古人会拿着尺子做陶器。今天世界各地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还存在陶器制作,从未见到这些陶器制作会使用尺子。如果古人大量使用尺子于陶器青铜器制作,那么应该会很容易考古出土古尺。可是没有——只出土过历史时期的古尺,从未出土过史前古尺。(贴出已蒙M先生俯允) 

容我争辩如下。

(1)  “今天世界各地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制作” 是否使用尺件,与良渚文化的先民是否使用尺件并不直接相关;随料制作的玉(石)器和随意制作的陶器 总是有的,但许多器物适用尺长15.8 cm,“都是巧合” 并不容易。

(2)  现有长15.8 和15.78 cm 的牙尺分存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肯定是商周之前即史前尺件;而元朝尺件至今未见出土。笔者所定周尺21.5 cm,目前也只见汉墓中出土两件残尺,而汉朝尺度23.1 cm 几无疑问。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 年前) 遗址未出土尺件,不能作为制作器物不使用尺件的证据。 

我觉得,良渚文化使用尺长15.8 cm 证据是充分的;再略作申述。

[1]  2021-6-14 江苏上海地域的良渚文化中晚期适用夏尺15.8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91131.html

[2]  2021-6-20 浙江多地良渚文化适用夏尺15.8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91971.html 

[3]  2023-10-31良渚文化使用尺长15.8 cm 似无疑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7868.html

[4]  2023-11-04良渚文化使用尺长15.8 cm:巧合是不容易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8463.html

[5]  2023-11-07 兴化蒋庄曾经历夷夏之变?(附录:寺墩遗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8808.html 

博文[1] 只是解读了简报[6] 中两件陶器,而适用尺长15.8 cm 的器物是很多的,博文[3] 又解读陶器十件;而简报介绍的37件陶器和形体较大的4件玉器有数据99 个,其中15.9 cm 一个、15.8 cm两个和15.7 cm两个。倘若器物是随意制作的,形体数据与整尺相差 1 mm 的几率为3/158,小于1/50,这意味着99个小球随机投入50个洞,在预先指定的一个洞中出现了五个小球[4]。

[6] 陈杰, 周云. 上海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10年发掘简报. 考古, 2015,(10):46-65

圈足盘(M207:15) 口径27.2、圈足径15.8厘米一尺整、高8厘米五寸1.0 mm——下方线条图的器物轮廓线宽度已大于1 mm。倘若随意生成三个精确到毫米的数据,其中两个为五寸规整而正负1 mm的几率是(3/79)*(3/79)*3 ,约1/231,而陶器只有37 。依线条图口径27.2 cm (17.22 )为内径数值,而端面直径一尺八寸(28.44 cm);此外,折腹处高二(上方三寸)、外径一尺七寸,等,巧合是不容易的。

屏幕截图 2023-11-11 134939.png

现在所说尺寸规整是以偏差一分以内为限,偏差一分半2.4 mm 之内的数据还有许多,如有盖圈足盘(M211:22) 口径22.4、圈足径16厘米一尺过2.0 mm、高15.7厘米一尺欠1.0 mm。此外,考古测量可能并不是器物控制部位,如外径、内径以及子母口直径等。

陶器有尺寸设计,而如何实现这些尺寸还需专家研究。笔者只能做些猜测:批量制作的陶器总该有尺寸设计,可能预制特定长度的尺子进行检测,也可能以模修坯(如豆盘)凭着直觉制坯——北方卖豆腐论重量,也是一刀准呢。

报告[7] 陶双鼻壶 J13:1,泥质磨光黑皮陶,领、圈足和器腹系分开制作后粘接而成;高10.4 厘米六寸半过1.3 mm,口径6.4、圈足径6.3 厘米 皆四寸(6.32 cm)。线条图纵横比例大致协调,只是左侧剖面的壁面位置似乎有误。参考照片可以判断,领高三寸(?)、上下外径皆四寸,壶体高六寸,偏差在一分1.6 mm 之内。 图上网格为五分。

[7] 赵东升, 李永宁. 浙江宁波市何家遗址2019年的发掘. 考古, 2022,(10):48-63+2 

屏幕截图 2023-11-11 110418.png

姜家山墓地以M1级别最高[8] 。出土玉琮一件(M1:26) ,整器打磨精细,光泽明显,不见切割痕迹,高3.6厘米,射径7.9、孔径6.4厘米即五寸整、四寸过0.8 mm;玉管 18组,以单件计109件,最长的两件(M1:5, 9)  皆 6.3 厘米四寸欠0.2 mm,整寸偏差半分之内。

石钺八件,M1:20 (右)长15.8 厘米 一尺整,顶宽9.6、刃宽12.5厘米,即六寸1.2 mm、八寸1.4 mm,最厚1.6 厘米 一寸过0.2 mm。不管其他器物尺寸如何,都该相信尺长15.8 cm的存在——倘若没有尺寸设计,且不说长是一尺整、更有厚一寸整,石钺长、刃宽、背宽三个数据为整寸偏差一分1.6 mm 之内 几率是(1/4)^3=1/64,而 M1 仅出土石钺八件和玉钺一件。后者 M1:22 (左) 长14.5、顶宽9、刃宽9.2厘米,尺寸皆不整,想来是半成品

屏幕截图 2023-11-11 142530.png

[8] 陈明辉, 朱叶菲, 宋姝, 刘斌, 王宁远.

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姜家山墓地发掘简报. 考古, 2021,(6):35-55+2 

“器物精美而尺寸严谨” 已说过多次,但随料制作的玉器、随意制作的陶器总是有的;此外,出土器物有些是为了随葬而特地制作的明器,部分可能 因时间紧张而未能完成设计目标—— 看到武进寺墩M3:55 石斧照片[9] 也曾轻轻地叹息一声:长过4.2 mm、背宽过2.7 mm的偏差,只能说“设计尚未完成”——左上部还需继续琢磨,圆孔再略作修整可达到准确的二寸半。请比较右侧以及宽一尺整的刃口。

[9] 汪遵国,李文明,钱锋.

1982年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的发掘. 考古, 1984(2):109-129+194-197 屏幕截图 2023-11-08 072340.png

不满足尺度的良渚文化器物很多,并不值得奇怪;值得惊奇的是,在近乎混乱的数据中发现的尺长15.8 cm,与千年之后的武汉盘龙城尺长相同。

2021-02-07 武汉盘龙城铜钺的几何设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71060.html 

2023-07-26 武汉盘龙城宫殿以夏尺15.8 cm 建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96716.html

补注:器物精美则尺度严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璧 (chnmuseum.cn), 外径20.5 cm一尺三寸欠0.4 mm。照片没有变形,孔径三寸准确(请注意照片显示了孔壁)。如此精美器物似可给出直径和孔径的变动范围,数据精确到0.1 mm。

屏幕截图 2023-11-12 155345.png

王明达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 1988,(1):1-31+97-101

为1986年浙江余杭长命的反山墓葬,称玉璧最大者直径20.5 cm (P8),但未具体介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09282.html

上一篇:兴化蒋庄曾经历夷夏之变?
下一篇:精美的玉石器物有尺寸设计(良渚尺长终结篇)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5 郑永军 宁利中 杨正瓴 程少堂 高宏 孔玲 谢钢 孙颉 张晓良 代恒伟 杨学祥 朱晓刚 贾玉玺 周少祥 简小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