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一本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很可能看到上面的术语都是来自国外的,或者说,大概没有一个术语是来自我们中国的。查阅一本我国的心理学期刊,也会发现里面的术语几乎都是来自国外的,或者说,源自我们中国的心理学术语极少。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背后涉及根本性的问题。
广义地说,一个心理学术语就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一个心理学概念对应一个心理学理论,亦即,任何一个心理学术语都是心理学研究者对心理学的独特贡献。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上没有源自我国的心理学术语,我国的心理学期刊几乎没有源自我国的心理学术语,这反映的是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没有或几乎没有提出心理学术语,没有或几乎没有形成心理学理论,也就是说,没有或几乎没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我国的心理学领域没有或几乎没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那么,心理学研究者在做什么研究呢?翻看我国的心理学期刊就会明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重复或轻微推进已有的研究。已有文献涉及的术语基本上都是来自西方的,因此,西方心理学流行什么主题的研究,我国的心理学也会逐渐地流行什么主题的研究。
例如,国外流行内隐记忆研究时,我国也有很多内隐记忆研究;国外流行学业求助研究时,我国也有很多学业求助研究;国外流行心理弹性研究时,我国也有很多心理弹性研究;国外流行社会支持研究时,我国也有很多社会支持研究。或许,我国任何一篇显得新颖的心理学研究论文,几乎都有国外心理学研究论文作为蓝本。
显然,直接参照已有文献,采用已有术语开展心理学研究是便捷的,即使国外的不少心理学研究也是这样做的。与国外心理学研究相比,我国的心理学研究太需要创新和创造了。如何创新和创造呢?由上可知,至少有一种途径是提出新的心理学术语。
从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提出新的心理学术语,也有不少取向。其一,基于宏大理论构想,例如,提出“操作反应”的术语,以与“应答反应”形成对照;其二,基于重要研究成果,例如,提出“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其三,基于现实考虑,把日常用语提升为心理学术语,例如,“真实性”(Lehman, et al., 2019)。
对于一般的心理学研究者来说,第三种取向是更为可行的,也是值得特别注意的。当前,西方心理学的不少术语,正是这样提出的,只要看看西方心理学期刊中新近出现的术语,就会明白这一点。
因为,我国的心理学研究特别需要加强理论创新意识,结合自己的思考,从现实生活入手,选择和提炼问题,积极把相应的日常用语变成心理学术语,为心理学研究做出真正的贡献。
参考文献
Lehman, D.W. et al. (2019). Authentic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13(1), 1-4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宏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50604.html?mobile=1
收藏