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知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中宇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

博文

水葫芦命运三叹

已有 4234 次阅读 2007-2-2 16:47 |个人分类:资源环境观察

水葫芦命运三叹

 一、“报警者死,直言者诛”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原产于南美,大约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曾于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直到80年代前,它一直与我们相安无事,在那全民营养不良的年代,还为国人的餐桌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80年代以来水葫芦不知不觉地成了污染元凶,还背上了破坏生物多样性,阻塞江河,影响航运、防洪的罪名。许多省市政府动员大量资源,必欲除之而后快。

细查各地报道,水葫芦危害最烈的地方,有苏州河、黄浦江、珠江、滇池等水体,而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人为污染最烈的地方。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许苏昆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滇池水清澈见底,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滇池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急剧增加,大量的污染物源源不断流入滇池,导致滇池水严重的富营养化,全湖水质达劣V类,蓝藻、水葫芦滋生蔓延。

由此可见水体污染是因,水葫芦滋生蔓延是果。水葫芦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报警者。视水葫芦为污染元凶实在是倒因为果;打捞水葫芦以治理污染,说轻了是扬汤止沸,直白点说是杀死报警者。

再查专家的意见,发现:

一、水葫芦大量从水体里面收获其生物量,从水体里大量转移营养物质,减轻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

二、水葫芦的根系可以分泌大量的抑制有害细菌和藻类生长的物质,其群体对水面的严密覆盖,剥夺了藻类的光照,对水华的发生可以说达到百分之一百的控制,在浅的严重污染的水体里面,水葫芦的覆盖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水温,减轻水体细菌厌氧发酵的危害,并可部分消化发酵产生的毒、臭物质,减轻臭水塘对周边环境的次生污染。

可见,水葫芦非但不是污染元凶,反而是治污功臣。然而它却列名“十大恶性害草”之列。

“报警者死,直言者诛”,哪个朝代没有这样的故事?人类作为强势物种,自以为是大地的主宰,于是将王朝中的逻辑用于大自然。然而,别忘了,王朝并不是社会的主宰,社会的主宰是百姓;人类也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的主宰是造化。

二、“材与不材间”

作为“害草”, 水葫芦的形象不佳。它使水质恶化,使水体变黑变臭, 降低光线对水体的穿透能力,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导致其它水生植物减少甚至灭绝,大量淤塞河道,阻塞过水建筑物,增高洪水位,造成河道排洪、排涝受阻,每遇台风暴雨、洪水下泄时,因水葫芦的影响,造成排洪通道堵塞,涵洞、桥梁被毁的事件时有发生。

在水葫芦危害严重的地方,人们投入上千万元的资金,利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通过控制源头进行治理、乃至运用人工及机械打捞,大有与之不共戴天的气势。

然而,在有心人眼里,水葫芦浑身是宝:

水葫芦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水葫芦的鲜花、嫩叶、茎鲜味可口,清香甜润,可直接食用,也可作鲜汤、菜食用。

水葫芦叶、茎切碎用作鸡、鸭、鱼、猪、牛、羊等禽、畜的青饲料,每亩年产量60吨以上,可供3040头猪饲用。

水葫芦榨出的汁液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冻干,会变成如面粉般的粉末,加工后可以做食品添加剂,对饼干能起到酥松作用。

水葫芦根、叶粉碎烘干后每亩约2吨,以40%的配比,可生产复合肥料5吨。一家蚯蚓有机肥厂,蚯蚓的饲料就是由水葫芦和餐桌垃圾混合而成。

长得茂盛的水葫芦能有1多高,比藤条还粗,晾干后是编织的好材料。以水葫芦为原材料的环保家具,成本比藤制和木质家具都要低。

中药大辞典则清晰地写着:水葫芦,清热解毒、祛风出湿。治热疮、关节炎、风湿病。可内服也可外敷。配藻莎可治风热感冒,配升麻可透发斑疹,也可行水消肿,配蝉蜕可治皮肤瘙痒。

…………

最浪漫的是一位网友,他说:“我今天和我女友挑摘了几支水葫芦,发现它长的还不错,然后我们就摘了不少拿来当插花一样插了起来,发现真的不错,又免费又能美化环境。”

有道是: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其实万物(包括人)原无所谓优点与缺点,也无所谓材与不材,无非是特点而已。放在适当的位置,用于适当的用途,就是资源,就是材;反之则“不‘材’明主弃”,其实,这“明主”又何尝明白?所以管理学里有一个基本原则:不要试图改造一个人,而要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

三、“外来物种入侵”

当年从南美引进水葫芦时,似乎没有什么人在意它是“外来物种”,更没有人将这翠绿的水生植物与“入侵”联想起来。那时农技人员热心地教导农民种植水葫芦,农民卖力地打捞水葫芦去喂猪,城里人则不时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中看到水葫芦的倩影,并听到对它绝非谴责的评价。不料,几十年过去后,当水葫芦自以为已经归化,早该拿到绿卡时,却被定性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水葫芦处境的这种变化源于它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变化,而作用的变化则源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一则农民不再以水葫芦为饲料,二则大规模的污染使水体急剧地富营养化),其实水葫芦还是水葫芦,还没听谁说水葫芦本身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真正有变化的其实是人类的行为。

其实,有类似遭遇的又何止水葫芦?

1935年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一直好好地生活在庭院里。近年来一枝黄花迅速蔓延扩散,尤其管理粗放的绿化地带、经济开发区的抛荒地和公路铁路两侧最为密集。浙江省植保站副站长赵琳指出:“一枝黄花在精耕细作的农田很难有蔓延机会,而最近十来年,抛荒地多了,经济开发区比比皆是,这就为一枝黄花提供了合适的生存空间,显示出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

滥设的、开而不发的开发区,抛荒的耕地,这些都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一枝黄花还是那个一枝黄花,正如“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我们看到,作为地球上最为强势的物种,人类的行为深刻地影响到其他物种在生态圈中扮演的角色。这与它们是否“外来”并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以夷夏之防的心态对待外来物种,在我们的生活将会缺少许多重要的角色:来自中亚和近东的小麦、来自印度和非洲的芝麻、来自墨西的玉米哥、来自巴西的烟草、来自东南亚的橡胶、来自地中海的油菜、来自美洲的向日葵、来自南美洲的马铃薯、来自南美洲的西红柿、连四川人引为“川粹”的辣椒都来自南美洲。事实上,世界各地享受的植物资源中有50%80%都是利用外来物种创造的。而人们吃的肉类大多有“外国血统”。其实,根据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人类群体遗传学实验室对染色体检测的结果,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人类自身都是由非洲“入侵”的“外来物种”。

对外来物种的研究自然有其学术价值,但面对某个物种在生态圈中作用的快速变异,我们首先应当检讨的是人类自己的行为,而非那个物种是否“外来”。

《科学时报》2005**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7-227.html

上一篇:五大关系看电业
下一篇:师道:问心无愧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